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892/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政治与经济学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新闻与传...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汉江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3734
国内刊号:42-1892/G4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34
总发文量:2426
总被引量:2818
H指数:7
引用半衰期:5.5811
立即指数:0.0569
期刊他引率:0.9915
平均引文率:4.7773
  • 武当山玄天上帝神系概述

    作者:宋晶 刊期:2008年第05期

    武当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的得道圣地。武当山的各大道教宫观,奉祀的主神为玄天上帝,其从神系统庞大而复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服务于玄天上帝神系的。武当山玄天上帝等神祗的奉神状况专题非常重要,它是武当文化的一个侧面。

  • 清代“同光本”《三丰全集》考略

    作者:郭旭阳 刊期:2008年第05期

    由李西月弟子朱道生重刊的“同光本”《三丰全集》因传世稀少,见者不多,然其价值远在“光绪本”与民国十五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之上,探讨其存世状况、版印特征、演变轨迹等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因版本递刻、内容增删、编者更替造成的学术疑案。

  • 历代学者训“郧关”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作者:王一军 刊期:2008年第05期

    历代学者训“郧关”者众多,其中多数认为“郧关”即为“洵关”,认为它是音近字的相互替代现象。后人应当正视古汉语中音同音近字之间替代的现象。汉字使用过程中同音近音字替代现象在古代文献中较为普遍。后人应善于辨认它,解释它。

  •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黑暗传》终极价值阐释

    作者:潘世东 刊期:2008年第05期

    汉民族史诗《黑暗传》涵盖了人类最主要的价值诉求和判断,而其最让人难以思量、最易让人忽略、而又最富文化哲学意义的价值,则是其所蕴含的终极价值。《黑暗传》的终极价值主要有三:一是追根溯源、探索究竟,寻找并定位民族历史和灵魂的最早、最远的根须;二是慎终追远、报本返始,引导民族直面历史并感恩戴德、感念天地苍生,孕育并强化民族古老的...

  • 伍家沟村、耿村历史人物传说文化意蕴比较研究

    作者:郑春元 刊期:2008年第05期

    伍家沟村、耿村都流传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说,这些传说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两村传说蕴含的文化意蕴主要有强烈的惩恶扬善的道德劝诫意识,对侠义性清官的渴望,反对战争中过度杀生、滥杀无辜的观念,及宿命论的命运观,反映了下层民众对社会高层的特殊认知理解的思维方式。两村历史人物传说蕴含的不同文化意蕴是:伍家沟村传说着重表现了崇拜能工...

  • 先秦楚地养生文化的特色及影响

    作者:贾海燕 刊期:2008年第05期

    先秦楚地养生总体表现为:养生名哲众多;养生实践形式多样;养生文化底蕴深厚。先秦楚地养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具备了独特的哲学理论系统,对我国传统养生学特别是道教养生产生颇为重要的影响。它是构建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源泉。

  • 意格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周进芳 刊期:2008年第05期

    人们谈文学创作与批评,不能不谈意境。意境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说到“意境”,人们耳熟能详——不仅文学关注它,绘画也讨论它,哲学、美学都研究它。而与意境范畴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另一个诗学范畴——“意格”,是不是同样为人们所熟知呢?意境与意格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意格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必须实现现代转换为当代文学理论所...

  • 学术论文规范化信息

    刊期:2008年第05期

  • 审美人格的构建——以哲学教育的功能为视角

    作者:温旭琼 刊期:2008年第05期

    以哲学的功能和哲学教育为视角,从审美人格的建构出发,揭示哲学教育与审美人格建构中的内在关联。哲学对人格困境的思考,就是回到哲学作为“认识你自己的”维度,在现实生活中理解造就自我的人格塑造问题。

  • 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刊期:2008年第05期

  • 汉英民族差异的词汇印迹透视

    作者:杨修平 刊期:2008年第05期

    语言是较为稳定的民族特征之一,每一种语言都折射出各自民族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反映出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语言的民族性体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其中词汇是最重要、最敏感的载体。选取汉英两种语言,重点从词汇内涵、构词方法和词汇来源三个方面比较汉英民族差异在各自语言词汇层面的反映,即汉英民族差异的...

  • 《朴通事谚解》里的“着”

    作者:付开平; 姜永超 刊期:2008年第05期

    《朴通事谚解》是整个朝鲜时代(1392-1910)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其反映了明代初期的汉语特色,里面的“着”使用频率较高,不论是实词用法还是虚词用法都灵活多样。

  • 古代文化语词生态的现代建构——读王作新《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

    作者:赵超 刊期:2008年第05期

    介绍《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一书在体例、研究方法、选词上的特色,指出该书的创新在于从文化生态角度考察古代语词,进而去考察古代语词包含的文化意义。

  • 来自“仙山”的报告——《从红尘到仙山》的叙事选择

    作者:龚举善; 骆顺民 刊期:2008年第05期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开始出现“转身”与“正本”的迹象,以图在“报告”和“文学”的综合辩证运动中回到报告文学自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堰籍女作家金虹以超人的勇气和耐力,走进武当,涉身仙山,潜心修行,创作出题材独特、义理深丰、表达精细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别添一抹亮色。

  • 论刘醒龙小说的叙事理想

    作者:曹赟; 曹吉云 刊期:2008年第05期

    在当今文坛上,刘醒龙是位严谨而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小说,如《村支书》、《凤凰琴》、《秋风醉了》、《圣天门口》、《痛失》等,令读者一次次地激动不已,目前,刘醒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刘醒龙的叙事理想是:坚守乡土叙事,塑造理想人格,期盼寻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