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与海外

海内与海外杂志 部级期刊

At Home Overseas

杂志简介:《海内与海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2824/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报道、侨界之光、侨乡揽胜、侨乡人物、名家随笔、名人风采、名人故里、史海钩沉、中华民俗、文化视野、本刊连载、神州风物、神州感旧...

主管单位:中华全国归国侨华侨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华全国归国侨华侨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2-3801
国内刊号:11-2824/D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373
总被引量:312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 以投融资改革点燃经济发展新引擎

    作者:周新力 刊期:2016年第11期

    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许多制度性、体制性改革,政府不花钱就可以调动有效投资。这方面尤其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去干!"总理在9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如是说。

  • 傲视全球的中国高铁

    作者:王谨 刊期:2016年第11期

    10月,应邀去河南民权县,从北京到商丘可乘北京到郑州的高铁,原以为到了商丘得倒换汽车,但接待方给了我一张高铁商务座票。我正疑惑,原来郑州到徐州的高铁半月前开通了,民权县设了高铁站。郑州-徐州高铁开通后,上海高铁6小时可到西安,标志着中国高铁总里数突破2万公里,技术也出现突破。

  • 一个人的火车站

    作者:张效祖 刊期:2016年第11期

    十多年以前,有一部苏联的电影《两个人的车站》,片中述说两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在火车站候车时相遇、相识、相交与相爱,随后共同奔向幸福的远方。前不久一位作家写的"一个人的车站",叙述他在火车站候车时,一个人在餐厅就餐时的孤单与寂寞。文中说,火车站当然不是仅有一个人。

  • 古籍修复师杜伟生

    作者:葵一 刊期:2016年第11期

    3年后,当他历尽辗转,受邀到英国国家图书馆帮忙整理《敦煌遗书》时,竟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国外修复理念不谋而合。"他们并不像我们那样,大刀阔斧地对古书进行修葺,而是尽量保持古籍的原貌,同时也会尽可能保留前人的修复痕迹。"原来,道不孤,必有邻。杜伟生说起一件为修复发火儿的事。

  • 贵州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记出使西欧四国的黎庶昌

    作者:杜卫东 刊期:2016年第11期

    我们去凭吊一位先贤。时值残冬,面包车驶入遵义近郊的沙滩村,眼前一亮:一亩亩池塘碧水盈盈,一洼洼菜田绿色正浓。远方,山色如黛;近处,野菊未凋,桂香四溢。山坡上,一幢幢白墙红格的双层农舍错落有致、形状各异;碧波粼粼的乐安江绕村而过,如一条绿色飘带,把这一方水土勾勒得钟灵毓秀。遵义的朋友说,现在不是最美的时候,如果夏天来,才真是"人间仙...

  • 旅欧杂记

    作者:邹积富; 陈颉 刊期:2016年第11期

    瞻仰贝多芬石塑像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来到德国莱茵河畔瞻仰乐圣贝多芬石塑像。近看似一推乱石,但远离二三十米再看时,却是一个栩栩如生的一人两面的巨大塑像。面对莱茵河的是英俊潇洒青年时代的贝多芬;背对莱茵河的是壮心不已老年时代的贝多芬。

  • 知不足

    作者:李国文 刊期:2016年第11期

    《容斋随笔》,为南宋洪迈所著。据说,临终前13天,也可说是几近弥留之际,还向身边工作人员提出来,要求重读这部书,可见他是多么珍视这部古代的文史笔记了。洪迈是位家学渊源、博览群书、勤于治学、著述甚富的大学问家。

  • 足下之难

    作者:赵大年 刊期:2016年第11期

    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这个谜语:"有一种动物,小时候四条腿,长大了两条腿,老了三条腿。"孩子们都会回答:"老爷爷拄手杖啦!"至于老爷爷为什么拄手杖?没想过。年轻时在电视上看见一位外国老年官员访华,没拄手杖,抬腿困难,走的是"搓板步",脚在地面上蹭。心想,这就是"人老腿先老"吧。

  • 沉船——为邓世昌而作

    作者:高洪波 刊期:2016年第11期

    39岁的年龄,你已为国捐躯了。你沉入一片浓且稠的黑暗中,有咸腥的海水呛入你的肺,你吐出最后一个含氧的气泡,努力睁大双眼,想最后看一眼你的致远舰,你的龙旗,你的被火炮熏黑了脸膛的部属们,以及那只挥之不去的爱犬。

  • 吴元丰:与“大清官话”的不解缘

    作者:京梅 刊期:2016年第11期

    吴元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巡视员、兼满文处处长、研究馆员,从事满文档案整理编目和翻译研究。应该说,对中国的百姓而言,这个名字非常陌生;但是在国内、国际满学界这个名字却是一个传奇。

  • 让中国文化的传播更有力量——对话收藏家马未都

    作者:贲玥; 刘佳妮; 夏欢 刊期:2016年第11期

    马未都,收藏家、古董鉴赏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1981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马说陶瓷》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读物,小说发表后,被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

  • 离开中国,奔向中国——韩素音:东西文化的相遇

    作者:萌娘 刊期:2016年第11期

    "自立。自强不息。永远不要躺在男人身上叫痛。不要琐碎,不要管得太多,要宽容,要靠自己。我是结过三次婚的。""您结过三次婚?""很惊讶吗?""我只是觉得您内心承受的痛苦会不会太多?""不要怕痛苦,痛苦是财富,痛苦使我们成熟。不懂得痛苦,你又怎样去理解人类?理解这个世界?"她的语气中突然有一点烦躁。

  • 阎肃:我心中的那束红梅

    作者:尹音 刊期:2016年第11期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是阎肃老师为歌剧《江姐》创作的主题歌《红梅赞》,是在国内传唱了50年,至今仍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我在军队大院就是哼着这首歌长大的,之后,我参军入伍,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空军总医院口腔科。

  • 顾彬的中国缘

    作者:张洪 刊期:2016年第11期

    今年71岁的德国学者沃尔夫冈·库宾(中文名顾彬),2008年上海出版了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这一年"当代世界文学与中国"研讨会上他发言中对当代文学的指责,引来众多热议与反驳。不懂外语,不读原著,不能翻译,顾彬针对大多数当代作家的写作背景提出尖锐批评。"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当代文学是二锅头",顾彬看似调侃,其实态度严肃。

  • 梦醒黄昏绚烂多——作家柳萌速写

    作者:甘铁生 刊期:2016年第11期

    果然,在交往中,我发现了他抗衡强大的现实的一种方法。那是在一次与朋友徐怀谦的聚会上。面对患有"抑郁症"的徐老弟,柳兄语重心长地劝道:"要看透彻一些,别都闷在心里。你知道我劳改时多难呀!可是我不憋在心里,我一肚子愤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