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 省级期刊

Bulletin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杂志简介:《疾病预防控制通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5-1286/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防治监测、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临床与治疗、综述、短篇与简报

主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际刊号:1000-3711
国内刊号:65-1286/R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新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5
总发文量:2689
总被引量:9120
H指数:14
期刊他引率:1
  • 1966年新疆巴楚县出血热病研究报告 Ⅰ.5例出血热病人的临床观察

    作者:柴君杰; 韩砚义; 冯崇慧; 张玉珲; 玉山·努尔; 刘远恒; 张雁武; 乔永寿; 李华国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6年4~5月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发生5例以发热和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入院后经抢救治疗,3例死亡,2例痊愈出院。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显著乏力、嗜睡、肢体疼痛、面颈部潮红、恶心、呕吐、继之出现皮肤及粘膜出血、鼻出血,可发展至消化道大量出血(呕血、便血)、血尿、低血压。早期即有蛋...

  • 1966年新疆巴楚县出血热病研究报告 Ⅱ.新疆巴楚出血热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崇慧; 柴君杰; 韩砚义; 李华国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6年4~5月从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液和死亡病例的肝、脾、肾及淋巴结等脏器组织标本和牧场中采集的亚洲璃眼蜱成虫标本接种4日龄以内的新生小鼠(乳鼠),结果共分离出14株病毒。标本经脑内和腹腔联合接种乳鼠后6~10天之间出现典型症状,包括:惊跳、弓背、痉挛、继之出现迟纯、软弱、平衡失调、侧卧、拒乳、皮肤苍白...

  • 1966年新疆巴楚县出血热病研究报告 Ⅲ.新疆巴楚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柴君杰; 肖成恩; 刘远恒; 张玉珲; 玉山·努尔; 韩砚义; 冯崇慧; 乔永寿; 李华国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5年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发生出血热患者11例,死亡10例。1966年同一地区发病8例,死亡6例。两年中共发生病人19例,死亡16例,病死率84.2%。1966年4~6月在这一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对1966年经临床观察和病原学或血清学确诊的5例患者和1965年有较完整病历或流行病学调查记录的6例,共11例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发...

  • 绵羊中新疆出血热病毒的自然感染

    作者:柴君杰; 冯崇慧; 玉山·努尔; 李华国; 刘捷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8年在新疆巴楚县阿克沙克马拉勒地区的西衣提力克,久甫库库勒等荒漠牧场中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新疆出血热病毒自然感染的调查。从30只绵羊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到2株对乳鼠致病因子,经鉴定为新疆出血热病毒,此2株病毒的编号为BA68015和BA68031。自然感染的绵羊没有任何症状。作者讨论了这一发现的流行病学意义。

  • 1968年新疆塔里木河上、中游地区出血热分布调查初报

    作者:柴君杰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6年证实了新疆巴楚地区的一种严重疾病为病毒性出血热,并且确定了这种疾病是存在于当地河岸胡杨林天然牧场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媒介为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在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河流两岸分布着大面积走廊式的胡杨林,这些地区是南疆农业开发和“三线”建设的主要对象。亚洲璃眼蜱也是这些地区分布极广的一种硬蜱。争取在最...

  • 一起新疆出血热院内暴发的调查

    作者:刘远恒; 李文惠; 刘玉璋; 冯崇慧; 周怀营; 刘雄飞 刊期:2004年第S1期

    本文记载了1973年发生在新疆阿瓦提县医院一起新疆出血热的暴发流行。病人均为参与抢救或护理出血热患者的医务人员或其亲属。发病8例,死亡2例,病死率25.0%。病人潜伏期为3~4天,流行持续12天。密切接触病人而缺乏个人防护是暴发的主要原因。

  • 新疆出血热的病理学观察及与临床联系的探讨

    作者:毛贝; 籍希平; 张玉珲; 李如森 刊期:2004年第S1期

    本文报道对2例完整、4例不全的新疆出血热尸体解剖材料进行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结果表明新疆出血热的基本病理改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功能性障碍、主要脏器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质脏器可见到程度和范围不同的细胞变性和坏死,而炎性细胞浸润不显,肾脏的病变轻微。本文对该病病原、出血机制、病理与临床联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本病在病...

