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海洋科学 斑石鲷早期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正文】

斑石鲷早期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作者:王雨福; 肖志忠; 刘清华; 翟介明; 庞尊方; 马文辉; 马道远; 徐世宏; 肖永双; 李军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07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237;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261418
早期发育   功能器官   异速生长  

摘要: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重要器官的异速生长模式,作者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斑石鲷仔稚幼鱼(0~7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全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均符合Cubic函数,随日龄的生长曲线表现为 S型。斑石鲷全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斑石鲷的头长、眼径、吻长、口裂、体高、尾鳍长等重要外部形态学指标均存在异速生长规律,其生长拐点依次为35日龄(全长20.32 mm)、22日龄(全长13.17 mm)、29日龄(全长16.63 mm)、30日龄(全长15.50 mm)、32日龄(全长19.79 mm)、32日龄(全长19.79 mm)。相对于全长,头长、吻长、口裂在拐点前后由正异速生长变为等速生长;眼径、尾鳍由正异速生长转为负异速生长;而体高在0~70日龄为正异速生长,但拐点之后已明显变缓。研究表明斑石鲷通过异速生长,确保与其基本生存能力相关的功能器官优先发育,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并相应地提高了仔稚鱼的存活率,对鱼苗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