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吉林医学 纳米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 【正文】

纳米技术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

作者:曹姗; 夏云; 曲虹; 杨晓露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 上海201900
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   纳米粒   生物利用度  

摘要: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新开发的活性化学物质数量稳步增加,但大多数是不溶于水的。据统计,高通量筛选获得的药物中有40%难溶于水中,直接合成的药物中又有高达到60%难溶于水[1]。目前通过大多数口服剂型制备出的难溶性药物在服用后很难达到治疗疾病所要求的生物利用度,这大大限制了许多药物的应用。因此,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近年来药物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药物(nanodrug)是指在纳米尺度采用纳米技术从动植矿物资源中提取的某些有药用价值的物质或人工合成的药物和药物载体。以纳米粒(nanoparticale,NP)、纳米球(nanosphere,NS)或纳米囊(na nocapule,NC)用作药物加载系统,与药物以某种方式组合,可以是大于100 nm的粒径,但通常小于500 nm。同时也可直接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粒子[2]。与常规药物相比,它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吸附能力强,活性中心多等特点,因此具有很多优势。本文从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差原因及其影响机理、纳米技术对药物吸收机制的改善及目前纳米制剂的应用作初步综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