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黄钟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杂志简介:《黄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主管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7721
国内刊号:42-1062/J
全年订价:¥ 16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1103
总被引量:6523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10.0935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29
平均引文率:10.949
  • 音乐民族志:音乐学研究的人类学路径——兼论我国民族音乐学研究从方志集成到音乐民族志的历史进路

    作者:杨殿斛 刊期:2010年第01期

    人类学民族志经历了从业余民族志到科学民族志再到实验民族志的演进,研究方法从“摇椅式”收集到“参与观察”再到主客位叙事的转变;西方音乐学也从业余的“异国情调”的音乐记录到实验室音体系比较(比较音乐学)再到关注文化研究的音乐学(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而我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从方志性的音乐集成编纂...

  • 与我国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遗产抢救、收集、审编工作的半生缘——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编辑审工作回顾

    作者:王民基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工作的发起、开展,以至完成全部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工作,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20世纪下半叶与21世纪之交这段历史时期内的盛世传奇。文章的作者作为亲历者,回顾了这一历史过程。

  •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符号特征

    作者:熊晓辉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人类文化进化过程中,音乐被看成了文化符号的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各种形式被赋予比喻义,形成一种极为复杂的符号意义。音乐符号被作为符号学意义上的符号来理解和研究,除了自身就是一种可被感知的形式外,还可以在符号使用者的思想中表达其他的东西。从音乐人类学视角去研究音乐符号,音乐符号被证明具有象征、思维、功能等特征。

  • 腔套布局试析

    作者:王耀华 刊期:2010年第01期

    腔套的布局主要体现在宫调、板武与节奏、腔韵与腔音列以及音色等的对比统一之中。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重点阐述腔套的布局,以期说明各种类型的腔套是如何在布局的对比统一中,通过音乐形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形成各自独特的特点。

  • 北管音乐及其乐谱记叙新法

    作者:郑荣达 刊期:2010年第01期

    流行于闽台地区又不为多数国人所熟悉的北管音乐,是深受福建、台湾部分地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这些源自于清代乾隆年间流传的民间小调和器乐曲发展起来的音乐,在200多年的流传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流行的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方面的素材,形成了闽台地区很有个性的音乐品种,甚至有的地区已发展为...

  • 哲学辨证观念在奏鸣曲式发展中的体现

    作者:丁旭东 刊期:2010年第01期

    奏鸣曲式是音乐在单乐章结构范围内最高级别的音乐组织形式,是复杂的复合型曲武形式的代表。笔者运用哲学辨证法的原理分析了奏鸣曲武的结构部件,运用本体分析的方式沿着奏鸣曲式从萌芽到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奏呜曲式的科学本质就是哲学辩证法原理在音乐写作中的贯彻运用,因此奏鸣曲式能够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能够...

  • 论复调思维在音响型电子音乐中的体现

    作者:柴庆伟 刊期:2010年第01期

    “音响型电子音乐”作为20世纪音乐的一个分支,不论是音响特征还是组织方式,都与传统音乐有明显的区分,但其创作思维是否与传统音乐毫无关联呢?文章以法国20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电子音乐为例,以传统复调思维中的“对抗”和“互补”两种规律为依据,从音色、音响形态出发,来探究复调思维在音响型电子音乐中的体现。

  • 卡特“织体分层”技法研究

    作者:纪德纲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就埃利奥特·卡特(Elliott Carter,1908)音乐创作中“织体分层”技法进行分析,探讨这一技法在节奏、音高、演奏法、乐队组合等方面的具体运用手法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构成原则、作用和音乐表现意义,为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卡特音乐创作思维特征服务。

  • 出于矛盾·显现矛盾·融合矛盾——钱仁平《感应》音乐分析

    作者:张璟 刊期:2010年第01期

    钱仁平为三支短笛与三对鼓而作的《感应》,有意识而强化地运用了“矛盾冲突”的对比手法,突出了矛盾。基于这一明显特征,文章进而通过对该作品从创作背景、技术手段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在解读作品的同时,力图从不同角度和多个层面探讨作品中矛盾在哪些方面得以显现、作者着意强化它的目的何在、以及作品如何在矛盾中达到了辨证统一。

  • 时空碰撞出“诗-音乐结构”——卡尔·奥尔夫《布兰诗篇》的音乐结构研究

    作者:蔡妮辰; 徐昌俊 刊期:2010年第01期

    布景康塔塔《布兰诗篇》是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作曲家把中世纪、巴洛克以及二十世纪这三个时空因素巧妙的结合,运用简洁而不简单的音乐语言与逻辑构思,创作出了具有独特音乐风格的伟大作品。其独特的“诗-音乐结构”更是作曲家单纯、质朴的美学观点和“奥尔夫风格”的重要载体。

  • 李斯特《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号》与彼特拉克《歌集》第61首对应研究

    作者:康毓春 刊期:2010年第01期

    诗歌与音乐都是人类艺术世界中最感性、最重要、最不可替代的部分,钢琴作品《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47号》集中体现了标题音乐的创新及代表人物李斯特的创作构想。文章用比较对应的研究手法,从诗体格式、情感内容和思想历程三个方面出发,试图透过对诗歌原文与音乐作品的剖析,揭示作品之间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互动关系的认识程度。

  • “五调朝元”探微

    作者:刘永福 刊期:2010年第01期

    “五调朝元”作为“一种旋律变奏手法”,是五种调式的曲调在“同宫系统”内的循环往复。“朝元”的本质是回归“音主”(宫系统),另有依据初始曲调发展、变奏之意,并非单纯指“返回原曲”。从宫调转换的角度而言,“五调朝元”属于“借字”手法之一。“五调”是通过“压上”或“隔凡”获得的;“朝元”则是通过“移调”实现的。“五调朝元”...

  • 有周吉、嘉、宾、军四礼演奏《诗经》乐章考论

    作者:李婷婷 刊期:2010年第01期

    原本作为诗、乐、舞融合体的《诗经》乐章,是西周历代乐官们奉命为各种礼仪搜集、整理、制作,或直接出于贵族士大夫之手的雅乐最基本的文化载体。周代统治者出于维护、巩固和扩张政权的需要,势必要把《诗经》乐章极端地政治化、伦理化,使其负担起推行和实施礼制的使命,置实用性于首位。综观《诗经》乐章在有周五礼之吉、宾、军、嘉四礼中的...

  • 夔州“牧护歌”考辨

    作者:伍联群 刊期:2010年第01期

    唐宋时期,巴蜀夔州流行着一种赛神曲——牧护歌。这种地方民间赛神曲引起了宋代文人的探究兴趣。首先是入蜀文人黄庭坚,他通过蜀中亲身见闻考证牧护歌是黔中商人和农户等各阶层普通大众赛神时所唱,牧护乃是演唱时所敲击乐器木瓠的误写。但其他文人对此却提出异议,其中以姚宽为代表。他认为夔州巴人之牧护歌乃是受到外来宗教祆教赛神曲牧护歌...

  • 传教士与晚清时的中西音乐交流——花之安与他的《中国音乐理论》

    作者:宫宏宇 刊期:2010年第01期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的《中国音乐理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有限几部介绍中国音乐理论的英文著述之一。此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五音、七音、三分损益律、十二律体系的构成、音阶形式、调式等,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绍花之安其人及其著述,旨在通过解析花氏在中国音乐西传上所做的具体工作来评价传教士在中外音乐交流上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