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09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心理与教育测量、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命与环境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主管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5862
国内刊号:36-1092/N
全年订价:¥ 172.00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732
复合影响因子:0.99
总发文量:1585
总被引量:7967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5.7941
立即指数:0.0522
期刊他引率:0.9443
平均引文率:15.0597
  • 马克思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陈锡喜 刊期:2005年第05期

    在马克思的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和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主要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之间,有两方面的关系值得研究.第一,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为我们在更大的历史跨度中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第...

  •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历史启示

    作者:吴仁平; 杨善铭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亚里士多德和谐社会思想体现在他所提出一种理想的"优良城邦"的设想中.他认为,外物诸善、身体诸善和灵魂诸善三者的和谐,是人类优良生活的体现;在中道原则指导下,由奴隶主中产阶级掌权,实现城邦的富人、穷人和中产阶级的和睦相处,是最为优良政体建立的应有目的;以理性为基调,实现公民天赋、习惯和理性的内在和谐,是形成公民优良品德的前提条件."...

  • “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笔谈——乡村生活合理性与新乡村建设

    作者:胡宜; 饶翠薇 刊期:2005年第05期

    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标志着我国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也为我们考察乡村社会的建设路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将始终存在着庞大的乡村人口,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实质就是乡村的现代化,中国问题本质上就是乡村问题。所以,对构建和谐社会与乡村建设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

  • 乡村视野中的环境公正与和谐社会

    作者:曾建平 刊期:2005年第05期

    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核心问题是社会公正.在当代中国的乡村,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社会公平与公正问题日益趋紧,它们交织在一起,其中环境不公正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指称这些问题.

  • 新乡村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之路

    作者:李建斌 刊期:2005年第05期

    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必然会出现农村地区相对衰退的现象.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随着资本经济的扩张,工商业不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农业,而且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并将他们转变成城市居民.农民是这一转型中的苦难的承担者,他们被强大的外来力量所压抑、排斥和改造.

  • 建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颜三忠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一、重视乡村民间调解作用,建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民间调解纠纷的特点是"非正式性",无需国家和当事人支付制度成本--供养法官、设置法庭、调查证据等.

  • 由“血缘人”到“公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作者:郑晓江 刊期:2005年第05期

    我曾在农村生活及劳动过十年,近五年又因为从事"思想考古"的学术研究,经常奔波在田间、村落、小镇上.在跨时空寻访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大师的过程中,亦对现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有许多的感触,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农民如何才能融入现代社会呢?这并不是说,中国农民没有生活在现代社会,而是指中国许多农民还没能实现自身存在方式的角色转换即由一个...

  • 信息稳定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构

    作者:邱新有; 肖荣春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人们更多地只是关注体制转型对中国政治稳定的影响,却很少关注信息稳定与否给体制转型中的中国政治社会尤其是对体制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所带来的影响.以信息稳定来解释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原因是一个新的视角.

  • 从革命党的哲学到执政党的哲学——兼论“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的哲学争论

    作者:毛卫平 刊期:2005年第05期

    斗争哲学不是只讲斗争,不讲统一;和谐哲学也不是只讲统一,不讲斗争。关键的区别在于,斗争哲学强调斗争是要达到旧统一体的破裂,实现事物的转化;而和谐哲学虽然也讲斗争,但斗争是为了保持统一体的存在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斗争哲学是强调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的哲学;而和谐哲学是适应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的哲学,它强调质的稳定性。...

  • 中西政治制度比较视野下的政治文明建设

    作者:范铁中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在保持住我们的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大胆借鉴作为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西方某些具体的民主形式,以推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 社会转型期重大突发性社会事件的预警、控制与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吉宏; 盛敏; 杨太康 刊期:2005年第05期

    加强对社会突发事件的预警、控制和管理的机制、体制和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建立和强化突发性社会事件的预警防范与控制机制,以提高自己驾驭复杂社会局面和化解重大社会危机的能力.

  •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作者:杨秋林; 黄群 刊期:2005年第05期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一个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国家赔偿法所存在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可以看作是民主法治进程的标尺.本文从国家赔偿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开始讨论,从法律上提出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论证了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 我国亲属相隐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利弊分析

    作者:万海峰; 许红缨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亲属相隐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已存在了数千年,该制度对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亲属相隐制度的历史发展进行考察及其利弊所进行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我国现行刑法中重建该制度很有必要.

  • 论大陆法系中的因果关系判断标准

    作者:饶凌芸 刊期:2005年第05期

    因果关系作为侵权责任的一个构成要件,在各国的侵权法律制度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陆法系关于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通说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文章回顾了大陆法系这一理论的来源与根基,并分析该理论为中国侵权法服务的可能性.

  • 国家经济利益因素与国际冲突的缘起及反思——以二战的起源为个案的探讨

    作者:黄世相; 杨捷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一战后列强间的经济矛盾、1929-1931年的经济危机、经济绥靖政策等一系列与二战爆发相关的国家间经济问题,表明二战的发生与上述事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以此说明国家经济利益与国际冲突缘起之间的内在关系,启迪人们对经济与和平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