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588/T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煤矿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煤矿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资源与环境工程、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
国际刊号:2095-7262
国内刊号:23-1588/TD
全年订价:¥ 190.00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煤矿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
复合影响因子:0.35
总发文量:1621
总被引量:4711
H指数:8
立即指数:0.0146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4088
  • 热解长焰煤的孔隙结构演变及半焦吸附性能

    作者:王劲草; 吕玉庭; 徐璐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扩大水煤浆制浆用煤选择范围,以双鸭山东荣长焰煤为原料,采用马弗炉制备中低温热解半焦,选用木质素磺酸钠作分散剂进行吸附实验,通过氮吸附法测定长焰煤及半焦的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热解过程中长焰煤孔隙结构演变对半焦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焦及长焰煤对木质素磺酸钠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半焦的比...

  • 基于煤岩组分和镜质组反射率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作者:白云起; 白青子; 赵宪德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准确预测焦炭质量,采用MSS2000全自动智能型煤焦显微分析系统,测定炼焦煤样的煤岩组分、活惰比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分析煤样所制备焦炭的质量。采用SPSS软件建立基于煤岩参数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焦炭的抗碎强度、耐磨强度、化学反应性、反应后强度与煤岩组分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879,P值小于0.01...

  • 东宁页岩油的分离与分离组分的红外光谱表征

    作者:吴鹏; 王静; 宋微娜; 解丽萍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实现页岩油的分离和组成结构的分析,提高其综合利用水平,用酸碱萃取法将东宁页岩油分成碱性、酸性和中性组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中性组分,以石油醚/乙醇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并用红外光谱表征各分离组分。结果表明,碱性组分中含有氨基基团,酸性组分中含有羧基、芳香环和醚氧基团,中性组分的质量分数达88.80%,且含氧基团的含量明显减少。中性组...

  • 绿泥石基底复合钛白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作者:曲景奎; 吕彩霞; 王雨; 宋静; 佟峂 刊期:2018年第03期

    针对现有工艺生产钛白粉成本高、易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绿泥石为基底,硫酸钛为钛源,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复合钛白产品,并通过XRD、SEM、EDS等手段分析其形貌、结构及颜料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得晶型结构为锐钛矿相、绿泥石及硅酸镁的复合钛白产品,其表面包覆层由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的TiO2颗粒紧密排列而成。在最佳工艺条件下,T...

  • 聚乙烯亚胺修饰Fe3O4/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刘丽来; 李勇; 任秀君; 殷秀珍; 刘小珍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增强氧化石墨烯的疏水性,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基础上,采用水热法制得Fe3O4/石墨烯,并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对其进行聚乙烯亚胺改性,得到聚乙烯亚胺修饰的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热重分析表征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成分组成。结果表明:由于聚乙...

  • 还原氧化石墨烯含量对LVP/C@rG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周国江; 张广明; 张伟君 刊期:2018年第03期

    针对磷酸钒锂电导率低的问题,采用微波消解法合成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碳包覆磷酸钒锂复合材料(LVP/C@rGO)。借助XRD、SEM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等实验分析还原氧化石墨烯含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磷酸钒锂具有P21/n空间结构,碳包覆磷酸钒锂均匀地分布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磷酸钒...

  • 纳米吸墨材料的吸收性与稳定性

    作者:吴捷; 赵艳红; 董永利; 刘云夫; 宋春来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获得吸收性和光稳定性优异的吸墨材料,制备含有纳米SiO2、纳米TiO2、纳米CaCO3三类粒子颜料的吸墨材料。利用SEM、白度测试仪、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光照射仪测试与分析了材料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纳米SiO2制备的吸墨材料粒子分散的更为均匀;含有纳米SiO2的吸墨材料对墨水吸收的均一性是最好的;含有纳米TiO2粒子的吸墨材料对光的稳定性更好,材料...

