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人文论丛

华中人文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Hauzhong Humanity Forum

杂志简介:《华中人文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开设知名学者谈治学方法、学科研究最新动态、学术综述、文学研究前沿、新世纪文艺争鸣、网络文化研究、影视评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育...

主管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739
总被引量:31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意识到的文学使命和对人的终极关怀——胡发云作品解读

    作者:刘安海 刊期:2013年第01期

    胡发云是中国当代具有独立立场和思想力度的作家,他清楚地意识到文学的使命,并自觉地担当起来。他后期的作品对人的生、老、病、死予以全方位的表现,包括对人生道路的审视、对人的灵魂的追问、对耄耋老人的关爱、对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忧虑、对动物的关心、对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嫣》更是他一以贯之的...

  • 数字化语境中文学想象的张力与边界

    作者:张才刚 刊期:2013年第01期

    数字时代,文学再次进入绚丽的"想象世界";在魔幻文学、穿越小说等网络文学作品中,想象力被发挥到了极致。文学想象空间的扩张,与数字时代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数字技术"的优势。即便如此,文学想象也并不是漫无边际的,想象的"边界"依然存在。

  • 论莫言长篇小说《檀香刑》——唱给民间的最后一曲挽歌

    作者:任祎男 刊期:2013年第01期

    《檀香刑》是莫言将精神投射于民间历史,悉心倾听民间声音而创作出的一部力作。莫言通过戏仿"猫腔"这种传统民间戏曲叙事文体,有意地"大踏步地撤退",获得了全面审视传统民间文化的全新视角,从而有力地切入时代激变中中国传统社会民间百姓的潜意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民间各阶层群体心灵内部的冲突与选择,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民间文化心理与民间戏曲...

  • 还原历史的努力与缺憾——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再反思

    作者:孙丽 刊期:2013年第01期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建构起了由"言志"、"载道"二派交相更迭的文学史模型,并被研究者归纳为"循环论"文学史观。这种将"言志"、"载道"作为二元对立的范畴来认知中国新文学的方式,一方面比照当时其他学者提出的文学史观,对历史本体的认知更为深刻;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文学史言说"文学"自身,有利于将各种纷呈复杂的文学现象纳入这...

  • 浅析赵树理思想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从《三里湾》生产关系变革到家庭关系重组

    作者:田刚; 万佳英; 韩佳宁; 李枝金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20世纪50—70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赵树理的《三里湾》无疑是其中的先锋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学意义。从生产关系变革到家庭关系变化的过程中,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分家、离婚等叙事相互融合,使得《三里湾》成为赵树理创作生涯以来思想矛盾的交汇点。本文从《三里湾》创作前后、作者的矛盾冲突和完成矛盾的统一等三个方面,对赵...

  • 论《青春之歌》对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模式的借鉴

    作者:雷淑娇 刊期:2013年第01期

    《青春之歌》作为十七年文学的经典文本之一,它在情节模式上对中国传统小说进行了借鉴,其中有变革与发展。本文试图从数字"三"结构模式、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模式两个角度探讨《青春之歌》对中国传统小说情节模式的借鉴。

  • 论启蒙文学形态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与变异

    作者:李媛媛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时代大背景与文学内部自我嬗变的共同作用下,启蒙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以来得到不断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对传统启蒙话语的承续和对其的解构共同丰富了启蒙自身的内涵。

  • 浅析《诗经·郑风》中的环境因素

    作者:祁培 刊期:2013年第01期

    《国风·郑风》作为《诗经》中诗歌数量最多的一章,描写的主要为郑地的风土人情。它不仅仅是一部情诗集锦,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反映周到春秋郑地环境信息的"地理志"。本文通过对《郑风》中内容的梳理总结,主要从植被覆盖、动植物种类、天文以及水文信息四个方面对《郑风》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解读,再与现代郑地的环境进行对比,以此来略窥郑地生态环境...

  • 《诗经·召南》中生态思想之我见

    作者:王文 刊期:2013年第01期

    先秦时期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差,对自然的敬畏更深,对生态的关注也就更多一些。在《召南》一章中,几乎所有的诗歌都有对动植物的提及和描述,并且诗人们很注重将生态环境与人们的情感相结合。关于生态的描述广泛而细腻,周朝已经离我们很远,但《诗经》中的生态思想却值得我们永远借鉴。

  • 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失度”

    作者:赵炜霞; 田明珍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三国演义》中,人们记住了"小气"而"心胸狭窄"的周瑜,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位东吴名将的误解,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依据,认为周瑜的"小气"与"心胸狭窄"可视为一种"失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缺失一代名将应有的气度;有失一代儒将的风度;失为人处世之度。通过对周瑜的"度"多层面的解读,我们或许能够接近更加本色真...

  • 论纳兰词的“自然”

    作者:骆耀军 刊期:2013年第01期

    王国维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评论所提出的"自然"的核心评判获得了普遍认同。纳兰性德填词,是"本性的自然——赤子之心"、"练养的自然——未染汉人风气"和"表达的自然——擅长白描"的融合。

  • 朱熹《古易音训》考辨的再研究

    作者:赵一豪 刊期:2013年第01期

    民国时吴其昌考辨了朱熹是否作《古易音训》一书,后此问题学界多有争议。本文选取白寿彝、束景南两位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此问题的截然对立的观点,进行比较综合后认为白氏增补说相对更加圆满,同时在白氏的说法上扩展出"五阶段论",如此解释各方史料,都可以最大程度地圆满了。

  • 从郑板桥的《潍县竹枝词》看清代潍县的贫富差距问题

    作者:王月月 刊期:2013年第01期

    清代著名文人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为官七载,创作了《潍县竹枝词》四十首。本文试从历史学的角度入手,拟采用史诗互证的方法,对这四十首《潍县竹枝词》进行研究,并通过史料对该词所述内容进行考证,如《潍县竹枝词》的创作背景,所反映的清代潍县繁华的城市生活、垂死挣扎的下层百姓及二者的强烈反差。

  • 《婚礼的成员》中成长主人公弗兰淇的形象分析

    作者:孙小琴 刊期:2013年第01期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婚礼的成员》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弗兰淇孤独心理和怪诞幻想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敏感的青春期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孤独、被抛弃的生存状态,她对成长为畸形人的恐惧及对性别身份的困惑,由此构成了成长历程中自我认同之路的艰难。

  •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的死亡内涵

    作者:张倩倩 刊期:2013年第01期

    美国当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的戏剧《推销员之死》讲述了现代社会中的普通人为追寻人生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被毁灭的悲剧性故事。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个人生存的意义是现代悲剧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剧作中的悲剧主人公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来探讨以主人公威利为代表的小人物在被现代社会异化后,为冲破生存困境所作的悲剧性自我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