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学刊

江海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杂志简介:《江海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2-101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原创学术空间、名家专论。

主管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0-856X
国内刊号:32-1013/C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13
复合影响因子:0.87
总被引量:27087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5.0851
立即指数:0.0455
期刊他引率:0.9839
平均引文率:12.1288
  • 形象科学与文化自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参照

    作者:宗坤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形象是和人类的文明相伴生的,故文化是形象的"质素".中国传统文化是围绕"人"在形象的发生发展中生成的.其间经历了从"图腾形象"到"宗法形象"再到"非神圣形象"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的对立和为消弭这种对立的努力,既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是文化自我分裂的原因.但文化必然要在形象的发生发展中不断扬弃和升华.认识到...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起点

    作者:张奎良 刊期:2005年第04期

    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它掀开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篇章,是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在新的条件下的继续.以人为本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基础,而构建和谐社会则为辩证法的存在形态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为新时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根本的...

  • 东亚近世儒者对“公”“私”领域分际的思考——从孟子与桃应的对话出发

    作者:黄俊杰 刊期:2005年第04期

  • 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对和谐社会和社会和谐的理论思考

    作者:刘钰; 徐锦贤 刊期:2005年第04期

    社会主义扣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扣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这一任务的确定,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构建社会主义扣谐社会的过程,必将是哲学社会科学大...

  • 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从道德层面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郭广银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东西方国家自古至今的美好追求。诚如所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①从理论上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

  • 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分配正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

    作者:龙静云 刊期:2005年第04期

    建构一个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可以说是自古至今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对议事厅的权贵们说,一定要公正。不公正,就破坏了秩序,破坏了和谐,这是最大的恶。此后,把公正或正义作为和谐的条件来展开对和谐社会的论证和分析,构成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传统。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卢梭等...

  • 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中和精神与和谐社会

    作者:杨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有机体内部和外部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良性互动,这些要素都应当服从并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伦理道德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功能的精神资源,它既以一定的规范、习俗和风尚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中,从而表现为公共精神资源,又以一定的品德、风格和境界存在于每个个体...

  • 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张晓东 刊期:2005年第04期

    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是对“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之价值核心地位的权威理论指认。从此一理解出发,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正确认识和落实“以人...

  • 论“以人为本”的环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伦理学视野

    作者:王建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在20世纪以工业文明为轴心的时代,人类对自然的"傲慢与偏见"达到了巅峰:"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由此直接演绎着延续至今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文明悲剧--"寂静的春天"和"自然之死",并把人类自己逼进了"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之中.何以如此?决定人类环境行为的环境价值观无疑是这场危机的深刻根源之一.

  • 《南齐书》考疑(九)

    作者:丁福林 刊期:2005年第04期

    (建元元年)六月……辛巳.罢荆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点校本,第34页,下同)

  • 完整的“真实”:事实存在与境界存在

    作者:黄慧珍 刊期:2005年第04期

    任何一种人生境界的形成都是人现实存在状态的反映.同时,任何一种人生境界又构成人的现实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就会形成对宇宙人生的什么样的觉解,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现实生存境界.因此,境界既不是绝对的事实状态,也不是纯主观的虚幻,而是人的客观状态和主观状态、现实状态和理想状态、自在状态和自为状态的完整统一,是虚中有实...

  • 《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十)

    作者:曹金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 论理性的批判与重建

    作者:于桂芝; 武卉昕 刊期:2005年第04期

    理性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也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演进与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它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20世纪后半叶是一个反思和批判传统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过程,特别是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揭示技术理性的形成、实质及危害,对于重建现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工业化模式的发展与转换

    作者:蒋伏心 刊期:2005年第04期

    以往的工业化模式可从六个方面进行归纳,反映出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我国传统工业化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在近2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依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需要警惕的.在工业化中,首先要端正目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福利的增进和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为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借助于行政推动,但要防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苏南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解释

    作者:曹宝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苏南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于对财富增长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同时又有着良好商业传统和产业基础的地区,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下对发展机遇的把握,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具有不同特点的若干阶段,也导致了具有苏南特色的发展路径的选择."新苏南发展模武"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区别于20世纪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