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术

核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uclear Techniques

杂志简介:《核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42/TL,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加速器技术、射线技术及应用、核化学、放射化学、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核电子学与仪器、核物理、交叉学科研究、核能科学与工程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学会
国际刊号:0253-3219
国内刊号:31-1342/TL
全年订价:¥ 69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1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195
总被引量:8622
H指数:22
引用半衰期:5.2083
立即指数:0.0481
期刊他引率:0.862
平均引文率:10.5913
  • 单颗粒大气气溶胶的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研究

    作者:岳伟生; 李晓林; 余笑寒; 邓彪; 刘江峰; 万天敏; 张桂林; 李燕; 黄宇营; 何伟; 华巍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4W1B光束线的荧光站,用束斑大小为20μm×10μm的X射线微束分析了污染排放源PM10单颗粒和环境空气监测样品PM10单颗粒,得到了单颗粒的X射线荧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污染排放源的颗粒物,它们的能谱具有明显的特征,根据颗粒物的能谱可以识别颗粒物的来源.

  • VUV光束线3B1B的改建

    作者:钱海杰; 阎永廉; 陶冶; 徐建华 刊期:2004年第11期

    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3BIB光束线为VUV真空紫外光束线,由于原束线存在接收度过小(光强弱)、光学元件易污染(真空差)、实验条件较差等问题,因此该束线一直未能很好满足实验站的要求。2001年起开始对原束线进行改建设计,改进束线能量范围为120-350am。束线在2003年3月完成调试并投入使用。本文介绍了改建束线的光学设计以及建成后的束线性能测试...

  • 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研究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种态

    作者:王荫淞; 李爱国; 魏仑; 张元勋; 李德义; 裘惠源; 李燕; 张桂林; 谢亚宁; 张静; 张元茂; 山祖慈 刊期:2004年第11期

    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种态研究,对评价其毒性和污染来源等有很重要的意义.本工作采集了不同地点和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铬、锰、铜和锌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谱,利用该谱分析了这些元素在颗粒物中的种态.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样品中铬主要以三价形式存在,锰主要以二价形式存在,铜也以二价形式存在,而锌主要以硫酸盐存在.用质子...

  • 双层介质核材料的γ特征谱分析

    作者:陆向东; 田东风; 解东 刊期:2004年第11期

    双层混合介质放射性核材料的γ谱中包含了被测样品各区不同同位素的γ出射信息.以γ自吸收的一种修正形式及其性质为基础,提出了对双层放射性核材料的γ特征谱的一种简捷分析方法.对于几何结构不十分复杂的一类装置,可由此直接获得样品的分层性质,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可获得更为详细的组份信息.以双层混合铀材料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及γ谱分析,...

  • 1.55MeV^3He离子辐照单晶Si引起的损伤效应研究

    作者:刘昌龙; Ntsoenzok; E 刊期:2004年第11期

    室温下使用1.55 MeV、5×1013-5×1016/cm2注量的3He离子注入单晶Si,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分析了高温退火后单晶Si中由注入引起的损伤形貌,同时使用核反应分析(NRA)技术研究了3He气体原子的热解吸.结果显示,低注量3He离子注入在Si中产生的缺陷主要为一些小尺寸的位错或位错环;在中等照射剂量,退火导致了气泡和气泡团簇的形成并伴随着高密度...

  • N^+注入对甘草幼苗部分耐旱特征效应的研究

    作者:魏胜林; 张祥胜 刊期:2004年第11期

    植物幼苗主根、侧根及下胚轴的生长和根冠比值的大小是幼苗耐旱的重要特征.对甘草干种子注入能量为25 kev、注量为600×2.6×1013-3600×2.6×1013/cm2的N+,其中1800×2.6×1013/cm2的N+注入量能有效提高甘草6 d幼苗的主根生长和30 d幼苗根冠比干重和鲜重,促进侧根发生;也能明显刺激6 d和30 d幼苗的下胚轴和主根、茎高的生长.该参数可以作为沙漠化地区...

  • 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放射免疫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李贵平; 汪勇先; 任非; 张辉 刊期:2004年第11期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水溶性正癸酸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微粒,并以此为核心物理吸附羊抗兔IgG制备磁性纳米第二抗体,作为磁性分离载体用于放射免疫分析中.用光子相关光谱仪与透射电镜测定了磁性纳米微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多分散度等.研究了羊抗兔IgG包被磁性纳米微粒的包被介质的pH、羊抗兔IgG用量和包被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磁性纳米微粒二抗免...

