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黄钟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杂志简介:《黄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主管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7721
国内刊号:42-1062/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1103
总被引量:6523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10.0935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29
平均引文率:10.949
  • 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五个个案研究析述

    作者:刘红 刊期:2012年第03期

    文章基于《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中的集多重宗教特性于一体的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之五个个案研究,就民间信仰仪式的定义、解释,以及其音乐文化之表现,引述了中西方学者的相关解读。

  • 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仪式音乐的考察与研究——以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益门村五组“和娘娘”仪式为例

    作者:赵书峰 刊期:2012年第03期

    古梅山峒区汉族梅山教,是处于湘中地区的以信奉"三峒梅山"为主,集巫道傩、梅山民歌为一体,具有驱傩、还愿、求子、求财、和神功能的一种汉族民间宗教。其最具代表性的"和娘娘"法事,是以请神、还愿为主,通过傩仪的模仿与扮演,意图达到"和神"的目的。本文选取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益门村五组杨南春家的仪式为例,运用仪式音乐研究、音乐形态...

  • 富阳地区丧葬仪式中的吹打乐研究

    作者:廖松清 刊期:2012年第03期

    富阳当地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吹打乐,以唢呐(梅花)为主奏的梅花锣鼓,以及以笛、笙主奏的鼓亭锣鼓;鼓亭锣鼓是绝不可用于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与梅花锣鼓同样均为宗族子弟演奏并使用,而1949年以后梅花锣鼓逐渐被有偿地运用到婚丧事之中,鼓亭锣鼓则依然保留着对于用乐场合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比当地不同时期的丧葬仪式及梅花锣鼓的用乐,了解和记录社会...

  • 辰溪丧葬祭祀仪式调查报告

    作者:米瑞玲; 段桥生 刊期:2012年第03期

    辰溪丧葬祭祀仪式是辰溪祭祀活动中最主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类,它分为堂祭与路祭等形式,其中堂祭形式最为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祭祀仪式与过程。笔者对龙头庵乡丧葬祭祀仪式中的堂祭过程进行了采访与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对堂祭中的企子、浪淘沙、挂金锁、解怨灯、报恩灯、散花灯等曲牌唱段所表现的内容与音乐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 “蒙莎迪”苗族“解簸箕”仪式的音乐民族志考察与研究——仁怀市五马镇苗族“解簸箕”仪式为例

    作者:曾雪飞; 曹端波 刊期:2012年第03期

    "解簸箕"仪式中笙鼓乐和交礼歌这一具有苗族历史文化信息的音乐事象成为建构仪式的主角。因此,对该仪式及其仪式音乐作音乐民族志的考察与研究不失为了解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新视角。

  • 中国古代仪式音乐研究的时间维度——以宋代宫廷音乐为例

    作者:康瑞军 刊期:2012年第03期

    作为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的文化样式,仪式音乐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表现出丰富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形态,它与其他乐种一道塑造、影响、维护了中国人的艺术形态与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宫廷仪式音乐的展示形成了一种由"岁时节日"和"仪式过程"及其内在节奏所组成的时间结构。这一结构的存在,为仪式音乐时间维度的考量,留出了解读的空间。本文以宋代...

  • 戏剧音乐史建构的前提:戏剧运动的自身逻辑——《洛地文集·戏剧卷》为蓝本的“戏弄”源流辨析

    作者:王洪军 刊期:2012年第03期

    文章以《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为蓝本,结合与"戏弄"相关文献的解读、若干教科书之相关观点的比照思考,初步辨析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类"戏弄"之源流:即自先秦戏弄之滥觞始,经汉戏弄之蕴而待出、北朝戏弄之明确形成、唐戏弄的成熟,至宋(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一戏剧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当即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另两类——"戏文"、"戏曲"—...

  • 对中国弦乐器起源的考察与认识

    作者:叶键; 黄敏学 刊期:2012年第03期

    中国弦乐器在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其起源是中国音乐史学与乐器学的基本论题之一。留存至今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弦乐器起源的载述不足为据,从考古学的视角观察,以琴瑟为代表的中国弦乐器应为中国南方楚文化遗存。作为齐特(Zither)类弦乐器,与我们普遍认为的由狩猎工具——弓弦演变而成的以弓形竖琴为代表的弦乐器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弦...

  • 论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的转型

    作者:李俊 刊期:2012年第03期

    汉口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城市之一。文章通过对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的转型、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的变化、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转型的意义等,探讨近代汉口音乐活动场所变化的社会成因及其意义,从一个侧面探讨中国近代对外通商的代表性大城市的音乐生活的变化。

  • 为《中国男儿》作者一辩

    作者:毛翰 刊期:2012年第03期

    学堂乐歌《中国男儿》,其词作者署名历来说法不一。文章就其词作者署名问题进行考证。认为其词作者是石更(辛汉),而不是杨度。

  • 勋伯格为何会走向“无调性”

    作者:袁利军 刊期:2012年第03期

    文章着重分析了20世纪初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个性中蕴涵的强烈的传统性、他对"调性"概念的独特理解、他生活的年代所面对的音乐时代境况以及他企图将音乐继续向前进展的使命感,进而对他走向无调性音乐的技术支持及可行性进行探讨。勋伯格一直不赞成别人称自己的音乐是"无调性"音乐,其实也是想说明他的"无调性"音乐同样也具备了功能调性音乐...

  • 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Ⅴ-Ⅺ对序列理念的坚持与改造

    作者:冯欣欣 刊期:2012年第03期

    德国著名现代音乐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钢琴曲Ⅴ-Ⅺ》创作于20世纪50-60年代,文章围绕作品的创作形成、偶然手法表现以及序列理念的坚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了作曲家如何对序列创作进行试验与改造,也反映出当时的序列创作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阻力,施托克豪森通过对钢琴曲的实践,努力地为序列音乐探寻新的创作变化。

  • 布里顿对室内歌剧《旋螺丝》中“昆特”角色与唱段的布控

    作者:魏凡俭 刊期:2012年第03期

    《旋螺丝》不仅是布里顿歌剧创作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20世纪室内歌剧的经典作品。文章从歌剧脚本与原著相对比的视角,洞察布里顿对剧中男鬼昆特(Quint)的角色布控,并依此为基点,进一步研究昆特的出现场次、主题来源、昆特角色的多面性诠释以及布里顿对歌剧开放式结尾的预先设定。

  • 寂静的声音——陈晓勇《Diary Ⅱ》的创作研究

    作者:张巍 刊期:2012年第03期

    文章拟对陈晓勇的钢琴作品《Diary Ⅱ》进行讨论。其中不仅对作曲家音乐创作的音响观念进行思考与讨论,而且还将对支撑这种观念的创作技术——主要包括其创作中的音高组织技术、节奏组织技术以及形成音乐结构力的技巧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 春满(氵鉴)河浪花飞 民族情韵永流长——陆华柏钢琴作品《(氵鉴)河之歌》试析

    作者:韦柳春 刊期:2012年第03期

    陆华柏的生活经历与二十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他兼容并蓄而又根植于中国音乐传统的创作特点,成为中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氵鉴)河之歌》是陆华柏晚年创作的作品。本文从陆华柏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开始,对《(氵鉴)河之歌》的音乐本体特征如:曲式结构、旋法、民族风格等,作了具体分析与探究,力图展现陆华柏《(氵鉴)河之歌》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