  • 新疆出血热病毒反向被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的改进研究

    作者:冯崇慧; 高琦; 王冬莉 刊期:2004年第S1期

    本文报道采用戊二醛、丙酮醛和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绵羊红细胞;不同株新疆出血热病毒和不同方法免疫家兔;不同方法纯化IgG和用不同方法以抗体致敏血球进行反向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报道的方法,以戊二醛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经鞣酸化后优于丙酮醛或戊二醛-甲醛双醛化的血球。用病毒悬液(感染鼠脑悬液)加福氏完全佐剂,经淋巴结注射免疫...

  • 新疆出血热140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远恒; 柴君杰; 肖成恩; 李文惠 刊期:2004年第S1期

    本文对新疆出血热140例资料做了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在1965年发现前已有流行,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其流行范围为塔里木河流域的巴楚、伽师、麦盖提、柯坪和库车等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二、三师所属团(场);流行形式主要为散发,偶有小型局部暴发;潜伏期3~7天,病死率较高(33.6%)。主要感染因素为进入牧场、硬蜱叮咬和接触出血热病人。还...

  • 新疆出血热媒介宿主调查总结

    作者:肖成恩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成功地从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分离到出血热病毒,1968年又从绵羊血液分离到此病毒,从而确定了亚洲璃眼蜱的媒介作用和绵羊的宿主地位。但对于在自然疫源地中媒介宿主和病毒间的关系以及野生动物宿主问题,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为此,1970,1971,1974年本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36部队、新疆军区检验所、...

  • 新疆出血热病毒分类地位的血清学鉴定

    作者:冯崇慧; 王冬莉; 刘银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83年通过病毒形态学的鉴定,证明了新疆出血热病毒是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的成员。本次通过血清学方法与布尼安病毒属的西姆波组SMB-48株和内罗病毒属的刚果病毒K2/61株的免疫腹水进行比较。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和双抗体夹心抑制ELISA试验进行鉴定的结果,发现新疆出血热病毒与布尼安病毒属的代表毒株SMB-48株没有血清...

  • 55例新疆出血热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毛贝 刊期:2004年第S1期

    1965年至1971年(1967年未作调查)的5年中,在巴楚、伽师和阿瓦提3个县和兵团农三师图木休克地区,共发生出血热患者90例,其中经临床观察或有病史记载的共占60%,最后收集了病历比较完整的55例,进行整理分析,探讨这种出血热在临床上的特征。1临床资料1.1临床主要症状:55例中14例有明显的蜱咬史,从蜱咬至发病最短为2天,最长为10天,潜伏期可能为2~10天...

  • 新疆出血热病原体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的探讨

    作者:孙柱臣 刊期:2004年第S1期

    新疆出血热散发流行于新疆南部,严重地危害着军民健康及国防建设。根据1970年三月新疆出血热会议精神,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新疆军区检疫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组成了协作组,对新疆出血热进行了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1动物培养株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1.1毒种:1.1.1鸡胚系株:系由出血热病人的血液,通...

  • 新疆出血热精制提纯灭活鼠脑疫苗注射100名人体反应观察

    作者:孙柱臣; 李文惠; 王维新 刊期:2004年第S1期

    新疆出血热灭活鼠脑精制提纯疫苗系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共同初步研制而成。经过实验室各次检定和动物试验,并经过5人注射反应观察,初步证明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经甘肃省卫生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局审核批准,并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文办同意,在新疆疫区进行100人注射疫苗的反应观察。为此,1976年兰州生物制...

  • 新疆出血热疫苗效果初步观察总结报告

    作者:李文惠; 孙柱臣; 王维新 刊期:2004年第S1期

    为了了解新疆出血热精制灭活疫苗的反应性、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探索疫苗使用方法,为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1977年3月底新疆出血热协作组在阿克苏召开了疫苗效果观察协作会议。会议统一了工作方法,明确了任务和分工。新疆兵团3,16,50团卫生队领导和广大卫生人员参加了这项工作,各点都组成了专业工作队。1材料与方法1.1疫苗:精制鼠脑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