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麋鹿栖息地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学特征 【正文】

麋鹿栖息地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学特征

作者:张树苗; 刘丹妮; 白加德; 李夷平; 吴越; 陈颀; 常江; 侯文华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北京10007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12
麋鹿   三维荧光   栖息地水体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摘要:应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技术研究了中国7处麋鹿保护区栖息地生活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学特征。结果表明,麋鹿不同栖息地环境中的水质复杂,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异指数为47%~95%。各栖息地水中DOM的吸收系数α(355)在1.84~17.96 m~(-1)之间,吸收光谱拟合斜率S在0.017~0.028 6 nm~(-1)之间,说明水中DOM分子量小,腐殖化程度不高。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辽阳千山呈龙鹿场、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饮水中的DOM以结构比较简单的蛋白类物质为主。天津宁河县七里海国家湿地公园、湖南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和湖北石首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的DOM荧光光谱中类富里酸物质荧光峰明显。各麋鹿栖息地水体的荧光指数FI_(370)、BIX、HIX值分别为1.41~1.87,0.76~1.13和0.45~0.80。湖南东洞庭湖部级自然保护区、湖北石首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水中DOM的外源性输入较高。江苏大丰麋鹿部级自然保护区、辽阳千山呈龙鹿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以内源贡献为主。水源补充方式、麋鹿种群密度以及栖息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差异是造成麋鹿活动区饮水中DOM成分和来源不同的主要原因。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