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环境科学研究 衡水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及治理经验 【正文】

衡水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及治理经验

作者:杨婷; 王自发; 何立涛; 崔延斌; 孙欢欢; 陆芊芊; 陈曦; 赵域圻; 王涛; 雷山东; 王海波; 耿伟; 马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衡水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衡水053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衡水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河北衡水053000
衡水市   污染成因   减排效果   治理经验  

摘要:衡水市作为“2+26”城市中典型的低GDP、高污染城市,其空气质量排名常年处于74个重点城市的后10位.自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工作开展以来,衡水市开展了大量污染成因研究及污染治理工作,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从空气质量变化、排放源、污染物来源解析及气象条件与排放贡献等方面,梳理了衡水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及治理经验.结果表明:①衡水市的空气质量得到较大改善,PM10和PM2.5治理成效明显.2018年衡水市ρ(PM10)和ρ(PM2.5)年均值比2017年分别下降了25.12%和19.73%,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54.84%和51.22%,但O3污染形势逐渐严峻,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由55d(2013年)增至125d(2018年).②相比于2016年,衡水市2017年SO2、NOx、CO、PM10、PM2.5、BC、OC、VOC的排放总量均大幅下降.③2013—2018年导致衡水市PM2.5下降的因素中,气象因素占8.0%,排放源因素占92.0%,说明衡水市通过减排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较为显著.④硝酸盐已经取代硫酸盐成为秋冬季颗粒物二次转化中最重要、占比最高的成分.研究显示,衡水市高ρ(PM2.5)主要以本地排放和临近地区输送为主,为有效控制衡水市PM2.5污染的发生与发展,应采取本地排放控制与“2+26”城市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案.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