  • 自制纳米聚硫酸硅酸铁铝及絮凝效果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克洁; 潘宇; 李锦潼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更好地进行煤矸石综合利用,以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纳米聚硫酸硅酸铁铝NanoPFASS。采用Ferron络合光度法测定产物中Al、Fe聚合物形态分布,进行低温低浊度松花江水絮凝实验。Nano-PFASS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1.5 h、酸浸时间1.5 h、表面活性剂投加量1%、超声时间50 min和超声频率50 Hz。结果表明:制得的Nano-PFASS具有优良的...

  • 碳/碳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界面强度的测试方法

    作者:景介辉; 黄玉东; 刘丽; 徐秀梅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探究碳/碳(C/C)复合材料纤维束界面强度定量表征的测试方法,使用原位顶出仪器、Micro-CT和扫描电镜分析沥青基C/C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界面断裂过程,采用顶出法研究C/C复合材料中纤维束界面强度的测试方法。结果表明:试样厚度、支撑狭缝宽度和加载位移速度对纤维束界面强度测试结果影响比较大,顶出法得到的纤维束界面强度测试结果符合正态分布,...

  • 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及分散性

    作者:杨春霞; 赵文彬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以扩大在多领域的应用效果,用不同比例混酸氧化处理原始多碳纳米管,分别运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种硅烷偶联剂继续修饰混酸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在五种不同极性溶剂中进行了分散性实验。结果...

  • 煅烧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压LiNi0.5Mn1.5O4性能的影响

    作者:薛原; 韩轶; 张益明; 孟祥辉; 顾大明; 王振波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研究不同煅烧温度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压LiNi0.5Mn1.5O4的电化学性能,在850、900和950℃下制备LiNi0.5Mn1.5O4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充放电循环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对材料进行表征与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提高,LiNi0.5Mn1.5O4颗粒由球形向规则多面体转变;较高煅烧温度制备的LiNi0.5M...

  • 阳极电极面积对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影响

    作者:李永峰; 曲震; 张洋; 王昭云; 那冬晨; 贾雨薇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了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不同阳极电极面积下产电效率和废水处理效果,分别制作面积为25、50和75 cm^2的阳极电极与面积为50 cm^2的阴极电极,以啤酒废水作为阳极基质,含银电镀废水作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果表明:阳极电极面积为75 cm^2的MFC产电量和COD去除率最高,50 cm^2次之,25 cm^2最低。阳极电极面积为75 cm^2的MFC...

  • 电气石自发电极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作者:杨基先; 邱乙伦; 邱珊; 韩金名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探究电气石压电性和热电性对溶液体系的电化学作用,通过改变溶液体系中电气石的投加量、搅拌强度和温度,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气石对溶液中反应过程的影响,揭示在不同因素下,电气石自发电极对反应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电气石自发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的溶液体系调节呈弱碱性状态,电气石具有调节溶液pH的作用。电气石在受到应力和受热的条件...

  • 介质阻挡放电中氢分子的光谱特性

    作者:王卫国; 张增凤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揭示介质阻挡放电氢等离子体中氢负离子的形成过程和规律,采用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氢分子振动、转动温度以及对H-离子的影响。基于Fulcher跃迁的理论模型,计算了不同振转温度时的谱线强度分布,验证了实验测定结果。在气压70Pa、电压12kV、频率30kHz,运用(0-0)带与(1-1)带谱线强度比计算出振动温度为2700K,利用(0-0)带的五条谱线求得转动...

  • PM2.5中微量元素的DNA损伤能力与作用模式

    作者:刘彦飞; 李翠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为揭示大气颗粒物危害健康的作用机制,采用聚碳酸脂滤膜采集PM2.5样品,测定4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质粒DNA凝胶电泳法测定样品的TD50值,建立多元素与TD50值相耦合的数学模型,分析PM2.5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损伤DNA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47种元素中Cu、Zn、Mo、In、Sb、W、Tl、Pb、Bi、Ti10种元素的富集因子大于10,主要来源于人为源。同一地点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