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与海外

海内与海外杂志 部级期刊

At Home Overseas

杂志简介:《海内与海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24/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报道、侨界之光、侨乡揽胜、侨乡人物、名家随笔、名人风采、名人故里、史海钩沉、中华民俗、文化视野、本刊连载、神州风物、神州感旧...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归国侨华侨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归国侨华侨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3801
国内刊号:11-2824/D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373
总被引量:312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脱贫攻坚”正当其时

    作者:蔡达峰 刊期:2017年第10期

    自2014年始,我国将每年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注贫困人员,关心扶贫工作……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本刊特约请蔡达峰先生专题论述,以飨各界。

  • 品牌时代的品质要求

    作者:王谨 刊期:2017年第10期

    这是品牌时代的历史性启幕:从2017年起,中国设立品牌日。在我国民众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阶段,奢谈农产品品牌不符合实际。现在,中央把品牌作为发展战略提出来,并设立品牌日,这是中国解决了民众的温饱问题,顺应了新的消费而提出的新举措。

  • 漕运及其管理机构

    作者:小平 刊期:2017年第10期

    漕运的历史甚为悠久,秦汉时就已开始实行。何谓“漕”?胡三省注《史记》“漕挽”云:“水运日:漕,陆运日:挽”。唐代已有专门管理机构——转运使,宋代设发运使。元明清之际,由沿海省份征收米石,沿水路运河直达北京通州,故称“漕粮”。

  • 韶山来信

    作者:丁晓平 刊期:2017年第10期

    在韶山,在曾经居住的韶山宾馆1号楼隔壁的3号楼,在这个春天的夜晚,我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致韶山亲友的书信,表面的平静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翻江倒海-伟人从历史的深处,微笑着悄悄向我走来。

  • 杨钦欢与《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陈世旭 刊期:2017年第10期

    客居广东将近十年,期间,因为《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缪俊杰先生的推荐,参与大型丛书《中国治水史诗》的组稿,生平第一次走进梅州,结识岭南宿耆程贤章,其多部文学大著享誉文坛,我仰其大名久矣。又由此接触到“客家”这一于我甚为陌生的领域,盖因梅州乃“世界客都”也。至于《中国治水史诗》出版的资助者,则在稍晚才知道是梅雁水电上市...

  • 月照神州

    作者:吴世民 刊期:2017年第10期

    沐清辉寻梦到卢沟,落叶又金秋。更蒹苍霜露,芦花似雪,雁荡鱼游。一抹斜阳如血.袖手望凝眸。

  • 大海歌者蔡其矫

    作者:王永志 刊期:2017年第10期

    海的梦境,一直在蔡其矫的脑海里盘旋、翔舞。一有机会,他就让梦境再现于诗中。1986年,他写了近百行的《海神》,并被放在《蔡其矫诗歌回廊之二·海洋系列醉海》的首篇。整首诗充满了历史感,内容包罗万象,把海的雄奇深邃,人与海的关系、中国的历史与对外关系,以及海神诞生和意义,糅合其中,传递了“用女性的柔情把世间温暖/深邃一如大海...

  • 服务柳州开放发展

    作者:杜新权 刊期:2017年第10期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侨联以服务柳州经济社会发展统领全局,处理好谋划与借力的关系,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创新与传承的关系,聚焦侨联改革,全面整合侨资源,凝聚侨界力量,夯实肯干创新,主动展现作为。

  • 西京旧事

    作者:李国文 刊期:2017年第10期

    洛阳在汉、唐时,一般称为东都,只是在北宋时期,都城设在开封,洛阳便叫西京了。读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我们知道欧阳修中了进士以后,第一次出任公职,就曾调洛阳来任西京推官一职。他以试南宫第一名、擢甲科的成绩就任,到洛阳后,又得到顶头上司钱惟演的赏识,可见其才华横溢。

  • 挂画

    作者:高洪波 刊期:2017年第10期

    有一折极有名的山西地方戏叫《挂画》,我记得演员表演得技艺超拔:她可以把一把椅子当成虚无的墙,在椅子上表演出各种各样挂画的绝技,据说这叫“椅子功”我不太懂戏,尤其不太懂山西地方戏(似乎是“晋剧”),但看过一场《挂画》,便记下了剧名,自然也记下了那灵活的演员和派了独特用场的椅子。

  • 与汪老交往的一段往事

    作者:邓刚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因中篇小说《迷人的海》获全国奖。由于我们是从各种轰轰烈烈运动走过来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情不自禁地有着运动的习惯。那时,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事干,没有个体企业没有有限公司,没有幸运中奖没有股票上市,甚至没有足球!因为文学能首当其冲地倾诉人们刚刚结束的政治磨难,所以,几乎是全国人民都在看小说讲小说评...

  • 这个老人叫柳萌

    作者:华静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个82岁的老人,在这个夏天的第一场雨季过后走了。这个老人叫柳萌。他和这个世界分手的时间是2017年6月26日上午7点15分。人走了,他写的文字留下来了,和他有关的友谊的主题也将长留大家心间。

  • 李德伦的晚年

    作者:蒋力 刊期:2017年第10期

    1997年1月18日,李德伦指挥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勃拉姆斯“第四”,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音乐会。一位观众说:李德伦较之平时更没有令人眩目的动作,乐队显然不是靠他的动作来与他交流,大师是从心灵中辐射出一种信息和力量来调动和指挥乐队的,显示出这部“洋溢着成熟的热情和力量”的作品与这位指挥家的心心相印。

  • 心中有静气冷眼量风物-作家杜卫东印象

    作者:张庆和 刊期:2017年第10期

    上世纪80年代末,初夏时节的一天,曾为部队战友和小说作家的时明兄打来电话,说有位朋友叫杜卫东的请我们看演出,约我同去。初次相见,并未寒喧多少。可从此,杜卫东这个名字、以及出自他笔下的一篇篇美文佳作和关于他的一些故事,便不断来袭,让我学习,令人羡慕,不由肃然起敬,继而断断续续地对他特别关注走己来。

  •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公益文化讲座第七讲开讲

    刊期:2017年第10期

    9月9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公益文化讲座第七讲开讲,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林晓光应邀作了题为《中国外交与国际战略的演变》的讲座。中国侨联颐问李诅沛、黄军军,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副馆长祁德贵及社会各界人士共100余人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