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考古

江汉考古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Jianghan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江汉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77/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调查与发掘、文物考古与研究、楚文化研究、古文学研究、科技考古、古建研究、馆藏文物研究、学术交流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1-0327
国内刊号:42-1077/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
复合影响因子:0.8
总发文量:1013
总被引量:6749
H指数:27
引用半衰期:10.2285
立即指数:0.1628
期刊他引率:0.7937
平均引文率:17.6279
  • 俞伟超先生的楚文化考古情结——纪念俞伟超先生逝世一周年

    作者:王劲 刊期:2004年第04期

    著名考古学家、教育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俞伟超先生,于去年12月病逝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他离世后的这段时间里,回想起同他在湖北考古的日子里,他那不知疲惫地坚持考古实践,艰苦地探索楚文化的执着精神,一幕幕感人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心情难以平静.

  • 重要启事

    刊期:2004年第04期

  • 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清理简报

    作者:文智; 李付平; 刘颜春 刊期:2004年第04期

    1999年,老河口市博物馆配合柴店岗砖厂取土,抢救清理了1座西汉中晚期陶窑.窑为半地穴式建筑,3个烟囱,主要由窑前室、火门、火膛、窑床等构成.窑室东部低洼地堆积有丰富的窑内废弃物,主要有日用陶器、丧葬用陶、生产工具、建筑仞陶等.此窑应为专门烧制日用陶器、丧葬用陶及建筑用陶的民营私窑.

  • 湖南常德南坪“汉寿左尉”墓清理简报

    作者:文智; 李付平; 刘颜春 刊期:2004年第04期

    1998年底,常德博物馆为配合城区柳叶大道的修建,在南坪穿紫河清理了各历史时期古墓葬80余座,其中"汉寿左尉"墓是这批墓葬中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东汉中晚期砖室墓,所出随葬器物包括陶、铜、滑石、石等质料的实用器或明器共20件(铜钱除外).

  • 安陆黄金山墓地发掘报告

    作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陆市博物馆 刊期:2004年第04期

    黄金山墓地是鄂东北地区的一处重要的家族墓地,其时代包含有南朝、隋、唐、宋、明等时期.绝大多数墓葬为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排列,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亲情关系或血源关系.南朝时期陶人俑的服饰反映出了服饰的改制和民族大融合,青瓷多数为武昌、鄂州或本地窑口的产品.该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该地区的丧葬习俗与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 湖北巴东新出佛教造像及初步研究

    作者:吴桂兵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介绍了湖北三峡库区巴东县孔包河遗址新出的一件青铜佛教造像,在形制、考古发掘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峡江其它地区的发现,初步将其定为唐代的造像.并进一步结合文献的记载,探讨了唐代巴东地区佛教传播的情况,同时指出该发现对于峡江地区沿江河聚落的信仰内涵及佛教造像系统分区研究均具显著意义.

  • 从桃花山唐墓出土的青瓷俑看唐初的服饰和音乐制度

    作者:付淑华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湖南桃花山唐墓出土的54件青瓷俑的分析,结合已有考古发掘成果与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反映了唐代初年在民族大融合的前提下,各种文化兼收并蓄,社会习俗发生了急剧变化,服饰和音乐制度亦在承袭前代基础上得到空前发展,形成了唐初特有的开放浪漫风格:衣着开放,胡服盛行,女着男装,并出现汉胡服饰相互结合的新的服饰款式-窄袖短襦下束宽大博...

  • 宋代湖田窑青白釉瓷的装饰工艺

    作者:赖金明 刊期:2004年第04期

    湖田窑是景德镇诸青白釉窑中历史最久,范围最广,工艺最精的窑场,其产品多样,造型精美,纹饰丰富美观,冠绝群窑,装饰技法独特,本文通过对装饰工艺的研究,进而考察青白釉瓷的窑业技术.

  • 试论黄石西塞山宋代钱窖的性质

    作者:徐劲松; 胡莎可; 谢四海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吕文德及其家族史的考辨,并通过对宋朝经济及钱币流通制度的分析,认为黄石西塞山历次出土窖藏钱币的性质,是南宋朝廷在军事紧急情况下窖藏的库钱.

  • 宜昌沮水石窟群考察

    作者:宫哲兵 刊期:2004年第04期

    宜昌市沮水两岸有近三千座悬崖石窟,多年来被传为万窟之谜.石窟最为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段,有当阳市的百宝寨、百家洞、岩屋庙,及远安县的旧县镇、鸣凤山、鹿苑寺等.经过笔者2002年的两次调查,认为这些石窟分为道教石窟与应付兵匪之乱的石窟两类.道教石窟的年代大约为明清时期.应付兵匪之难的石窟年代大多在清咸丰年间,也有早至明末的.

  • 对一方宋代陆游抄手澄泥砚砚铭的探究

    作者:朱莉 刊期:2004年第04期

    武汉博物馆藏有一方宋代陆游长方抄手澄泥砚.砚额及两侧分别镌有宋代陆游、清代高凤翰、黄易和金农等名家的款识.款识中有篆、楷、行、隶等书体,共计177字.砚铭提供了如下信息:该砚为陆游的第二方简书砚、砚的流传过程、收藏者刻砚铭的确切纪年.从材质、形制及清代赏砚名家的鉴识等因素来分析,此砚当属宋砚.

  • 郭店简与上博简《缁衣》对比研究丛札(一)

    作者:冯胜君 刊期:2004年第04期

    郭店简《缁衣》篇与上博简《缁衣》篇内容基本相同,但在用字方面却有不小的差异.对两简本《缁衣》在用字方面的差别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相关简文的构形特点,而且可从中窥见这两批简所各自具有的地域特征.本文选取三组字例进行考察,带有举例的性质,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贼律》补释

    作者:许道胜 刊期:2004年第04期

    江陵张家山汉简原注过于简略.本文对其中的《二年律令·贼律》作了补充注释,部分标点符号也作了调整.

  • 浅淡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制造加工技术

    作者:董亚巍; 郭永和 刊期:2004年第04期

    本文通过对古代范铸技术铸钱的研究,提出了古代铸钱工艺是采取了多种铸造技术.通过采用砂型工艺铸钱的实践,提出了秦代也可能采用过砂型铸钱工艺.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证明圆形方孔钱的铸后加工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加工方法.

  • 中法文化年的又一科技合作硕果——郧县人头骨化石三维复原研究成果“亮相”江城

    作者:俞少柏 刊期:2004年第04期

    10月25日下午,郧县人头骨化石三维复原研究成果汇报会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研究所艾美莉博士专程来汉参加汇报会。这一项日的主持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天元研究员和艾美莉博士分别向出席会议的湖北省文物局领导、文物考古专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