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 部级期刊

Global People

杂志简介:《环球人物》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90/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时事、财经、社会、封面人物、文化、图说世情等

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
国际刊号:1673-6176
国内刊号:11-5490/C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1674
总被引量:385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35
期刊他引率:1
  • 来信

    刊期:2006年第13期

    造就英雄的是风云当下,社会经济变革风起云涌。新一代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不仅是时代浪潮的推手,而且还是舞台上最新锐、最活跃的力量。《环球人物》的《少年富豪传奇》专题描述了“新贵、富豪、明星”们少年得志的传奇经历、崛起的动力、对财富的敏锐嗅觉,以及他们的思想所代表的时代痕迹,给人以启发。

  • 速写

    刊期:2006年第13期

    陈香梅做客中大坦言幸福“新”感情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近日作客中山大学,与广大学子和企业家畅谈责任使命,人生爱情。她不仅谈到了她一直关心的中国教育问题,对自己的感情问题也很坦然。虽然她认为与陈纳德将军的婚姻生活很值得珍惜,“但一个人没有一点感情生

  • 高科技盗车团伙真相败露

    作者:刘海儿 刊期:2006年第13期

    这是目前中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盗车团伙.主犯狂言:没偷不了的车,盗车时间仅要3分钟,从不失手!这是一群分工明确,一条龙流水作业的盗车“老油条”:下订单,看点、偷盗、改装、销赃……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一个为盗车不惜血本,“胃口”极大的盗车组织:70万元买技术, 30万元交“学费”,目标就是——偷别人偷不了的车。他们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们的...

  • 盗车贼为何这么狂?

    作者:王馨影; 刘海儿 刊期:2006年第13期

    2006年8月24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公安分局院内整齐地停放着12辆本田系列汽车,这些都是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和朝阳分局刑侦支队联手从“2·28”特大系列盗车案中追回的部分赃车。今天这些车辆逐一发还到了失主手中。从

  • 全球车主防盗攻略

    作者:董昱欣; 青木; 江燕; 马剑 刊期:2006年第13期

    美国:穷人富人各有高招在美国.平均每30秒钟就有一辆车被偷。根据联邦调查局的统计资料显示:67%的偷车贼年龄都在25岁以下; 42%的偷车贼在10岁至18岁之间。但在这些偷车贼中,有不少只是为了好玩,把偷来的车开出去兜风.然后随手往停车场里一撂。

  • 赵本山要为民工做点事

    作者:吴菁 刊期:2006年第13期

    从“春晚”小品中的“老蔫”,到电视剧中的“刘老根”、“马大帅”,赵本山在塑造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经典形象之后,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一位民工,灰头土脸,负重行走,苦不堪言。但他告诉本刊记者,他只是个比别人命好一点的农民,正在完成长久以来的一个心愿:为民工做点事。

  • 瞩望中国,情倾奥运

    作者:邹德浩 刊期:2006年第13期

    2008北京奥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伴随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各路“神仙”也正悄悄向北京云集。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曼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这位在美国极富传奇色彩的金融大亨和企业家,曾在华尔街制造出无数的商业神话。如今,他带领IMG团队又要在中国运作出怎样的“大手笔”?

  • 续写IMG传奇

    刊期:2006年第13期

    IMG作为全球性的体育、娱乐和媒体公司,每天向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亿多观众提供总计6500个小时的体育节目。该公司目前在全世界有80多个分公司,共有员工2400多名。IMG是全球体育营销管理界的领头羊、世界最大的独立体育节目制作商和发行商、世界最大的体育档案图书馆,以及世界最大的独立认证机构。这家被称为“明星梦工厂”的“巨无霸”企业,

  • 豪门之子的奇特人生

    刊期:2006年第13期

    在纽约华尔街,福斯特曼堪称一个奇人,甚至还是一个“神”。在投资领域,他好似“独行侠”,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在美国社会,他“不问政治”,却与白宫政要交往甚密;他一生未娶,却又常常绯闻缠身……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

  • 面对高学费门槛

    作者:李荣刚; 张佳; 路琰 刊期:2006年第13期

    又是一年校门开,中国贫困生上大学难的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本刊采访了中外专家学者,请他们谈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及建议,看看外国是怎么解决的。

  • 助学仍在探索中

    作者:肖莹 刊期:2006年第13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高校开始进行收费改革。这使更多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但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日益上涨的城市生活成本和高额的学费.打碎了一部分贫困学生的求学梦想。这一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何时才能解决?相关专家和主管人士对此各有看法。

  • 贫困生上大学难问题我们应该有能力解决

    作者:陈霄英 刊期:2006年第13期

    一直关注着中国教育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日前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本刊采访。问:当前,“大学生读书越来越难”已成为不少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发出的感慨。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答:这应该发动社会进行广泛讨论,通过举行听证会等方式,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钱应该由谁掏。其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上大学要不要掏这么多钱;二是,这么多钱应...

  • 外国专家为中国教育出主意

    作者:范剑青; 青木; 陈鑫; 张欣 刊期:2006年第13期

    中国人上大学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答案也许并不复杂。很多亚洲和欧美国家也提出了“教育为本”的口号,而且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间,有不少经验和措施都值得我们借鉴。为此,本刊驻外记者范剑青、青木、陈鑫和张欣,分别在

  • 美国,获取资助途径多

    作者:路琰 刊期:2006年第13期

    本刊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国家以“公立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讲究公平和效益”为原则,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使学生们享受到了全方位的求学保障——助学金、奖学金、学习贷款、各种社会捐助……上大学,对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寒窗枯坐”,校园生活要相对丰富多彩一些;而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就将从这些大学生身上得到回报...

  • 瑞典,再穷都能上大学

    作者:张梅 刊期:2006年第13期

    本刊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国家以"公立教育是一种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要讲究公平和效益"为原则,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措施,使学生们享受到了全方位的求学保障--助学金、奖学金、学习贷款、各种社会捐助……上大学,对学生来说已经不再是"寒窗枯坐",校园生活要相对丰富多彩一些;而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就将从这些大学生身上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