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

黄钟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杂志简介:《黄钟》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062/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王义平诞辰百年专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民族音乐理论研究、中国音乐史研究、音乐表演研究、研究述评、学术会议信息

主管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国际刊号:1003-7721
国内刊号:42-1062/J
全年订价:¥ 204.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23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1103
总被引量:6523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10.0935
立即指数:0.0204
期刊他引率:0.9729
平均引文率:10.949
  • 纪念·传承·创新·发展——“纪念黄海怀逝世40周年·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综述

    作者:赵毅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07年11月27日至30日,在武汉音乐学院举办了由武汉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湖北省音乐家协会联合主办,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和附中承办的“纪念黄海怀逝世40周年·新世纪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来白海内外的专家代表83人与会。会议共收到提交的论文近40篇,编印了30万字的《论文集》。“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举行了4...

  • 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王艺; 胡志平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世纪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是二胡这一乐器历经千年来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百年的历程就是一个继承、借鉴与创新的过程。对20世纪二胡艺术发展历程的总结与审视,对于新世纪二胡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二胡音乐作品和杰出的代表人物为主线,对20世纪二胡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简要的分析评述。

  • 追忆我的父亲黄海怀

    作者:黄波 刊期:2008年第02期

    2007年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黄海怀逝世40周年的纪念日。黄海怀的儿子撰文追忆父亲的生平事迹与音乐创作、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

  • 醒悟——《赛马》50年赞

    作者:刘正维 刊期:2008年第02期

    黄海怀对民族民间音乐有很多感性认识与深刻理性把握,他的二胡曲《赛马》充满了汉族和内蒙族民族音乐特征,在节奏与调式两个方面有突出的特征。从事音乐专业必须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包括古今中外的,特别是民族音乐的感性知识。这是一条规律性的经验。

  • 解构·重组·变奏·衍生——二胡曲《赛马》分析

    作者:蔡志妮; 匡学飞 刊期:2008年第02期

    二胡曲《赛马》是著名的二胡表演艺术家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一首优秀作品。近半个世纪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文章通过对此作品的主题、结构、曲式等具体形态的分析,探讨其从主题旋律中离析出各种动机,又作解体性发展的作曲方式,以及在作品中体现的对民族音乐和表演技法的种种创新。

  • 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堪明斯的诗与科柏的歌曲之结构分析

    作者:郭新 刊期:2008年第02期

    文章介绍、分析、解读美国第一位获得“罗马大奖”的女作曲家芭芭拉·科柏以美国反传统诗人堪明斯的诗为歌词所创作的歌曲,以及诗的内容和结构形式影响到歌曲的音高结构组织和曲式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了解作曲家是怎样从同时代作曲家和其它的艺术门类汲取创作灵感和技术手段,以此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 论施尼特凯多风格复调思维

    作者:王球 刊期:2008年第02期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是二十世纪继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之后俄罗斯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综合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作曲技法,融会贯通于自己极具特色的音乐语言中,最终形成了多风格理论体系。作曲家与其相对应的作曲技法总是相提并论的,这是研究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创作的普遍现象。为此,本文拟以施尼特凯的多风格音乐为研究对象...

  • 三重奏《士兵的故事》的个性化创作特征

    作者:王永振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三重奏《士兵的故事》是斯特拉文斯基改编完成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室内乐作品。作品采用多元化的材料、个性化的调性、独特的节拍节奏、基于传统又突破传统的结构等,获得了极其新颖的音响效果。作品具有通俗音乐的因素,其对舞曲体裁、对位手法及简洁抑制的音乐语汇的喜爱,预示了向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转变。

  • 论圣-桑的音乐形式观

    作者:王旭青 刊期:2008年第02期

    法国作曲家圣-桑热衷于思考与探究音乐美学、音乐批评甚至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并留下了一些论著。尽管圣-桑对音乐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尚未形成一个体系,有些见解甚至还引起一些非议,但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艺术的目的在于它本身”、“形式高于一切”等美学观点,无不显示了他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及其美学立场,构成其音乐艺术观的重要...

  • 论德沃夏克创作思想中的多元性

    作者:朱琴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般认为,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言人,他的创作思想中主要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文章结合时代背景,对德沃夏克的创作思想进行了再认识,并对其作品中的斯拉夫因素与世界因素进行了论证,认为德沃夏克作品中存在多元文化因素,其中包括捷克精神、斯拉夫精神以及世界精神。

  • 灵魂与技术的深度交融——王西麟《四重奏》(Op41)整体分析

    作者:檀革胜 刊期:2008年第02期

    王西麟先生的《四重奏》(0p41)是一首情感饱满、技术精深的室内乐作品,通过研究这首带有强烈情感的艺术作品,找到情感、技术和民族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是如何融合不同种作曲技术来创作音乐作品的,是如何通过作品情感的抒发来表现思想的;同时观照目前国内的创作、研究、评论现状,提出在努力学习西欧先锋创作技术同时,需要更多...

  • 变和弦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举要

    作者:王炎琪; 王玫 刊期:2008年第02期

    变和弦作为不改变调性的非本调自然音的和弦,是音乐作品中加强和声力度、丰富和声色彩、表现和声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一类重要的和声材料。作者从变和弦新的分类尝试入手,通过对中国音乐作品中变和弦若干种运用情况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变和弦的运用规律在于作品的内容、五声性调式及旋律、声部进行的倾向性这三个因素影响而选择的。

  • 中国及亚洲音乐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角——日本的音乐资料及其研究成果

    作者:赵维平 刊期:2008年第02期

    历史上日本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自汉以来,尤其是到了唐代规模性地派遣使节来中国求学,接受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在音乐方面,中国古代音乐的体裁、乐器、演奏手法、乐谱等在日本传承至今,且仍保持着较为完好的形态。在中国的音乐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流传至今的日本传统音乐无疑成为考察我国古代音乐的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尤其是保存于...

  • 陈畅及其《乐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许在扬 刊期:2008年第02期

    文章主要就陈呖的生卒年、陈氏《乐书》的性质与陈氏《乐书》中“俗部”的内容作初步探讨。认为不宜将陈氏《乐书》称作“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将陈氏《乐书》中“俗部”所列称作“民间音乐”也不相宜。此外还就其他一些值得探究的细节阐述了个人的观点。

  • 《老残游记》中的音乐描述及其意义

    作者:余皓 刊期:2008年第02期

    文章以刘鹗的章回体小说《老残游记》为例并通过对其小说中有关音乐内容的描述所进行的分析,以此阐明现存于小说笔记类古籍文献中所记述、描述、理论研究的的音乐内容实为不可多得的我国音乐历史史料,以及这些史料对音乐艺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