集邮博览

集邮博览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集邮博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117/G8,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体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体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集邮动态、研究与探讨、外邮漫步、封片戳简、为您答疑、港澳台邮苑、集邮史料、集邮百科

主管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市邮政管理局
国际刊号:1002-5898
国内刊号:11-1117/G8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体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6463
总被引量:119
H指数:3
  • 方寸“追剧”又一年

    作者:尹璐 刊期:2018年第11期

    10月底,港珠澳大桥的竣工通车又一次让中国“当惊世界殊”,这项“超级工程”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总长约5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整个浩大的工程历时9年始建成,有人评价,称它为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玛峰”。

  • 寻寻觅觅集新邮

    作者:陶家柳 刊期:2018年第11期

    我集邮的起步时间不算晚,从刚上大学起就开始了。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年,改革开放才进入第三个年头。不过严格说起来,我那时还不是真正的集邮,只能算是积攒邮票,而且积攒的还是使用过的旧邮票,也就是从同学们收到的信封上收集好看的信销票。那时也没有基本的集邮常识,邮票都是直接从信封上撕下来的,没有完整地连信封一并保留。

  • “集邮周”安排在盛夏举办值得商榷

    作者:晓益 刊期:2018年第11期

    自2016年起,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共同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集邮周”以来,至2018年已开展三次。设立“集邮周”的初衷是将以邮票为载体的集邮文化活动,通过集邮周“向公众展示邮票的知识性、鉴赏性、收藏性,吸引更多人群参与集邮,营造全社会集邮氛围,宣传和提升邮政百年品牌形象,满足集邮爱好者参与和享受具有纪念意义的集...

  • 牵手东方蔚蓝——访《港珠澳大桥》邮票设计者史渊

    作者:危春勇 刊期:2018年第11期

    总长约55公里,50万平方米钢桥面,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2018年10月24日,当今“超级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全球瞩目,世界震撼。中国邮政于10月30日发行2018-31《港珠澳大桥》邮票1套3枚,以资庆贺并纪念。

  • 相关链接:中国邮政与中国港澳邮政联合发行邮票知多少?

    作者:八木 刊期:2018年第11期

    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30日,中国邮政发行《港珠澳大桥》纪念邮票1套3枚,同时,还联合香港邮政和澳门邮政发行三地小全张1枚。自港澳回归祖国以来,每逢重大事件发生时,中国邮政、香港邮政、澳门邮政已多次联合发行邮品,计有连体大版票、小全张、小本票、小型张本票等多种邮品形式。现分类汇总如下,与同好分享。

  • 绘一抹亮丽的夕阳红——张帆谈《国际老年人日》邮票背后的故事

    作者:倪俊峰 刊期:2018年第11期

    当今世界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国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1991年起将每年的10,El1日定为“国际老年人日”。2018年10月1日是第28个“国际老年人日”,中国邮政发行《国际老年人日》纪念邮票一套一枚(图1),由刘钊、张帆设计。

  • 孙少颖语录三则

    作者:曹大德 刊期:2018年第11期

    2018年3月25日,我和京城的一众邮人,齐聚我国著名邮学家孙少颖家,为孙老90华诞贺寿,当时现场气氛欢快温馨,孙老的兴致也颇高。而在此次祝寿活动的前后,我和孙老还有过两次畅谈,我受教颇深,现摘录孙老的三则“语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 《诗经》邮票是这样“雕”成的

    作者: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雕刻设计室 刊期:2018年第11期

    我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雕刻设计室的一员,2018年5月30日,我和同事们接到邮票编辑的电话,紧急召集大家开会,研究和商讨《诗经》邮票竞标方案,其中以雕刻方案为主。会上,雕刻室全体成员与部门领导、责任编辑共同研究和商讨《诗经》邮票雕刻布线部分的方案,此时我们雕刻室的6名成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己亥年》生肖邮票...

  • 辗转漂泊40年,终达收信人手中

    作者:靳凌震 刊期:2018年第11期

    2018年1月21日,一封泛黄的书信在寄出40年后,终于被送到了收信人——河南省开封市抗战老兵蔺洛涛的手中。这封信是原国民党少将师长、新乡起义亲历者王锡龄于“元.15”日写给蔺洛涛的。我一直喜欢收藏古玩和邮票。2013年的一天,朋友送给我一枚贴有《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的信封(图1),说是从太原南宫古玩市场中无意发现的,就买来送我。

  • 怀念蜀中一代邮人李世琦先生

    作者:文少林 刊期:2018年第11期

    蜀中德高望重的一代集邮家和邮学家李世琦先生,因年事已高,身体衰弱,于2018年9月11日因病不幸去世,享年99岁(图1,王大绪摄)。先生生前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2003年首批命名的十名名誉会士之一,曾任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

  • 颂生命的颂歌——邮票中神与巫的主体

    作者:金玲; 李近朱 刊期:2018年第11期

    1990年4月1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绝美的邮票——T.149《彩陶》,1套4枚,王虎鸣先生设计,邮票内容选取了黄河中上游流域不同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4件彩陶作品,这是一套特别令我挚爱的邮票,因为它的内容是最令人痴迷的“神与巫”的主题。

  • 主题邮局大家谈:主题邮局:特色为“主”文化切“题”——关于出台《主题邮局建设标准与管理规范》的建议

    作者:吴显峰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主题邮局,对于集邮文化而言是一种“商标”,对于城市形象而言是一张“名片”,对于邮政行业而言是一片“蓝海”。这些年,主题邮局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在丰富集邮文化的同时,不少方面也遭受诟病。一些主题邮局“随心所欲”的建设、“漫不经心”的管理、“昧同嚼蜡”的服务导致特色缺失、影响缺失、信誉缺失,成了不受待见的“花架子...

  • 乐“邮”京城主题先行

    作者:张运景 刊期:2018年第11期

    北京的主题邮局自2009年开始启动,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共建立主题邮局61家,但因主题项目停滞等原因,一些主题邮局也随之注销,截止目前,经营状况较为稳定的有45家,可分为历史、现代、文化、校园4大类。在这4大类主题邮局中,一些“明星局”集邮者们都耳熟能详。

  • 熊猫邮局:传统邮政的新“萌”点

    作者:文少林 刊期:2018年第11期

    众所周知,大熊猫已成为“天府之国”四川一位人见人爱的“最佳代言”,于是,巧借“国宝”的品牌效应推介本地文化,己成为当今四川对外宣传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熊猫与邮局,看似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竞实实在在地结合成为了一体。

  • 平遥古城主题邮局缘何受热捧?

    作者:杜明明 刊期:2018年第11期

    我平素喜欢旅游,同时作为一名铁杆邮迷,自然少不了“邮”“游”结合,在旅游过程中制作一些邮品作为纪念,于是,景区的主题邮局就成了我旅途中的必去“景点”。但说实话,现在一些旅游景区的主题邮局名不副实,存在不少问题。不过也有特色鲜明、运转良好者,山西平遥的古城邮局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