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黄钟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杂志简介:《黄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主管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7721
国内刊号:42-1062/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1103
总被引量:6523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10.0935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29
平均引文率:10.949
  • 编磬在汉代的转型与没落

    作者:朱国伟 刊期:2014年第04期

    编磬自春秋形制定型后,在先秦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型态。进入汉代后,在西汉早期产生了一些较隐性的形制变革,在倨句角度、鼓股比例上有了变化,显示了对先秦制磬工艺的部分技艺失传。其后编磬形制由弧底变为角底,实用器减少,先秦典型的磬形及调音技术被遗忘,编磬的作用就逐渐只局限在了一些宫廷仪典的象征性使用之上。

  • 贝多芬《^bE大调钢琴奏鸣曲》(Op.31-3)的隐性叙事

    作者:邹彦; 刘莉 刊期:2014年第04期

    文章从音乐叙事学和音乐修辞学的理论出发,从“显在叙事层”、“潜在叙事层”和“意象叙事层”三个层面入手,将贝多芬的这部奏呜曲置于音乐体裁和音乐史学研究的背景之下,旁及音乐织体写作、音乐记谱的相关内容,对其中特殊的修辞所体现出的叙事内涵做出了解读。

  • 20世纪西方艺术音乐的二元性创新特征探讨——兼谈我国当下西方音乐史的教材问题

    作者:曹慧; 李兴梧 刊期:2014年第04期

    音乐史是一门研究人类音乐活动历程的学科,它应当且必须做到尽可能地还原音乐历史的真实状况。20世纪西方艺术音乐领域呈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二元性创新,一种为抛弃传统的弃旧标新,另一种为基于传统的立旧出新。两者同时并举、对立统一地汇聚成20世纪西方艺术音乐之历史长河。不过,在目前我国西方音乐史教科书的“20世纪音乐”章节中,普遍存...

  • 论郭乃安先生音乐学的人本观点

    作者:吴璨 刊期:2014年第04期

    《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是郭乃安先生的音乐论文集,是郭先生大半生音乐道路的缩影。笔者通过对文集中有关论文的解读,分别从音乐本元、音乐美学、音乐评论三个视角来阐释郭先生音乐学的人本观点。

  • 可视化的合唱测定——美国合唱科学文献研究

    作者:刘雯; 徐福梅 刊期:2014年第04期

    通过对近30多年美国合唱科学研究文献的分析,不仅可以让国内学者了解国外合唱学最新研究态势,而且可以触发我们思考,如何在音乐学基础上广泛吸收自然科学、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变传统的单项研究为整体的跨学科研究,为我们在学术层面建立适合国际间平等对话的语境体系,为铸就富有中国特色的合唱学而创造条件。

  • 绝技绝迹乎——关于“八音联欢、五音联弹、二人联弹”的解读与思考

    作者:商树利 刊期:2014年第04期

    文章以考证之法,对清末以来关涉“八音联欢”、“五音联弹”两种称谓的文献典籍、音响音像与图片资料进行考证并梳理、解读。通过赏析即将绝迹之绝技表演的音响音像资料,力求溯本求源,探寻因曲艺(弹词说书)表演而生成的名为“八音联欢”的器乐合奏形式为“源”;其流传百年出现盛极必衰趋势之后,简化而成至今仍然可见的“五音联弹”形式乃...

  • 源于“沃土”回归“沃土”——《哪有闲空回娘家》的创编与流传

    作者:胡曼 刊期:2014年第04期

    民间音乐不断为现代各种艺术创作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各种艺术成果中吸收养分。《哪有闲空回娘家》源于沃土,又回归沃土,这种互为补充、双向渗透的艺术规律,正是我国民间音乐与艺术创作繁荣昌盛、永不枯竭的根本所在。

  • 长阳南曲缘起《桃花扇》之考析

    作者:陈琼; 杨容 刊期:2014年第04期

    “缘起《桃花扇》说”是众多长阳南曲起源说中指向最具体、最明确的学说,但局限于没有发现相关文献资料、地方志和考古记录对二者的缘起关系的明确记载,使之陷入“飞来峰”的尴尬境地。笔者通过对长阳南曲所处的政治环境、历史流变、文化背景、传承地域、起源时间等因素进行纵向研究,通过对长阳南曲的构成元素、艺术特性、表演形式、传承方式...