  • ^99Tc^m-HL91乏氧显像脑缺血动物实验与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蒋宁一; 刘生; 朱灿胜; 王艺东; 邢诒刚 刊期:2004年第11期

    乏氧显像是近年来核医学显像的一种新技术.研究表明乏氧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明显提高,可用于病灶组织缺血缺氧的判断[1-5].99Tcm-HL91作为一种新型乏氧组织显像剂能够选择性地滞留于缺血部位的脑组织中,通过SPECT显像可为脑缺血性疾病提供诊断信息.本研究通过脑缺血动物模型,探讨99Tcm-HL91在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应用放射性自...

  • 磁性颗粒固相分离剂的制备及其在放射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董墨; 张春富; 曹金全; 尹端沚 刊期:2004年第11期

    本文研制了一种用于放射免疫测试的磁颗粒固相二抗分离试剂.将粗羊抗兔IgG二抗溶液纯化,采用氨基硅烷化修饰的磁性颗粒选择不同的酸度经戊二醛活化后,在不同的酸度下与纯化的二抗交联.同时进行了未活化磁性颗粒对二抗的吸附实验.放射免疫药盒测试结果为:未活化磁性颗粒固相二抗结合率低且极不稳定;活化后磁性颗粒固相二抗结合率高且稳定性好,并...

  • 白细胞介素-6对荷瘤小鼠正常组织的辐射保护效应

    作者:刘永彪; 梅开; 刘颖; 郝兴芝; 赵杰; 张先稳; ; 姚思德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以受全身照射的S180肉瘤荷瘤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荷瘤鼠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脑和骨髓组织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对荷瘤机体正常组织辐射防护效应及机理.结果显示:荷瘤鼠受照射后其肝脏、肾脏、脾脏、骨髓、脑、肺组织匀浆中ROS、MDA...

  •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

    作者:秦杰; 孔令山; 潘文舟; 孟济明 刊期:2004年第11期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是一种治疗多种慢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与手术、化学药物滑膜切除术相比有明显优势.本文重点介绍放射性滑膜切除术的作用原理、适应证、药物选择、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情况及并发症与预后等内容.

  • ^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应用研究

    作者:褚洪涛; 王亚南 刊期:2004年第11期

    观察了69例转移性骨肿瘤病人使用89SrCl2治疗后的镇疼效果、不良反应及不同原发病灶所致骨转移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治疗69例病人,有32例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部分骨转移灶缩小、消失;30例有效:疼痛明显缓解且部分停用或减用止痛剂;7例无效.已死亡的39例除7例无效外,其它病人均有疼痛缓解,停止或减用止痛药物,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炎症显像剂^99Tc^m-LVFX的标记与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袁志斌; Keiko; KOYAMA; Tetsuya; Higuchi; Noboru; ORIUCHI; Keigo; ENDO 刊期:2004年第11期

    核医学影像检查对炎症疾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标记抗生素是近来新开发的一类炎症显像剂.本文用Tc标记了左旋氧氟沙星(LVFX),研究其生物分布和动物模型的显像结果.使用酒石酸亚锡作为还原剂,快速标记LVFX.研究了99Tcm-LVFX在炎症动物模型内的生物分布和炎症动物模型注射99Tcm-LVFX后的显像结果.结果表明标记方法简单迅速,标记物稳定.生物分布和...

  • 核素干细胞活体示踪

    作者:丁为民; 何义杰; 田嘉禾 刊期:2004年第11期

    活体示踪干细胞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进入临床应用的重要步骤.在现有的技术中,核医学分子显像不但灵敏性高,而且可以利用细胞内多种分子进行显像而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成为移植后在体追踪干细胞最具潜力的技术.本文结合各种策略核素分子显像近年来的发展和特点,分别简述各种方法活体示踪干细胞的前景.其中,受体显像方法简便,最有可能首先进入干...

  • γ射线密度计传输特性的Monte Carlo模拟

    作者:李正平; 吴瑞生; 阴泽杰; 王胡舰 刊期:2004年第11期

    在主持研制'1600型挖泥船产量测试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欧洲核子中心(CERN)开发的Monte Carlo模拟软件系统GEANT4,模拟分析了放射源准直特性、射线能量等因素对传输特性的影响,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