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uaxia Archaeology

杂志简介:《华夏考古》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014/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城市考古与保护、大运河考古发掘、学术动态

主管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
国际刊号:1001-9928
国内刊号:41-1014/K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4
复合影响因子:0.16
总发文量:900
总被引量:6010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3094
期刊他引率:0.9465
平均引文率:18.5278
  • 南京明故宫皇城遗址西南片区(A71地块)考古发掘

    作者: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李翔; 沈利华; 祁钰; 肖玉军; 李泉; 冯小波 刊期:2019年第02期

    南京明故宫皇城遗址西南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东路518号。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联合大学等组成考古队,在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北京联合大学发掘区位于Ⅲ区(A71地块),于该区共清理遗迹10处,包括城墙夯土基址、灰坑、排水沟、夯基、路面,属于明清时期。该区出土遗物以瓷器为大宗,陶器次之,另有少量铜钱。器类多为日...

  • 南京两处明代外郭城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 陈钦龙; 蒋团英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09年下半年,为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先后对郑家营和仙鹤门两处明代外郭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两处外郭墙体均为平地起建,为一次性夯筑而成,在墙体的顶部发现建筑倒塌层和排列整齐的柱坑,推测顶部原应有廊房类建筑。仙鹤门遗址的考古勘探证实了外郭城垣外护城河的存在。这为研究南京明代外郭城墙的形制和建造技术提供了宝...

  • 河南荥阳明代周懿王墓发掘简报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孙凯; 许鹤立; 刘其山 刊期:2019年第02期

    明代周懿王墓位于河南荥阳贾峪镇鲁庄村,由主墓、祔葬墓、寝园建筑等多部分组成。其中主墓坐北向南,单室玄宫,是周懿王和王妃王氏的合葬墓,内壁有大面积保存较好的彩色壁画,内容表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庄严圣境。周懿王墓的发掘,为研究明代王墓制度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 明代周懿王墓及祔葬墓人骨研究

    作者:孙蕾; 孙凯 刊期:2019年第02期

    明代周懿王墓(M70)是周懿王和王妃王氏的合葬墓,祔葬墓墓主人或为夫人或为宫人。各墓均被盗,人骨被扰动、破坏,尤以周懿王墓最为严重。现就周懿王墓及其祔葬墓M102、M104、M105、M106和M115的人骨做体质人类学的观察、测量和古病理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明代周懿王墓壁画颜料的科技分析

    作者:闫海涛; 孙凯; 唐静; 陈家昌 刊期:2019年第02期

    —、引言2016年7~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明代周懿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室内壁发现有大面积的彩色壁画[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多种手段分析古代壁画或绘画的结构和颜料成分,判定其保存状态,已成为保护修复工作实施的基础[2]。

  • 明代周懿王墓及祔葬墓出土木质葬具鉴定及相关问题

    作者:王树芝; 孙凯 刊期:2019年第02期

    明代周懿王墓位于郑州荥阳市贾峪镇鲁庄村西,由寝园建筑、主墓、祔葬墓等组成。周懿王墓和部分祔葬墓出土少量木质棺椁残片,我们从M70(周懿王及王妃王氏合葬墓)取到2件棺木和1件椁木,从M102(周懿王夫人王氏墓)、M104、M105和M115各取到1件棺木残片样品,共7件木材样品,目的是通过木材鉴定和对其有机成分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明代高等级葬具在用材上...

  • 明代周懿王墓地出土人骨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

    作者:周立刚; 孙凯; 孙蕾 刊期:2019年第02期

    位于河南荥阳市贾峪镇的明代周懿王墓地,出土有周懿王及其王妃和祔葬者共计7个个体的骨骼遗存。这些研究对象都属于明代贵族阶层,其中部分个体的卒年、性别、年龄和身份信息都有文字记载本文尝试对这些遗存开展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观察明代贵族阶层的食谱特征,并通过与当地同时期普通人群的数据对比探讨明代阶层分化对食谱结构的影响。

  • 开封御龙湾小区明代建筑遗址的发掘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万军卫; 曹金萍; 王三营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6年,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于开封老城东南部御龙湾小区内抢救发掘了一处明代建筑遗址,发现了保存完好、数量丰富的明代晚期文化遗存。这次发掘对研究明代晚期开封城市历史以及当时开封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御龙湾小区明代建筑遗址石磨盘、石臼表面淀粉粒鉴定报告

    作者:蓝万里; 张凤; 王维维 刊期:2019年第02期

    对御龙湾小区明代建筑遗址淀粉粒的研究共采集12个样品,来自石磨盘和石臼表面,提取出187颗淀粉粒.其中除F3-6:974、F3-8:978、T2④:979这3个样品发现较多淀粉粒外,其余9个样品中提取出的淀粉粒均不超过5粒。

  • “南澳Ⅰ号”沉船再研究

    作者:吉笃学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首先依据福建漳州二垄窑和皇家舰长礁沉船与万历时期遗存之间的共存关系,提出"南澳Ⅰ号"应是万历时期的沉船。随后,通过"南澳Ⅰ号"沉船出水遗物与一系列的考古纪年材料的对比推断该船的年代在1581~1588年。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沉船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海防形势以及可能的航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两处遗存的年代进行了探讨。

  • 开封城明清水灾的考古学观察

    作者:葛奇峰 刊期:2019年第02期

    黄河与开封关系密切。建炎二年(1128年)后,黄河下游渐次失控。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以来,黄河开始影响开封,但尚未决入开封城。自元代起,开封城历遭洪灾,其中1642年和1841年的水灾最为严重。这两次洪水均给开封城带来了灭顶之灾,泥沙淤埋了家园,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开封城的衰落。水患形成的灾难遗产在今开封城地下的文化层堆积中留下了厚厚的...

  • 海河平原后冈一期文化的生成与演进

    作者:黄果娴 刊期:2019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海河平原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的典型遗址进行分期研究,探讨该文化生成、演进过程中所发生的人群迁徙与文化融合。

  • 基于低空航拍影像和GIS的遗迹平面图绘制与分析

    作者:彭蛟; 单思伟 刊期:2019年第02期

    在田野考古中,平面图是记录遗迹形态和空间信息的重要载体,传统的平面图绘制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GIS软件能对无人机低空航拍影像进行地理配准并快速绘制电子平面图。该方法简单高效,对以探方为单位的中小型遗迹绘制精度完全能满足需求。基于这种方法绘制的平面图能进行空间量算、空间分析和属性统计分析,实现遗址区域空间数据从宏观到微观...

  • 2018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

    作者:本刊记者; 方燕明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19年3月1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市举行。经过各项目负责人公开报告,由与会专家无记名投票,在12个汇报项目中,最终推选栾川龙泉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栾川县文物管理所)。

  • 读《商文明》--商代考古研究相关问题及思考

    作者:刘亦方 刊期:2019年第02期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学界热切关注并探索古代文明的学术背景下,张光直先生为耶鲁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研究丛书,学者们在追忆张先生时对该丛书都有提及[1]。其中张光直先生撰写的《商文明》是这一系列丛书的第一辑。该书于1978年完成,英文原版于198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