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成形工程

精密成形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Netshape Forming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精密成形工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199/TB,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塑性成形、应用技术、高温合金成形技术及工艺智能化专题、精确塑性变形与组织调控专题、粉末冶金前沿技术专题、增材制造、金属基复合材料...

主管单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国际刊号:1674-6457
国内刊号:50-1199/TB
全年订价:¥ 52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1.14
复合影响因子:0.51
总发文量:1628
总被引量:4867
H指数:17
引用半衰期:5.9211
期刊他引率:0.9779
平均引文率:5.126
  • 基于高通量计算的成形过程分析

    作者:卓柏呈; 李培杰; 宋立博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一种来自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方法,由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与数据管理构成,并以45^#钢为例,介绍高通量计算与高通量实验的优势。方法先以模拟软件与理论结合,预测研发方向,再设计合适高通量的实验方案,最后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方便管理。以45#大型钢铸锭为例,以COMSOL软件模拟3种不同钢锭成形过程,设计实验方案,记录过程参数,并记录于...

  • 基于Deform和响应曲面法的钢丝拉拔工艺优化

    作者:杨祖建; 王开坤; 杨艳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对钢丝拉拔过程的成形质量和拉拔力同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Deform-3D软件建立钢丝拉拔第一道次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合建立的有限元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钢丝拉拔过程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再以显著性因素为变量,以成形质量指标(文中定义为不均匀系数N)和拉拔力P为响应,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通过正交...

  • 不同背压方式对静液挤压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者:洪凯骏; 杜晟强; 昝祥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两种常用的背压方式在静液挤压工艺中对材料变形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合理的背压工艺和压力数值,减小静液挤压过程中坯料的拉应力区域,降低材料开裂的风险。基于有限元分析(FEA)软件ANSYS,采用压力加载的方式对顶杆背压和静水背压静液挤压工艺中坯料内部应力应变分布以及材料流动性能的影响开展分析和讨论。结果两种背压方式均存在...

  • 基于结构-工艺协同优化的车门外板冲压成形

    作者:房宇飞; 宁世儒; 苏建军; 詹志鹏; 宋燕利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实现铝合金车门外板结构与冲压成形工艺参数的协同优化,解决零件冲压成形时破裂与过度减薄等问题。方法从材料流动与应力分布等角度入手,对车门的尺寸和形状参数进行优化,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来获取一组最优的冲压工艺参数组合,最终通过产品的工厂试制进行验证。结果铝合金车门外板的冲压成形性大幅度提升,解决了车门外板冲压成...

  • 轨道交通用减震器座锻造成形工艺改进

    作者:曹谦; 陈文琳; 周永锋; 周洋; 申志勇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原有锻造工艺在终锻时易出现折叠和材料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改进锻造成形工艺,消除缺陷并提高材料利用率。方法以某型号轨道交通用减震器座为研究对象,对减震器座进行工艺分析、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在原有工艺上增加拍扁工步,并设计了两种一模两件式的锻造工艺。对改进后的工艺方案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两种方案的金属流动、载荷、应力...

  • 实心边框铝型材挤压数值模拟与模具结构优化

    作者:周晓远; 陈文琳; 徐晨; 阮祥明; 吉宏选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汽车用某实心边框铝型材出口流速不均匀的现象,改进模具的工作带、阻流块和促流角结构。方法运用专业铝型材挤压成形有限元软件系统,对型材的挤压过程进行分析,模拟稳态挤压成形过程,以速度相对差作为衡量速度均匀程度的指标。结果初始模具结构挤出的型材流速不均匀。通过改变工作带长度、增设阻流块以及增加促流角的方法,使得模具出口...

  • 200℃等温时效下SAC305/Co-5%P焊点的界面组织及断裂模式演变

    作者:张春红; 颜长林; 王彦伟; 牟喜军; 彭诗琴; 王渝; 谢代芳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BGA封装的SAC305/Co-5%P焊点在200℃等温时效下的界面反应。方法制备SAC305/Co-5%P的BGA焊点,200℃等温时效0,200,400,600,1000h,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配EDS)观察不同时效时间下SAC305/Co-5%P焊点界面的IMC形貌与断口特征,采用焊点接合强度测试仪测试相应的剪切强度变化。结果时效1000h时,在钎料/CoSn3的IMC层界面处生成(Cu,Co)6Sn5,界面...