  • 声音生态观念下的蒙古族双声合唱“潮林道”

    作者:徐欣 刊期:2014年第04期

    蒙古人的声音观念中,潮尔音乐之一的双声部合唱“潮林道”与草原上回荡着的“潮日亚”(回声)有着类比关系,这种“以声拟声”的认知形成了蒙古人对于潮林道的声音地方感。同时,锡盟蒙古人对潮林道的低声部“潮尔”之特殊声音形态亦有着与生灵之声相关的生动比喻。音乐与自然声音生态的和谐统一在中亚多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当中均有体现,构...

  • 音腔记谱法——中国传统音乐记谱理论新探

    作者:崔华 刊期:2014年第04期

    西方民族音乐学在记谱理论方面的成果颇丰,这对于解决我国传统音乐“文本化”过程中遇到的记录难题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文章从西方民族音乐学记谱理论的梳理、提炼出发,结合我国以简谱与五线谱作为记录音乐的方式所产生的乐谱文本与音乐音响距离较远的问题,提出了具有个性的、适合中国音乐“音腔”特点的记谱方式。

  • 湖北嘉鱼“孝歌”调查报告

    作者:殷瑰姣 刊期:2014年第04期

    以“脚盆鼓”为伴奏乐器的嘉鱼“孝歌”,在现代生活与时代文明的冲击下,这一古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如何,笔者多次深入实地考察,现将嘉鱼“孝歌”文化背景和一次“坐夜歌”实况呈报于此。

  • 从“音级集合”到“五声性音级集合”——阿伦·福特与罗忠镕的隔空对话

    作者:姜蕾 刊期:2014年第04期

    音级集合是阿伦·福特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重要音乐理论,在西方现代音乐分析历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与申克分析被并称为20世纪最经典的两大分析体系。上世纪80年代,音级集合传入中国,作曲家罗忠镕先生率先在创作中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提出了“组合与互补的五声性音级集合”的新观点。该文从“音级集合”到“五声性音级...

  • “维也纳三音和弦”的特性与应用意义

    作者:李波 刊期:2014年第04期

    在十二音音乐背景中,和声材料失去了协和与不协和的对比,也失去了调性音乐中起着功能作用的稳定与不稳定关系。这样一来,勋伯格、贝尔格和威伯恩在寻求组织音乐新途径的过程中,常常把“维也纳三音和弦”应用于他们的作品当中,探索了音乐技巧与风格。这一策略性实践,使音乐创作中“不协和”的规范得以扩展。

  • 复合音程循环的构成与技术特征研究

    作者:陈林 刊期:2014年第04期

    该文以音程循环可构成八声音阶或六声音阶为理论依据,以一个音数可拆分成一大一小或一小一大的音程比进行循环能产生不同的音高组合为切入点,来构建音数0-6及其补集所产生的全部复合音程循环。复合音程循环在作品的创作运用中表现出分割、共同音级转调、转换以及有机发展等技术化特征,这些手法一起对音乐作品结构力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循...

  • 20世纪和弦结构复杂化的途径与功能——以理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为例

    作者:廖彦 刊期:2014年第04期

    理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之一在于频繁地运用了和弦结构复杂化手法。本文从高叠和弦、变化音和弦、倚音和弦、持续音与复合功能四个方面探析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中和弦结构复杂化的途径,揭示复杂化和弦在表现其作品思想性、艺术性方面的功用,为探明20世纪浪漫派音乐作品中“和弦结构复杂化”的表现手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当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