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华南国防医学 脑缺血预处理及其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正文】

脑缺血预处理及其耐受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桂斌(综述); 何伟(审校) 解放军163医院内三科; 长沙410003
脑缺血   缺血预处理   耐受机制  

摘要:脑缺血预处理(Cereba l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IP)是指脑组织采用机械刺激,如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脑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缺血性损伤产生显著的耐受。1990年Kitagawa等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短暂性脑缺血预处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沙土鼠预先给予2rain×2次的脑缺血(间隔1天)几乎能完全防止再次较严重缺血(5min)所致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首次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即机体对短暂缺血的适应性反应,能增加神经元对再次缺血的耐受性。这种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组织对随后的脑缺血性损伤产生迟发性的抵抗能力的现象又称为脑缺血耐受(ischemic tolerance,IT)。随着研究的深入,脑缺血预处理的概念逐渐拓展,预处理的方法不再仅限于脑缺血,而是涵盖了许多“亚毒性”的侵害性物质或措施。有关预处理机制的研究更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