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

核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uclear Techniques

杂志简介:《核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42/TL,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加速器技术、射线技术及应用、核化学、放射化学、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核电子学与仪器、核物理、交叉学科研究、核能科学与工程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学会
国际刊号:0253-3219
国内刊号:31-1342/TL
全年订价:¥ 69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1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195
总被引量:8622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2083
立即指数:0.0481
期刊他引率:0.862
平均引文率:10.5913
  • 一种实现微秒级多路时序的方法

    作者:许瑞年; 张继东; 王文锋; 李德明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微秒级多路时序信号发生器的实现方法.该装置器件少,输出路数多,可以在线下载波形,具有很高的性价比.该发生器已经在皮秒级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装置中得到应用,也可以作为微秒级多路时序信号发生器用于其他场合.

  • 基于数字延迟线的高分辨率TDC系统

    作者:丁建国; 沈国保; 刘松强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介绍了采用数字延迟线集成电路芯片和微控制器结合组成的高性价比的时间数字化测量系统.在单通道工作模式下,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25 ps,动态量程达到7.2μs.该系统被用于浅水环境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 HLS储存环慢加速过程的软件控制研究

    作者:李为民; 谢东; 何多慧; 刘功发; 宣科 刊期:2005年第03期

    合肥同步辐射光源(Hefei light source,HLS)电子储存环为非满能量注入,束流以200 MeV的能量注入到储存环内.当积累到一定流强后,要进行慢加速(Ramping).本文首先介绍慢加速过程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然后介绍如何采用Elegant软件建立储存环的物理模型.对于横向运动,根据慢加速过程中工作点、色品等的变化对Lattice参数进行调整;对于纵向运行,对慢加...

  • 压弯聚焦镜自重的平衡

    作者:周泗忠; 杨晓许; 时惠霞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介绍了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中能X射线光束线(BSRF-3B3)中的压弯聚焦镜;在分析重力带来的面形误差的基础上,给出了重力平衡的方法;建立了修正前和修正后的柱面镜面形误差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优化计算,找出了最佳平衡力的作用点和大小.实施重力平衡后,压弯泵系统自重引起的面形误差可以大大减小.

  • Pr1-xSrxMnO3体系中O2p空穴参与的O1s近边吸收谱

    作者:奎热西·依布拉欣; 钱海杰; 买买提明·阿巴斯; 苏润; 王嘉鸥; 巫翔; 洪才浩; 钟俊; 吴自玉; 董宇辉; 王雨田; 魏龙 刊期:2005年第03期

    对于Pr1-xSrxMnO3体系x=0和0.3以及MnO2在OK边进行了X射线吸收谱实验研究.在x=0的PrMnO3端点化合物进行空穴掺杂使x=0.3,当体系成为Pr0.7Sr0.3MnO3时,实验结果显示其在Mn 3d轨道上的电子数目并不随空穴掺杂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对该结果基于O2P与Mn 3d轨道的杂化和共价键特性进行了探讨.

  • 辐射灭菌对壳聚糖管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曹文灵; 李静; 井多辉; 公衍道; 赵南明; 张秀芳 刊期:2005年第03期

    采用剂量为25 kGy的γ射线对壳聚糖管进行辐射灭菌,并测试了其体外降解性能、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γ射线辐射灭菌明显降低了溶菌酶对壳聚糖管的降解速率和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胀,并显著提高了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同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差热分析(DSC)表征了辐射灭菌前后壳聚糖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结晶形态,探讨了辐...

  • ^6Li(n,t)^4He反应微分截面的实验测量

    作者:张国辉; 唐国有; 陈金象; 施兆民; 王建勇; Gledenov; Yu; M; Sedysheva; M; Khuukhenkhuu; G; 陈泽民; 刘廷进 刊期:2005年第03期

    用屏栅电离室对1.85和2.67 MeV中子6Li(n,t)4He反应的微分截面及截面进行了测量.使用氚固体靶通过T(p,n)3He反应产生中子,利用BF3长中子管进行相对中子通量监测,绝对中子通量则用238U(n,f)反应来刻度.测量结果与已有数据进行了比较.

