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江苏农业学报 低浓度Pb下水稻幼苗各部位Pb及营养元素的积累机制 【正文】

低浓度Pb下水稻幼苗各部位Pb及营养元素的积累机制

作者:刘瑾; 李亚男; 付婧怡 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太原030024;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50
pb   水稻幼苗   积累   叶绿素   微量营养元素  

摘要:近年来水稻中Pb含量超标现象日益严重。为了深入了解Pb对水稻幼苗的毒害过程,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Pb(2.0μmol/L、3.5μmol/L、5.0μmol/L)和不同处理时间(0 h、6 h、12 h、24 h、36 h、48 h、72 h)下水稻幼苗各部位对Pb的积累速率,以及Pb对水稻幼苗体内叶绿素和微量营养元素(Cu、Zn、M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在根部的积累速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而在茎、叶中的积累速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Pb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现“低促高抑”的特征,即低浓度(2.0μmol/L)的Pb促进叶绿素的合成,高浓度(5.0μmol/L)的Pb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各微量营养元素在水稻幼苗各部位的分布情况不同,Mn、Cu、Zn在各部位的含量顺序分别为:叶>茎>根、根>叶>茎、茎>叶>根,三者均和Pb呈拮抗关系,含量随Pb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