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

红岩春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红岩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0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继承优良传统建设美丽巴渝、红色基因代代传、文苑漫步、特别策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荐书、城市记忆、特稿、川江往事、卷...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国际刊号:1007-4686
国内刊号:50-1009/D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770
总被引量:307
H指数:4
  • 邓小平珍贵墨宝选

    刊期:2012年第05期

  • 一张报纸与伟人之缘——《重庆日报》甲子初度思小平

    刊期:2012年第05期

    2012年8月5日,是《重庆日报》60岁生日。 60年前的8月5日,这张报纸作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创刊。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即将奉调中央任职之时,亲笔为其题写了报头和贺词。自此,《重庆日报》与中国、与重庆、与时代同步,沐浴岁月风雨,跨越世纪界河。

  • 邓小平为《重庆日报》题名题词

    作者:李志峰 刊期:2012年第05期

    当我们翻阅带着淡淡油墨香的《重庆日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笔力道劲、生动流畅的红色报头。 这别具书法价值和美感的“重庆日报”,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重庆工作时惟一亲笔为省级党报题写的报头。

  • 见证时代风云 真实记录历史

    刊期:2012年第05期

    时光不可逆转,但记忆却可时时激活。一叠叠厚重的《重庆日报》,记录着昨天的历史、浓缩了岁月的密码—— 《重庆日报》创刊之际,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抗美援朝战事正紧。与新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新生的《重庆日报》及时传达党中央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声音,采访各条战线的火热建设,反映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迎着朝阳...

  • 十年动乱 报头数变

    刊期:2012年第05期

    “”的十年动乱中,邓小平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两度被“打倒”。而由他题写报头的《重庆日报》,也经历了报头改变字体甚至改名的荒诞岁月。据《重庆市志·报业志》记载,其经过大致如下——

  • 邓小平百年诞辰《重庆日报》百版纪念

    刊期:2012年第05期

    200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百年诞辰。当天,《重庆日报》隆重推出了百版纪念特刊,名为《百年小平百版特刊》。纪念特刊实为112个版,其中通过“丰碑篇”、“重庆篇”、“故乡篇”、“缅怀篇”四个部分48个版,多角度地展示了邓小平伟大的一生和他为中国革命、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建立的丰功伟绩。特刊视野开阔,史料翔实,尤其突出了邓小平在重...

  • 百年再回首 革命马前卒 风雨苏报案——基于新史料采用新视角的新再现

    作者:周勇; 蔡斐 刊期:2012年第05期

    苏报案发生在1903年,是晚清政治思潮由改良主义向激进主义转变的分水岭,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 聂荣臻与陈伯钧:烽火岁月战友情

    作者:王永恒 刊期:2012年第05期

    1931年3月顾顺章叛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四处搜捕中共地下党员,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考虑到地下党同志的安危,中共党组织决定将一部分人员撤离上海。12月,在中共特科从事地下工作的聂荣臻等奉命离开上海,到达江西革命根据地。1932年3月12日,红一军团重新组建,下辖红四军和红十五军,

  • 红岩秘密金库掌门人-钱之光

    作者:张正霞 刊期:2012年第05期

    1946年5月23日清晨,一行人急急地行走在红岩嘴“大有农场”的山路上。渐渐地,一个人停下了疾走的脚步,久久地回望着矗立在薄雾中的浅灰色大楼。在这里生活、工作近7年半,要离开了,钱之光还真是舍不得。这栋大楼从无到有,一砖一瓦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 我党外事工作 在重庆开启新局面——王炳南与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

    作者:牛瑞芳 刊期:2012年第05期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政治环境恶劣而艰苦。曾在争取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联合抗日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崭露头角的王炳南,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组长。他根据的指示,领导外事组广泛加强与同盟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开拓了我党外事工作的新局面。王炳南也以其出色的工作,为陪都新闻界、外...

  • 一个口号改变的曲折过程-从“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

    作者:张家康 刊期:2012年第05期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口号是“抗日反蒋”。而西安事变的发生,促使中共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审时度势,调整方针,毅然改“抗日反蒋”为“联蒋抗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可能。

  • 在美国看到的史迪威档案

    作者:徐重宁 刊期:2012年第05期

    约瑟夫·W·史迪威将军是美国著名的四星上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印缅战区与中国军队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为中国人所熟知。从1911年到1942年,史迪威曾5次来中国,除第一次是个人旅行外,其后4次都有任职:20世纪初,为美国陆军首任驻华语言教官;1926年-1929年,在美国驻天津15步兵团服役;

  • 卢作孚发起成立重庆救国会始末

    作者:龙世和 刊期:2012年第05期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昭然若揭,日寇的铁蹄肆意蹂躏神州大地。面对外敌入侵、国土沦丧以及国民政府的屈辱退让,举国上下群情激愤,要求抗日御侮、拯救危亡的呼声日渐高涨,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痛感国难深重,著名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创办者卢作孚挺身而出,发起成立重庆...

  • 抗战中 江津与江安有故事

    作者:庞国翔 刊期:2012年第05期

    江津,在重庆;江安,在四川泸州与宜宾之间。虽然都在长江边,但相隔尚远。而它们却在抗战的烽火中,有了牵连,有了故事。

  • 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过津浦路

    作者:李海流 刊期:2012年第05期

    烽火受命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分割下,鲁南山区根据地被严重压缩,出现“南北十余里,东西一线连”的严峻局面。湖滨平原上,敌人的碉堡林立、封锁沟纵横,从湖西到鲁南、由华中去陕北的交通线完全被切断。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