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黄钟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杂志简介:《黄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主管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7721
国内刊号:42-1062/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1103
总被引量:6523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10.0935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29
平均引文率:10.949
  • 为歌剧观众写戏 创雅俗共赏主潮——再论中国原创歌剧应当如何学习威尔第

    作者:居其宏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当今多元时代,以雅俗共赏为旨归的严肃歌剧样式已成为我国歌剧主潮。但大多数创作者轻视剧本质量、无视观众趣味,旋律既难唱又难听,作品雅不疼俗不爱。值此中央出台文艺体制改革方案、我国歌剧艺术和歌剧院团面临生死存亡之际,重提学习威尔第,珍视两个传统,倡导为歌剧观众写戏、创雅俗共赏主潮,以实现我国歌剧艺术的自我拯救。

  • 《黄钟》获第七届湖北优秀期刊奖

    刊期:2011年第01期

    由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湖北省期刊协会举办的第七届湖北优秀期刊奖评选活动,自2010年4月份启动,至11月23日结束,我院学报《黄钟》获第七届湖北优秀期刊奖。

  • 永远的普罗科菲耶夫——《普罗科菲耶夫:从俄国到西方》和《人民的艺术家:普罗科菲耶夫的苏维埃岁月》述评

    作者:宫宏宇 刊期:2011年第01期

    文章旨在简要回顾美国和西方普罗科菲耶夫研究在过去一个世纪里的演变和新纪元后的一些重要动向。虽以近期出版的两部普罗科菲耶夫传记为主,但也涉及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美国和西方普氏研究的一些重要著作、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 阿多诺的“马勒观”——评《马勒:一份音乐心智分析》

    作者:孙丝丝 刊期:2011年第01期

    1960年出版的《马勒:一份音乐心智分析》(Mahler:Eine Musikalische Physiognomik)。是阿多诺(Theodor W.Adorno,1903—1969)以作曲家为专题进行写作的为数不多的论著之一。这本书被普遍认为是马勒接受史中里程碑式的著作,每一个研究马勒晚期作品的学者都不得不参考阿多诺对马勒的研究观点和诠释方法。文章试图在全面理解阿多诺马勒研...

  • 方整性结构内的非方整性划分——约翰·凯奇《金属第一结构》中节奏动机的组织原则(上)

    作者:郭新 刊期:2011年第01期

    凯奇早期代表作、仅使用金属打击乐器的《第一结构》(1939),受勋伯格传授的维也纳乐派逻辑性结构思维和动机展开性变奏的影响,在整体和乐句结构层面上运用他自己发明的、按4:3:2:3:4比例划分的“宏观-微观”的节奏结构体系;而对节奏动机的组织则是基于方整性结构框架内非方整性划分的原则,采用二分与三分节奏时值结合、全音符的奇数划...

  • 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Ⅻ-ⅩⅣ公式化序列创作初探

    作者:冯欣欣 刊期:2011年第01期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2007)是对20世纪德国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曲家之一。文章通过对施氏音乐研究后发现,其“钢琴曲系列”作品创作贯穿作曲家整个创作历程,是一套能够体现施氏一生创作风格的作品集,它包含了作曲家的一些最主要的作曲技法,其中“公式作曲法”又是施氏最具代表性、独创性的作曲...

  • 莫里斯·奥阿纳音块技术初探

    作者:刘奇 刊期:2011年第01期

    继德彪西、梅西安、里盖蒂之后,奥阿纳是对音乐语汇进行创新的又一代表性的现代作曲家之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奥阿纳以其鲜明而富有个性化的创作语言,拥有了许多追随者。他的音乐深受德彪西的影响,吸收了包括西班牙民间音乐、爵士、非洲-古巴音乐,中国和日本的戏剧音乐要素,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但在我国,关于奥阿纳创作理...

  • 20世纪协奏曲中交响性因素的渗透——兼及普罗科菲耶夫协奏曲中的交响性

    作者:杨正君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20世纪音乐创作中,随着创作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将不同音乐体裁进行相互渗透、融合的创作手法日益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其中,协奏曲创作中融入交响曲创作思维的现象就颇具代表性,这也是协奏曲体裁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之一——协奏曲与交响曲的融合——形成的主要原因。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等8部协奏曲在这方面就做出...

  • 节奏的组织与结构——里姆《小品》中节奏的分析

    作者:刘丁 刊期:2011年第01期

    《小品》(Stuck)是德国作曲家里姆(Rihm,Wolfang,1953-)于1988-1989年创作的打击乐三重奏。与共性写作时期的音乐创作手法有所不同,里姆的《小品》中,构成全曲核心材料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音符为主要构成要素的“节奏动机”,而是由音符与休止符共同构建的“时值模块”。本文以《小品》的节奏为研究对象,对发音点、时值模块的形成与...

  • 论肖斯塔科维奇对奏鸣-交响套曲的革新

    作者:刘洁 刊期:2011年第01期

    奏鸣——交响套曲是古典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和四重奏等室内乐所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20世纪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大量运用此结构形态的同时,使它们获得了更多样化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套曲组织思维,本文主要以肖氏的室内乐为例,来探究其对奏鸣——交响套曲的创新发展。

  • 在演奏艺术中回归“人生的家园”

    作者:郏而慷 刊期:2011年第01期

    “人生的家园”是一种哲学观念,意谓人与世界合一的一种本然状态。人们习惯于主客二分,超越主客二分,才能回归“人生的家园”,获得自由。由此,真正的演奏艺术必须超越演奏者与具体作品互为外在的主客关系,使作品背后那隐而不露的东西与在场的音乐语言结合成一个整体,使“我”与作品融合为一,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演奏艺术不失为一...

  • 从“清浊”到“清和”--试析古代音乐美学中的“清”

    作者:滕春红 刊期:2011年第01期

    “清”在古代音乐美学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范畴,它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三个互为递进的层次:首先,作为“清浊”的形态之一,构成声音的物理属性之一,成为“和”的音乐审美原则的基础;其次,作为“清音”,它逐渐成为美妙音乐的代名词,被当作音乐之主宰;最后,“清和”成为古代音乐美学的审美理想。

  • 运用音乐的手段对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作者:孔庆夫; 牟佳 刊期:2011年第01期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控制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和对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是各个门类学科的研究人员都在潜心研究的综合性课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力图把音乐学和犯罪学、音乐社会学和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试图通...

  • 朱载堉著作的命运新探

    作者:刘勇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朱载堉发明的十二等比律(俗称“十二平均律”),没有在宫廷和民间得到应用和推广,这是历史事实。关于其原因,那就是朱载堉献书以后,被宫廷“束之高阁,未予理睬”,这来自某些著作和某些其它材料。文章的作者依据一些史料,对朱载堉的“十二等比律”不被应用提出的自己的见解。

  • 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兼论两宋大曲之变

    作者:夏令伟 刊期:2011年第01期

    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认为史浩“《郧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并非大曲,而是“转踏之类”,原因在于它们“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实际上,《太清舞》用《太清歌》外,尚用《道引曲子》、《破子》及《步虚子》,四曲或为大曲之摘遍;《花舞》用《蝶恋花》外,则主要采用大曲《折花三台》;《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