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

红岩春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红岩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0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继承优良传统建设美丽巴渝、红色基因代代传、文苑漫步、特别策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荐书、城市记忆、特稿、川江往事、卷...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国际刊号:1007-4686
国内刊号:50-1009/D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770
总被引量:307
H指数:4
  • 西江月·井冈山

    刊期:2011年第04期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黄洋界保卫战具有典型意义,成为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这首词通过对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和雄浑气魄。

  • 进一步探索党的历史 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全国专家聚渝研讨“重庆共产主义组织”

    作者:戴娟; 栗园园 刊期:2011年第04期

    2011年7月27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渝州宾馆召开。全国党史和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中共早期组织历史、“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以及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贺信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研讨会”:

  • 失而复得的中共“一大”档案

    作者:陈小梅(口述); 吴佳佳(整理)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中国共产党筹建的过程中,上海、北京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处于发起地位,这首先与两个城市的马列主义传播较早、工人运动发展较快、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较多有关。其次,与这些城市跟共产国际来华代表的联系比较方便、从而得到他们的帮助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前后,与共产国际及上海、北京都没有联系的一些先进知识...

  • 群星辉耀中的重庆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必然性之新证

    作者:周勇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要一页。其中,地处中国内陆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于1920年3月12日自发创立,成为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组织,为丰富和完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提供了时间新证、空间新证和创建新证。

  • “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无政府主义特征——关于《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的考证

    作者:何盛明; 杨萍; 宋键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82年,中央档案馆将苏联交还的原共产国际有关中共的一批档案材料翻译后,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为名内部出版。其中,“四川四人”写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关于该组织自发成立时间最早、成员人数最多等问题,引起党史界的震动和质疑。近30年来,党史界先后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但仍然未...

  • 建党时期四川青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作者:宋键; 戴忠东 刊期:2011年第04期

    前,各种新思潮争相涌入四川,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无政府共产主义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四川,受到广大四川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和信奉,但其主张却因缺乏现实基础在四川无法实现。在王右木、吴玉章、恽代英等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屡遭挫折的青年知识分子,经过实践、对比和扬弃,绝大部分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 仰望星空 无限敬畏——“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刘志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民族倍受屈辱、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更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英杰辈出、星光灿烂的时代。现保存在中央档案馆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以下简称《重庆报告》)记录:1920年3月20日,一群进步青年在重庆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以下简称“重庆组织”)。如此,该组织便早于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的时间。该档案引...

  • “爱民”到极致 “民爱”是必然——人民的好总理一生剪影

    作者:秦九凤 刊期:2011年第04期

    伟人毕生亲民、爱民。他在童年、少年如此,长大成人后如此,当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如此。台湾有位作家在逝世后不久,写了一本《永远的总理——》的书,他在解释书名时说:在大陆人民的心中,只要提到,无论是他生前还是去世后,总还习惯地称他“”。这大概是唯一由亿万人民授予他“永远的总理”这一称号...

  • 邓小平与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作者:宋毅军 刊期:2011年第04期

    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激起重庆及其附近地区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少年小平一步一步从故乡广安走到重庆,走到法国,走上了职业革命家道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川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一次失败的收买和未遂的“短促突击”

    作者:刘立群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共驻渝公开机关在监视和迫害中巍然屹立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设在其统治区的公开机关采取的一条方针是:既不得已容许其公开存在,却又千方百计地进行限制、防范甚至捣乱和破坏。中国共产党设在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和新华日报馆就面临如此境况,无论是国民党军统还是中统,都对共产党这两个公开合法的机构采取了上述方针。

  • 荣高棠在沙坪坝的革命活动

    作者:魏仲云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39年,荣高棠由党组织安排到重庆,在的领导下从事国统区党的地下工作。他先后担任川东特委委员、青委书记、宣传部部长兼南方局青委委员,直接领导沙磁区委和沙磁学运工作,并于1939年8月兼任沙磁区区委书记,与沙坪坝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一个个朴实而又动人的片段。

  • 妈妈的“保健证”

    作者:华克放 刊期:2011年第04期

    妈妈沈安娜已离世一年了。前些日子,我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张小小的、已经泛黄的“保健证”。

  • 从西北到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作者:潘洵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从对西北的初步筹划,到迁都川渝、西南抗日根据地的策定,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最终确立,又随战争胜利的到来而逐渐角色尽失。这其中,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和中国抗战实力的判断和认识,与之息息相关。

  • 海明威夫妇“蜜月”中的重庆之行

    作者:杨开显 刊期:2011年第04期

    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大量外国记者和作家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各大城市、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战况与政局,让当时的世界认识了真实的中国和战争形势,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