  • SA508-3钢内部闭合性裂纹缺陷高温焊合过程分析

    作者:岳太文; 门正兴; 马亚鑫; 唐越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钢中存在闭合性内部裂纹的问题,研究闭合性裂纹缺陷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实验及数字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SA508-3钢闭合性裂纹缺陷在高温小塑性变形下的焊合过程。结果SA508-3钢在奥氏体相区的高温小塑性变形焊合是以薄膜破裂-再结晶-扩散的方式进行,在变形量为5%的情况下,实验温度为1000℃以上时,试样基本焊合,实验温度低于950℃以下时,...

  • 管线内表面堆焊成形一体化装置的研制

    作者:谢雨田; 张体明; 陈玉华; 胡锦扬; 黄永德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人工堆焊耐蚀耐磨合金层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研制一种管线内壁成形一体化成形装置。方法设计管线内壁堆焊制造焊接系统、枪体夹持系统、旋转系统、水平驱动系统和预热-后热处理系统,并将这些系统总装配合使用。结果实现了管线内壁堆焊制造的一体化成形。结论一次加工即可实现管线内壁预热、堆焊制造以及后热处理,极大提高了堆焊...

  • 运输支板成形仿真及模具设计

    作者:郭言炎; 李钰; 陈曦; 曾向东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运输支板的曲线边较长,在钣金翻边过程中易开裂,为提高模具设计的合理性,避免重复试模、返修以及设计失败的风险,开展有限元仿真研究。方法使用仿真软件Pam-Stamp,并与模具实物、产品试验件相结合,确定单动压边、双动压边翻边两次成形工艺,并优化参数、设计新模具。结果新设计的模具经过产品试验件生产,无开裂问题,目前已用于正式产品生产。...

  • 某壳体断裂原因分析

    作者:姜春茂; 夏克祥; 刘海艳; 卢凤生; 赵广军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某产品壳体在靶场试验中出现断裂疵病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对断口进行宏微观观察、金相组织检查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力学性能试验、验证试验及强度计算等,初步确定了壳体断裂性质和原因。结果对改进结构的壳体进行了结构强度的验证试验,经对射击试验后回收的壳体进行拆分检测,原发生断裂现象的位置无破坏、裂纹现象,...

  • 模具水路水密性检测装置开发

    作者:何鑫; 李晓宸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简化热成形模具水路密封性的检测方法,减少人力、设备、时间成本。方法开发制造一种模具水路密封性检测装置,模拟生产设备冷却系统环境,检测热成形模具水路的水密性以及对模具水路中的杂质进行清洗。结果检测装置可以对模具水路循环系统的流速和流量进行监控,对模具水路密封性进行检测,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制造成本。结论装置实现了前期对...

  • 复相钢CP800的烘烤硬化性能研究

    作者:葛南飞; 张梅; 蒋洋; 宋艺; 黄宇飞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某汽车用复相钢经过不同程度预应变再进行烘烤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通过Zwick/Z100TEW材料万能拉伸试验机,对实验用复相钢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应变,之后在170℃下经20min烘烤后再次加载至拉断,比较加工硬化值、烘烤硬化值、断后伸长率及强塑积的值,揭示复相钢的烘烤硬化规律。结果复相钢的加工硬化值与烘烤硬化值随着预应变量的增加...

  • 拉深成形对于Q&P980高强钢氢致延迟断裂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叶又; 陈佳捷; 濮振谦; 林建平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从整车厂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拉深工艺,研究Q&P980高强钢的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方法选取1.6mm板厚的Q&P980高强钢,进行拉深系数为0.56和0.63的两种冲杯实验,以电化学充氢结合摄像头定时拍摄的方法,并结合ABAQUS软件计算杯口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和应变。结果对于1.6mm板厚的Q&P980高强钢,在拉深试样杯口边缘应力集中处,应力大致在900~1000MPa范...

  • 轻型管状扭转梁的材料及退火工艺研究

    作者:周澍; 陈荣; 徐沛瑶 刊期:2019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某自主品牌高性能管状扭转梁的开发需求,确定最佳的扭力梁选材和相应的退火工艺方案。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超高强钢材料完成了扭转梁的制管、预成形和液压成形等过程,并对成形零件进行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尝试,分析了焊管、成形件和退火件的显微组织、硬度及力学性能特征,并完成了扭转疲劳性能测试,最后对疲劳失效零件进行了失效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