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

红岩春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红岩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0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继承优良传统建设美丽巴渝、红色基因代代传、文苑漫步、特别策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荐书、城市记忆、特稿、川江往事、卷...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国际刊号:1007-4686
国内刊号:50-1009/D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770
总被引量:307
H指数:4
  • 沁园春·长沙

    刊期:2011年第01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作者:曲青山 刊期:2011年第01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准确记述和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9年的历史。如果将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以大致三个30年作三段式划分,那么,这29年则是党史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一面明镜,可以映照现实,折射未来。党的历史是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

  • 我为父亲李庄的开国报道而自豪

    作者:李东东 刊期:2011年第01期

    2009年3月3日,阳光明媚。春风中,天安门广场上红旗猎猎。当我和新闻出版界几十位政协委员一同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当我在大会堂作《加大投入,优化政策,发挥新闻出版业在“保增长”中的重要作用》的大会发言时,百感交集。

  • 我所亲历的三峡工程建设推进过程

    作者:甘宇平 刊期:2011年第01期

    开发性移民方针的提出和成功践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建设无论在数量、速度、技术和效益上都居于世界前列。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已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多座,

  • 三峡移民“两个调整”和“两项治理”的提出和决策

    刊期:2011年第01期

    关于“两个调整”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于1993年8月公布施行,当时并没有“两个调整”等政策。 1998年开始,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兼三建委主任的朱镕基于12月28日至29日到渝视察。他专门听取了重庆市及万州区移民工作汇报。

  • 各派中央考察三峡工程纪实

    刊期:2011年第01期

    1993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组成考察团,考察三峡工程及库区淹没区和移民新区,“三峡考察团”一行108人。

  • 三峡工程建设大事记

    刊期:2011年第01期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最早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 三峡古代交通之历史变迁

    作者:黄权生; 黄昌怡 刊期:2011年第01期

    千里江陵一日还:元代以前三峡交通历史钩沉 高山深谷,激流暗礁,三峡水路几多险阻;群山无阙,林海茫茫,三峡陆路令人叹息。三峡交通,在那千回百转的滔滔江流中,在那浸满血汗的川江号子中,渐渐舒展,天堑变通途,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 巫山云雨浸血泪:元明清三峡交通的历史见证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从背井离乡的移民之路到饱含辛酸的劳役之苦,从经济的日益兴荣到大肆开掘后的渐以衰竭,滔滔江水,重重险阻,元明清的三峡交通,印证着西部重振与支援东部的历史情节,也浸透着三峡人搏风雨、挑浪朵的血泪涟涟。

  • 邓小平与建国之初西南禁毒

    作者:刘全 刊期:2011年第01期

    大西南解放之初,在各项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的过程中,鸦片烟毒仍严重影响着西南社会的安定团结。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

  • 正视历史 共筑和平——广岛原子弹爆炸与重庆大轰炸

    作者:徐勇 刊期:2011年第01期

    广岛与重庆,相距数千公里,但自近代以来发生了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个城市在各自国家的政治军事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各自遭受了举世瞩目而性质迥异的轰炸灾难。今天,站在历史的视角,我们重新比较和审视特殊时期的这两座城市,并呼唤中日两国加强交流和沟通,加深理解信任,实现长远和平。

  • 纪念隗瀛涛先生

    刊期:2011年第01期

    隗瀛涛,著名历史学家,历任四川大学副校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省政协第四、五、六、七届常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等。他毕生致力于历史教学与学术科研,在中国近代史,特别在是辛亥革命与保路运动史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屡有创新。他连续主...

  • 大爱无疆,涌泉相报

    作者:隗晓苏 刊期:2011年第01期

    先父隗瀛涛出生于四川开县,是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青年。1952年入学四川大学,忝列于徐中舒先生、蒙文通先生、缪钺先生等诸先贤门墙,承蒙四川大学领导和诸位大师耳提面命、悉心调教,毕业后在川大从教50余年,虽业有小成、晚负微名,均系党和人民长期教育、川大师生倾力帮助的结果。

  • 创新奋进,鞠躬尽瘁——隗瀛涛先生对四川大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贡献

    作者:胡昭曦 刊期:2011年第01期

    学科建设推进者,促进四川大学文科的发展 1984年4月,隗瀛涛先生在教学科研的领军岗位上,被任命为四川大学的副校长,一直到1989年3月卸任。近5年的时间里,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他分管文科和研究生教育(此时我被学校任命为研究生部主任),兼任学校的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等,协助校长集中精力抓文科的学科建设。

  • 永驻心间的记忆——在恩师最后的日子里

    作者:余长安 刊期:2011年第01期

    惊闻噩耗 2007年1月10日,我在外地突然接到隗老师的儿子晓苏的电话。他说,我爸可能不行了,你快回来,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心触电般地一沉!虽然预料中迟早会有这一天,但晓苏的这个消息,仍然让我惊骇不已,仍然一时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