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春秋

红岩春秋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红岩春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09/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继承优良传统建设美丽巴渝、红色基因代代传、文苑漫步、特别策划•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荐书、城市记忆、特稿、川江往事、卷...

主管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国际刊号:1007-4686
国内刊号:50-1009/D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9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重庆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2770
总被引量:307
H指数:4
  • 造福万代 绿满神州

    作者:周勇 刊期:2010年第01期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新春之际,中国人大都喜欢挥笔就“福”。因为《礼记》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也就是应喜庆之景,取百顺之愿。

  • 跨越:一轮甲子 六十春秋——己丑年台湾纪行

    作者:张国祚; 周勇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9年10月27日至11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国祚教授作为“重庆抗战历史文化参访团”顾问访问台湾,一路上写下了许多诗稿。国祚教授厚爱本刊,将其中8首交由《红岩春秋》首发。

  • 65箱抗战文献重返山城

    作者:李晟; 谭斌; 鞠芝勤(图); 高科(图)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9年11月17日,装满了抗战时期珍贵史料的65个纸箱经过半个月的旅程,辗转从台北运抵重庆。全套117本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记录》,从1893年到1947年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这些全面展示抗战时期重庆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珍贵文献,其原件在抗战时期曾保存于重庆。

  • 新中国第一次生产力布局的战略调整——三线建设回眸

    作者:田姝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世纪60年代中期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中西部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次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历时三个丑年计划,其决策之快,投入之多,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时间之长。堪称共和国建设史上少有的生产力布局重大战略调整,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攀钢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程子华(口述); 李思校(整理); 黄友良(整理) 刊期:2010年第01期

    攀枝花,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三线建设重要项目。 1964年,时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的程子华受命入川,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肩负重任,为西南三线建设特别是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筹划和建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 军工!军工!重庆工业的基石

    作者:崔连胜(口述); 田姝(整理)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汇聚了一大批军工企事业单位。这与此前重庆本身具有的较强军工实力是分不开的,而此后经过改革开放后的调整改造,这些企业对重厌经济的振兴再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和着泪蜕茧——核军工816厂的三个18年

    作者:冉政权; 冉启蕾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从1966年建厂到2020年,恰好三个18年,这是816厂的三次转世。经历军工创业、转民调整和新时期的强劲发展,816人蜕茧的痛苦与挣扎,终于蝶变成“百亿建峰,百年建峰”奋飞的身姿。

  • 59年后,抗美援朝老兵重跨鸭绿江

    作者:杨山山 刊期:2010年第01期

    6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之中。这段历史为中朝人民永记。

  • 罗世文在重庆的一段战斗岁月

    作者:慕安 刊期:2010年第01期

    罗世文是一位具有曲折革命经历、丰富斗争经验的革命者。在重庆的战斗岁月,正是他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色恐怖之中,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组织革命武装,坚持革命斗争;敌人的监狱里,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团结和带领狱中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同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刑场上,他高声吟诵壮丽的诗篇,视死如归,凛然正气,感天动...

  • 走出台湾雾峰,林氏闺秀的红色人生

    作者:林力 刊期:2010年第01期

    我的母亲林冈,原名林双盼,是台湾籍爱国将领林祖密将军的女儿,是被海峡两岸史学界公认为台湾20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的后代。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从台湾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就投入到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开始了她从名门望族的大家闺秀到革命战士的美丽人生。

  • 1951年,建设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的那些琐事——小兵蒋文豪的记忆

    作者:蒋文豪 刊期:2010年第01期

    说起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恐怕大家都略知一二。但是,包括重庆人在内,很少有人知道菜园坝火车站修建的情况。本文即讲述了重庆火车站建设前期平整地基中的故事,填补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认知的空白。

  • “澳门老人”马万祺

    作者:余玮 刊期:2010年第01期

    精神矍铄,宽容仁厚,温和儒雅。这就是德高望重的“澳门老人”马万祺给人的印象。尽管已步入耄耋高龄,但马公思路清晰,国语也非常流利,更令人感动不已的,是老人一直以来所拥怀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赤子之情,对澳门及祖国的发展所给予的深切关注和支持……

  • 江津区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掠影

    刊期:2010年第01期

    陈独秀旧居 陈独秀旧居石墙院位于江津区几江街道办事处双石村,地处鹤山坪北端余脉。该建筑建于清乾隆、道光年间,复四合院布局,坐南向北,土、石、木结构,总面积3300平方米。四周以条石砌威丈余高的围墙.故名石墙院。

  • 双江,400年巴蜀历史文化的遗存

    作者:丁艾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重庆市潼南县境内,商周时期巴国与蜀国的分界线上(涪江一带属蜀国,琼江一带属巴国),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她便是2002年我国首批岔布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双江镇”。其竹木浓荫的古邑余韵,清代古建筑群所积淀的商史及孕育出的风云人物,在在都使人神往。

  • 《白毛女》在重庆的第一次演出

    作者:石曼 刊期:2010年第01期

    1950年初,一个成立不久的不知名的戏剧学校,在山城各地公演了40余场大型歌剧《白毛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