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黄钟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杂志简介:《黄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主管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7721
国内刊号:42-1062/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1103
总被引量:6523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10.0935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29
平均引文率:10.949
  • 发刊100期的《黄钟》

    刊期:2011年第04期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是武汉音乐学院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学术季刊,创刊于1987年,至2011年底,一共出版了100期,经历了25个年头。文章总结了《黄钟》经历的25年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

  • 从一个侧面谈时代生活文化的相互联系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影响——“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有感

    作者:汪毓和 刊期:2011年第04期

    文章力图从宏观的角度,将发轫与本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程中震惊海内外的"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新音乐"萌发的"时展"、"社会生活"、"文艺思潮"和"音乐变革"的多方面的相互联系,作一个概略回顾和史学分析。"辛亥革命"前后引发中国"学堂乐歌"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和它所包含的一系列中心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中西融合";以及...

  • 辛亥革命对现代中国音乐的影响

    作者:冯效刚 刊期:2011年第04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以及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族第一个民主政权。辛亥革命中产生的新思想,与辛亥革命前的各种新思潮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试图从梳理目前我国学界对辛亥革命与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认知入手,探寻中国新音乐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 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滥觞——辛亥时期音乐文化巡礼

    作者:冯春玲; 冯长春 刊期:2011年第04期

    武昌起义是19世纪末叶以来清国腐朽衰败、欧风美雨西来背景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积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清末维新派、革命派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改良与变革到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从方方面面开始发生深刻的转型,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领域概莫能外。就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在思想观念、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创作实践等主要领域共时性产生新的萌芽并不...

  • 辛亥革命前后的音乐观念

    作者:项筱刚 刊期:2011年第04期

    值此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文章试图从"新/新音乐"、"音乐教育"、"军歌/军乐队"与"学堂乐歌"、"中西关系"四个方面,去重温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知识界在音乐观念领域的历史轨迹,以期客观地认识百年前中国音乐先驱者们的历史贡献。

  • 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的变化

    作者:田可文; 李俊 刊期:2011年第04期

    辛亥革命后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在全国有很大影响。这一时期的武汉的音乐生活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带给武汉的是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一个特别时期,武汉较多地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冲击,形成了武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作为中国重镇的武汉,尤其又是辛亥革命的发祥地,其辛亥革命后武汉音乐生活产生哪...

  • 音教争执——以辛亥前后“音乐教育”为例

    作者:李岩 刊期:2011年第04期

    文章以辛亥革命为临界点,论述了学堂乐歌初始及其发展过程中,由此种新式音乐教育施行所引发的争执;并深入剖析了该时段的音乐思想倾向。其中"激进"与"保守"两极的对垒、交锋,是争执的表象;而内在的起因,则多种多样。作者并不以评判它们的对错为已任,而更多是对以往所谓"保守"="落后"观念的省思。

  • 辛亥革命时期乐歌中的女性解放

    作者:刘莎 刊期:2011年第04期

    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强烈余波势不可挡。然而,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夕,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已经随着思想界的空前解放、空前活跃得到了迅速地宣扬和传播,而在此基础之上孕育并发展起来的女权思潮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女子奴隶根性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仅凭时论性文章宣扬、激发女子自争权力远远不够,音乐...

  • 从革命军中一哨兵到音乐改良掌舵人——辛亥革命与萧友梅的音乐生涯

    作者:居其宏 刊期:2011年第04期

    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青年萧友梅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加了旨在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辛亥革命;这一革命经历虽然短暂,却对萧氏此后的人生道路和音乐生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弃政从文之后的萧友梅,以民国前后的音乐文化建设为己任,主动承担起启蒙和救亡这两大文化使命,顺应世界潮流,雄视中外古今,在"三说争鸣"中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中西合...

  •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作者:夏滟洲 刊期:2011年第04期

    在中国近代新文化初创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73—1929)传承古今、融通中西,基于"改造国民性"萌生美育教育思想,于辛亥革命这一时间节点,在观念上先后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到超功利主义的转变,在实践中则历经"救国"向"救人"的转变,显示出梁启超在中国艺术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与推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对今天而言还有着强烈的现实...

  • 辛亥革命:歌中的狂欢与感伤

    作者:毛翰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11年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民国草创,清廷退位,革命党欢欣鼓舞,在辛亥革命后,《光复纪念》《烧炮仗》《中华大纪念》《庆祝共和》《五色国旗》《革命纪念》等歌曲的传唱,在那时颇为风尚。

  • 论粤剧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

    作者:甘子超 刊期:2011年第04期

    粤剧参与辛亥革命的缘由有三:地缘之故、具有抗争性的传统、革命党人的推动。粤剧界特别是"志士班"通过编演新戏来广泛地宣传革命、发动民众、争取到"沉默的多数";为革命筹集款项;舍家为国,直接促成了同盟会南方支部的成立;在东南亚地区、美洲地区广泛发动华侨支援国内革命,粤剧对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推动促进作用。

  • 音调是可以独立审美的——辛亥革命时期学堂乐歌的启示

    作者:汪义晓 刊期:2011年第04期

    近代中国音乐自学堂乐歌勃兴始。辛亥革命时期的学堂乐歌大都是选用外来音调加以填词,注重的是音调的情绪和意境,不论外来歌词表达的政治立场和社会情绪,表现出在音调上独立审美、追求"自由美"的倾向。这种现象其后也极为普遍。显然,音调是可以游离文本内容而独立审美的。由于历史的原因,美育在中国没能生根发芽,音调从属于概念,成为"附属美...

  • 偶然对位及其定位结构——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系列研究之七

    作者:刘永平 刊期:2011年第04期

    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偶然音乐"的研究主要侧重作家作品、风格发展、以及美学观念等领域,而针对"偶然对位"这一技术理论的专题研究则大多零星散落在对其它问题的探讨中而不够集中和突出。如果说无调性的序列音乐都存在着特有的复调思维和技法,那么在无节拍的偶然音乐中理应含有独特且富艺术魅力的对位技术。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讨...

  • 和声功能及其声学原理

    作者:郑荣达 刊期:2011年第04期

    西欧传统和声的产生,是和主调音乐创作构思方式的形成相关联的。主调音乐中,和声可使纵向音响厚实丰满,还具有加强和推动音乐向前进行的功用。根据音乐进行的需要,不同和声的功能配置和织体,还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性的对比,这些都是为增强音乐形象塑造的一种表现手段。和声的"功能"和"色彩"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它内在物理声学属性的存在。本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