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 部级期刊

Global People

杂志简介:《环球人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9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时事、财经、社会、封面人物、文化、图说世情等

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
国际刊号:1673-6176
国内刊号:11-5490/C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1674
总被引量:385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35
期刊他引率:1
  • 速写

    刊期:2008年第06期

    希拉里受困"怕妈妈"现象当初志在必得的美国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如今在党内初选中长时间落后于竞争对手奥巴马。几个月来,其落后原因一直是美国媒体纷纷猜测的话题。最近,有一种说法可能连希拉里自己都没想到。

  • 之女忆“”海上逃亡40天

    作者:肖莹 刊期:2008年第06期

    在的子女中,有一个女儿"简直就是的翻版"。她就是贺晓明。贺晓明忘不了""带给全家的伤痕,"妈妈为了照顾父亲,长时间睡在地板上,耳朵里竟然结了蜘蛛网;大哥贺鹏飞患上重病,靠的仗义执言才被送进医院,捡回了一条命……"逃难的贺晓明乔装打扮,和哥哥在海上逃亡了40天……事过境迁,她发现"幸福的定义其实很简单"。

  • 布什“耳朵”伸向中国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8年2月,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出面,要求加强对中国的情报侦听活动。外界对此颇感惊奇。但有关专家说,这并不新鲜。实际上,布什就任总统以来,精心整合和调整情报机构,拉起了一张覆盖陆海空三界的谍报网。在太平洋水面以下300米深处、夏威夷神秘的地洞内、距地面3.6万公里的太空中,美国特工对中国展开了立体侦听……

  • 布什的陆上“耳朵”紧盯中国越洋电话

    作者:余东 刊期:2008年第06期

    在布什众多的"耳朵"中,最特殊的也许就是活跃在陆地上的那一只——情报老手简·泰伊上校。她是一名女上校,很多直送白宫的机密情报,都先由她整理、分析。荒唐报道牵出"国家机密"2007年12月21日,美国《华盛顿时报》记者比尔·盖特茨,在所谓《中国窃听美国间谍活动》一文中,引述"美国情报官员"的话说,"中国间谍"利用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夏威夷一个侦...

  • 布什的深海“耳朵”暗算中美海底光缆

    作者:王树军 刊期:2008年第06期

    就在库尼亚侦听站紧盯中国越洋电话信号的同时,在太平洋汹涌波涛的深处,一艘潜艇正幽灵般游荡着。它的使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独一无二"——窃听海底光缆。通往中国的海底光缆,就是它的目标之一。直通白宫2006年12月27日,中美间的海底光缆通信突然中断,导致中国大陆与海外的互联网联络全面瘫痪。虽然外界将这起事故归因于台湾大地震,但有传言...

  • 布什的太空“耳朵”过滤5亿手机信号

    作者:王树军 刊期:2008年第06期

    除了地面侦听站和深海间谍潜艇,白宫旗下的情报机构,还在太空中放飞了大量的"耳朵",不放过电波中的"中国声音"。中国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的手机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了54亿户。用手机通话,早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用手机通话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即便是他们的闲聊,都有...

  • 美国的对华情报战

    作者:傅小强 刊期:2008年第06期

    情报刺探历来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表面平静的中美国际交往,其背后实际上正在进行着一场隐蔽的斗争——美对华情报战可谓无孔不入,无时不在。情报系统提供的信息,影响着外交政策,美国政府急需通过情报来权衡利弊得失,从而做出有效的对华决策。然而,情报也是一种制约。一方面,关于中国的情报内容,影响着美国政府对中

  • 普京梅德韦杰夫遭遇“离间计”

    作者:王晋燕 刊期:2008年第06期

    尽管距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交接总统权杖还有近两个月,西方人为他们设计的"离间大戏"却已提前上演。"梅普组合裂缝"、"梅普经济大战"……一个个新词汇,被强行贴在了二人身上……

  • 俄罗斯新“第一夫人”七岁开始的恋情

    作者:马建光 刊期:2008年第06期

    3月2日,毫无悬念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梅德韦杰夫顺利地以高票当选。可以想见,新任"第一夫人"斯韦特兰娜·梅德韦杰娃的名字,今后将频繁地出现在俄罗斯报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美国大选中的“阿甘”

    作者:文欢 刊期:2008年第06期

    "纳德还会来吗?"在当前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这个问题堪称仅次于"希拉里和奥巴马谁能成为参选人"的第二号猜想,尤其是在麦凯恩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已成定局的情况下。2月24日,纳德在他74岁生日的前3天给出了答案——他将第四次以独立参选人的身份参加大选。就竞选次数来说,没有人比他更渴望成为美国总统了。

  • 巴黎时光

    作者:司徒北辰 刊期:2008年第06期

    在巴黎上千条街道中,位于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毫不起眼。和大部分巴黎街道一样,这里的路口也有一间咖啡店,狭窄的路旁停满了汽车。但是,如果时光倒流80多年,你或许能在这条街上看到青年的身影——他曾在这里的一家小旅馆住过两年多。

  • 本刊记者走进巴黎、万隆、新德里 寻访海外足迹

    刊期:2008年第06期

    今年3月5日是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他78年的人生旅途中,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本刊记者在法国巴黎,印尼万隆和印度新德里,实地寻访当年留下的足迹,追思他留给我们的丰厚外交"遗产"。

  • 感动万隆

    作者:管克江 刊期:2008年第06期

    回顾的"外交路线图",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是难以忽略的一个坐标。1955年春,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开启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没有,万隆会议便不可能成功。"已故万隆会议秘书长鲁斯兰·阿卜杜加尼,生前曾这样告诉记者。

  • 新德里见证

    作者:钱峰 刊期:2008年第06期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王公大道最西端,有一座红砂石外墙的宏伟建筑楼群。这就是新德里的地标——印度总统府。1954年,总理曾作为第一位走进印度总统府的中国领导人出现在这里。从1954年到1960年,短短6年间,四度访印,在中印关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记者曾应邀进入印度总统府进行采访,也曾走访当年到过的地方,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他给后世留下...

  • 戴夫·希格登要用“粒子”打核弹

    作者:秦川 刊期:2008年第06期

    不久前,美国战略司令部以正式文件确认:研制粒子束武器,使之成为未来美军在太空战场上的撒手锏之一。消息传来,戴夫·希格登兴奋地摸了摸鼻子,与同事们击掌相庆。希格登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19年来,他肩上一直扛着一项神秘的任务一为美军研制粒子束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