  • 汤姆逊散射初步实验设计

    作者:杜应超; 袁晓东; 黄文会; 黄刚; 隋展; 魏晓峰; 张开志; 刘承俊; 夏冰; 葛愉成; 程诚; 杜泰斌; 贺红亮; 何小中; 郑曙昕; 杜强; 华剑飞; 丁永坤; 彭翰生; 张保汉; 唐传祥; 陈怀璧; 林郁正; 张小民; 邓建军; 程建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基于汤姆逊散射的X射线源具有一些现有X射线源所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将利用现有的16 MeV返波型行波加速器与纳秒激光器进行汤姆逊散射初步实验.本文给出了即将进行的该初步实验的理论计算及整体方案,并对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

  • 中子活化分析法对洪古勒楞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作者:贾秀琴; 董金泉; 韩松 刊期:2005年第03期

    用预富集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了新疆洪古勒楞蛇绿岩中的稀土元素(REE),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微量元素.依据测定结果分析了微量的稀土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及不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二辉橄榄岩X-49可能代表原始地幔的化学成分,方辉橄榄岩X-44可能为上地幔部分熔融后残留的地幔物质,纯橄榄岩X-55、X-57可能为镁铁质熔融体在上地幔内以堆晶作用...

  • Er离子注入Si和SiO2/Si溅射和外扩散对浓度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通和; 吴瑜光; 肖志松; 刘安东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金属蒸发真空弧(MEVVA)离子源引出的Er离子对单晶硅和单晶硅衬底上的SiO2膜进行了离子注入,用背散射方法分析了不同注入条件下Er原子浓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突破了平衡生长方法掺Er硅溶解度的限制,实现了离子的高浓度掺杂.在硅和氧化硅中,最大Er体浓度分别达到4.71×1021 cm-3和7.67×102 cm-3,远超过了常规方法所能得到的Er掺杂浓度....

  • 一个拟建的反应堆冷中子源

    作者:胡春明; 代君龙; 沈文德; 刘显坤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为促进中子散射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将在一座研究堆上建立一套中子散射实验装置.作为该实验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冷中子源主要包括氢回路系统和氦制冷系统,其中氢回路系统采用单相液氢慢化剂、垂直自然循环的技术模式,这种氢回路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和安全特性.氦制冷系统提供的低温氦气在换热器中将冷中子源的全部热载荷带走.本文介绍了反应...

  • 电子辐照SiGe HBT和Si BJT的直流特性分析

    作者:黄文韬; 王吉林; 刘志农; 陈长春; 陈培毅; 钱佩信; 孟祥提 刊期:2005年第03期

    研究了1 MeV不同剂量电子辐照前后SiGe异质结晶体管(HBT)的直流特性,并与Si双极晶体管(BJ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辐照后SiGe HBT的IB基本不变,IC和β都下降;随电子辐照剂量的增加,IC和β都减小.对Si BJT而言,IB和IC与在相同辐照剂量辐照后的SiGe HBT相比都增大很多,β下降幅度也很大.这说明SiGe HBT具有比Si BJT更好的抗辐照性能.对电子辐照后器件电...

  • 真空弧离子源脉冲工作瞬间的放电行为

    作者:唐平瀛; 戴晶怡; 谈效华; 金大志; 刘铁; 丁伯南 刊期:2005年第03期

    采用高速摄影和光谱诊断的方法研究了真空弧离子源脉冲工作瞬间的放电行为.拍摄了离子源放电瞬间吸氢电极上阴极斑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不同放电电流时阴极斑的发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当脉冲工作电流为101-102 A时,真空弧离子源放电区一般只有单个阴极斑,阴极斑的位置在同一次放电中的变化很小;较大的脉冲工作电流有利于提高阴极斑的温度,并最终导...

  • 载能钼团簇束与单晶硅碰撞室温下合成二硅化钼

    作者:李公平; 张小东; 丁宝卫; 丁印锋; 刘正民; 彰; 张志滨; 包良满 刊期:2005年第03期

    用一种新型磁控溅射气体凝聚团簇源产生Mo-n团簇束,当团簇束分别在偏压为0、1、3、5、10 kV的电场中加速后,沉积在室温下的P型Si(111)衬底上,获得Mo/Sj(111)薄膜样品.用XRD分析表明,在室温下,偏压≤5 kV团簇束沉积和常规磁控溅射沉积获得的Mo/Si(111)样品,其界面均无二硅化钼(MoSi2)生成;偏压=10 kV时,团簇束沉积其界面直接有MoSi2生成.对于团簇...

  • 碳团簇Cn^+(n=1-5)注入CR39树脂的吸收光谱研究

    作者:赵子强; 戴俊峰; 陈志颖; 郭之虞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利用2×1.7串列加速器产生的团簇离子Cn+(n=l-5)注入到CR39树脂中,树脂的光吸收性质因注入的团簇离子的剂量、剂量率以及团簇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该项研究表明团簇与固体相互作用时团簇效应是通过电子阻止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