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志

江苏地方志杂志 省级期刊

Jiangsu Local Chronicles

杂志简介:《江苏地方志》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11/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载、专题、城市文脉、文化遗珍、古迹钩玄、风物揽胜、江南味道、田野调查、修志研究、年鉴论坛、人物长廊、历史探秘、地名溯源

主管单位: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主办单位: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国际刊号:1003-8485
国内刊号:32-1011/K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1897
总被引量:678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明清苏州日常生活剪影

    作者:朱琳; 申子慧 刊期:2017年第04期

    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内核,虽至为细碎琐屑,却烙出社会生活的色彩和深度。自宋代以后,苏州的衣食住行,尤其是文人士夫阶层,逐渐实现“工”与“艺”的珠联璧合,物质需求与心性需要相互依托。人们将自然环境的得天赐予和人的创造性完美地融合,把张扬的财力与才情投射到吃穿用度。他们极尽享受俗世生活的滋味,还不断从中品茗、咀嚼出...

  • 画说常州古城门

    作者:季全保 刊期:2017年第04期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建于春秋末期的我国古老的地面城池——淹城遗址、位于武进雪堰和无锡胡埭交界处的阖闾城遗迹。历史上常州先后有过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等古代城池。

  • 从“家藏万卷”到“悦读吴江”——吴江历代藏书及藏书家史料综述

    作者:张秋红 刊期:2017年第04期

    书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遗存。古文《尚书·序》曰:“古者伏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书同时也是个体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城百座”。正因为书籍有如此作用,历史上才出现了藏书现象。《墨子·天志下》云:“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藏书就是藏历史,藏文化,是文化积淀和传...

  • 姑胥鱼城

    作者:陈益 刊期:2017年第04期

    苏州胥门的名字缘何而来?始终说法不一。今天,在胥门百花洲公园北,有一尊伍子胥雕像巍然屹立,表明他与胥门有关。雕像的背景,是一组描绘苏州二千五百年历史的砖雕。显然,伍子胥不仅是为吴国立下赫赫功劳的能臣,更是苏州古城的总设计师。《吴地记》的记载:“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石碑见存”,印证了胥门与伍子胥有关。当年,吴王夫差信...

  • 石湖梅湾风土嘉

    作者:夏冰 刊期:2017年第04期

    石湖上方山北麓,坐落着一方幽静的山村。村名取得雅致,叫梅湾。这不禁使人浮想联翩,春泉汇成的溪水绕村而过,河湾处,绿丛中,透出星点梅花。梅湾地属横塘,遥想当年,贺方回写下《青玉案》,在漫天风絮的闲愁里,在烟雨蒙蒙的石湖畔,应该也少不了梅湾的那几枚青中泛黄的梅子吧。

  • 旧时镇江的"木客"

    作者:潘春华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木客最早被解释为“山栖之精怪”。据明张岱《夜航船》载:“兴国上洛山有木客,乃鬼类,形颇似人。自言秦时造阿房官采木者,食木实,得不死,能诗,时就民间饮食”。后来则演变成称久居深山的伐木者为“木客鬼”。清代,有“扬州的盐商,镇江的木客”之说,镇江的木材商能与扬州的盐商齐名,说明镇江木材贸易之兴盛。早在清朝中叶,木材业就被...

  • 感叹柳山湖

    作者:莫云 刊期:2017年第04期

    故地重回,我所面对的是一湖水,而我记忆的屏幕上所回放出来的却是一座山,一座高约百米的山,这在地势低洼的洪泽湖西岸,确实能给人一种鹤立鸡群之感。金秋九月,也就是泗洪稻米文化节的前夕,我与文友王清平应邀赴石集乡柳山湖景区采风。说来更巧的是,清平的老家在景区北二华里处的石台村,我的老家在景区南七八华里处的莫台村。

  • 镇江文宗阁名称意蕴之脞说

    作者:李金坤 刊期:2017年第04期

    镇江文宗阁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亲自题写阁名与“江山永秀”匾额。此阁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收藏的是康熙诏辑的雍正朝铜活字排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于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五年(1787—1790)又领藏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它不仅囊括了先秦至乾隆之前中国历史之主要典籍,而且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

  • 沙上号子动地来

    作者:缪克 刊期:2017年第04期

    长江出海口的沙上一带,是长期围垦而成的地区。那里江阔浪平地广,一方水土生出一方水土的劳动和生活娱乐方式。这里长期围垦,挑河整地是长年经常性劳动,即使围垦成田,也必须长年累月进行清理、精耕和种植。人们在劳动时面对黄土,举目四野,滩地上流布浑黄泥水,稍高处是杂生痴长的芦苇和滩草。面对这样的单调和粗砺,垦民无以打发漫长的时...

  • 花石纲和苏派盆景

    作者:何大明 刊期:2017年第04期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其实,巧夺天工的太湖石,也是太湖母亲孕育的无价瑰宝。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太湖石,是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的重要造园要素。北宋的朱动,历来作为反面形象出现。元代陆友仁的《吴中旧事》,记载了朱冲和朱劭父子的轶事,弥足珍贵。但一分为二:朱动作为背负恶名的奸臣,当然不容否定。但他在造园方面具有相当造...

  • 夫唱妇随——陆文夫与美食文化(十二)

    作者:高建国 刊期:2017年第04期

    陆文夫人生食谱,苏帮菜占第一位。在苏帮菜中,家常菜最好吃。家常菜的核心,是一个“家”字。所以,陆文夫说,“吃遍天下,还是回家”。(陆文夫《人之于味》)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味。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家人的贡献很大,一妻二妇,都是烹饪高手。唯独陆文夫,上得了厅堂,却下不了厨房。所以,探讨陆文夫的美食人生,...

  • 况味夏趣

    作者:轩窗主人 刊期:2017年第04期

    小鱼小河里有的是小鱼与小鱼的小伙伴。它们曾是我走出乡村的亲切牵挂。穿着短裤衩,端坐在石桥下。石桥有些历史了,厚重沉着,足以抵挡夏目的浮躁。午间光阴,农人们难得轻松,打盹了。而这时,活跃的是小鱼与不睡午觉的孩子们。

  • 蒲菜沁心凉

    作者:王晓 刊期:2017年第04期

    蒲菜,又叫蒲白,就是香蒲的嫩芯子。立夏一过,讲究的城里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买菜时会提一把蒲菜,扎成捆,价格不菲。就是这样,损耗还很大,要剥去层层外衣,留的就那么一点点芯子。这东西只在立夏之后短暂时间里吃得自然味。错过了机会,想吃,得等明年呢。

  • 馋人的苏帮菜地名

    作者:郑凤呜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近我在从事地名普查中发现苏州不但环境优美,连地名都是美食,随便罗列一些苏州地名,就是一桌很好的苏帮菜。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有点心。苏帮菜具有“精、细、雅、洁”的特点,苏州地名静谧、安逸、文气、洁净。

  • 坊间美味润乡愁

    作者:宫凤华 刊期:2017年第04期

    酥软脆滑摊面饼记忆中,母亲摊的小面饼、碎米饼、韭菜饼、高粱饼、糍粑、玉米饼、菜瓜饼等,一直盘桓于我的脑际。那些喷香的面饼,凝聚着母亲的恩情,穿过迢迢光阴,给我孤寂清贫的童年生活带来不尽的温暖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