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进展

化工进展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杂志简介:《化工进展》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54/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工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进展与述评、研究开发、应用技术、行业动态、节能技术、化工过程与装备、能源加工与技术、工业催化、材料科学与技术、高分子及纳米材料、...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际刊号:1000-6613
国内刊号:11-1954/TQ
全年订价:¥ 226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化工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8
复合影响因子:1.06
总发文量:6780
总被引量:53152
H指数:63
引用半衰期:5.3926
立即指数:0.1
期刊他引率:0.8907
平均引文率:28.8
  • 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多相催化剂的最新进展

    作者:陶桂菊; 何文军; 俞峰萍; 李亚男; 杨为民 刊期:2017年第11期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但我国自给率却长期不高于40%的大宗化工原料。目前工业上生产乙二醇采用的高水比(水和环氧乙烷进料摩尔比)非催化直接水合技术存在能耗高的问题。发展低水比催化水合技术势在必行。立足于催化与失活机制,本文首次详细而深入地介绍了新型树脂类、金属氧化物基、CoⅢ(Salen)基和Sn掺杂的沸石类催化剂,并针对它们各自的缺点...

  • 细颗粒在锥形和平底料仓中的重力卸料特性

    作者:钟佳; 吕慧; 曹贵平; 刘海峰 刊期:2017年第11期

    对细颗粒在料仓内的重力卸料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颗粒粒径和料仓构型对卸料流率的影响,采用高速摄像仪对料仓出口处颗粒的卸料形态进行捕捉,并分析其周期性。结果表明,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颗粒卸料流率受逆向压力梯度和“空环效应”两种因素共同影响,先增大后基本保持恒定。另外,锥形和平底料仓中细颗粒的卸料形态,均随粒径增...

  • 粗糙度对微细通道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CHF)和不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罗小平; 李海燕 刊期:2017年第11期

    分别以去离子水和质量分数为0.3%的Al2O3-H2O纳米流体为实验工质,在水力直径为1.24mm的矩形微细通道内进行饱和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首先运用酸性抛光技术对矩形微细通道的壁面粗糙度进行处理,再采用SFS法获得壁面粗糙度的显微图像,然后借助MATLAB对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从而获得粗糙度分别为25.3、38.7、51.2的3种实验矩形微细通道。对比...

  • 孔隙尺度下超临界CO2驱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作者:姜水生; 赵万东; 张莹; 李培生; 王昭太; 钟源 刊期:2017年第11期

    以咸水层封存二氧化碳(CO2)为研究背景,利用流体体积函数(VolumeofFluid,VOF)多相流模型建立孔隙尺度多孔介质计算模型,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注入到含水多孔介质中的两相运移规律。对比分析了毛细管数、地质封存压力、Sc-CO2注射温度、两相表面张力系数、接触角等因素对两相运移速率以及驱替效率的影响,同时将不同毛细管数下...

  • 挡板的相对曲率对分离器入口局域流场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静; 刘晓亮; 龚斌; 李雅侠; 吴剑华 刊期:2017年第11期

    以立式圆筒体非均相分离器入口处的冲击挡板为研究对象,探究挡板的结构参数——相对曲率K对入口局域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水为介质,在K=-0.15~0.25范围内,利用计算流体力学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研究了凹柱面K>0、平面K=0和凸柱面K<0共3个类型的9种挡板结构入口局域流场的压力和阻力特性,分析了挡板结构对分离器入口受限空间冲击射流的影...

  • 方形管道内壁面微结构对湍流减阻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恩田; 吉庆丰; 庞明军 刊期:2017年第11期

    利用循环管路系统,对方形管道内壁面微结构对湍流减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循环管路系统不同壁面微结构下流动的范宁系数和减阻率。试验采用的肋条结构尺寸为:肋条宽度均为1.0mm,肋高分别是h=0.3mm、0.5mm、0.7mm。试验介质为普通自来水,水温控制在25℃±0.5℃,水平管道内流体流速范围为0.03~1.80m/s。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量...

  • 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变工况运行特性分析

    作者:赵伟强; 李舒宏; 张小松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为了对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进行变工况运行特性分析,采用变频压缩机与电子膨胀阀,搭建了直膨式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实验装置,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在相同工况下进行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比较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验证过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压缩机频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制定了压...

  • 夹点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再压缩循环性能的影响

    作者:曹春辉; 李惟毅 刊期:2017年第11期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回热器的夹点问题,分析了换热器夹点对SCO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热效率、净输出功、不可逆损失和.效率等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膨胀机进口温度和循环压比对SCO2布雷顿再压缩循环的影响,并比较了再压缩循环和简单回热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夹点的位置随着分流比的增大,...

  • 柱状生物质颗粒在回转干馏炉中的运动及导热特性

    作者:张立栋; 韦庆文; 秦宏; 王擎 刊期:2017年第11期

    为探究柱状生物质颗粒在固体热载体(钢球颗粒)回转干馏炉(回转炉)内的运动及导热特性,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柱状生物质颗粒和钢球颗粒在回转炉中的运动和导热;分析了转速和生物质颗粒数量(钢球颗粒数量固定)对颗粒运动和导热的影响;探讨了颗粒在回转炉中的分布规律;用生物质颗粒的平均温度和温度标准差来评价钢球颗粒对生物质颗粒的加...

  • 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曳力模型的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计算液体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

    作者:李新菊; 管小平; 杨宁; 刘明言 刊期:2017年第11期

    采用双电导探针和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对涡轮桨搅拌槽内局部气液分散特性分别进行了实验和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转速对搅拌槽上下循环区局部气含率分布、全槽液相流场和湍动动能的影响。实验表明,转速对上循环区气含率分布的影响大于下循环区,且上循环区气含率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CFD模拟比较了TOMIYAMA曳力模型...

  • 低温烟气有机郎肯循环系统热力性能与经济性的对比分析

    作者:韩中合; 许鸿胜; 范伟; 赵若丞; 王智 刊期:2017年第11期

    以工业低温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两组共4种工质,基于热源参数分别对系统热力性能及经济性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不同工质系统的热经济性与经济性指标的变化,对4种工质的热力性能指标、经济性指标以及最佳工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组工质的净功量和热耗率变化相似且数值接近,但电力生产成本和投资回收期...

  • 稻壳在水蒸气中气化实验研究

    作者:李洪亮; 李金鸿; 李彦豪; 方书起; 陈俊英; 刘利平; 白净 刊期:2017年第11期

    在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水蒸气为气化剂,对稻壳进行热解气化的实验研究,分别考察单因素反应温度(500~700℃)、蒸气流量(7~11kg/h)和进料速率(1.2~3.6kg/h)对产气率及其主要组分(H2、CO、CH4、CO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可提高气化气产率及气体组分中CH4和H2的含量,同时降低了CO2的含量,随温度升高,CO的含量呈先增加再降...

  • 草木灰水溶液改性的天然贫铁矿载氧体的反应性能

    作者:胡晓雨; 金保昇; 王晓佳; 王旭东; 朱小明 刊期:2017年第11期

    化学链燃烧是一种基于CO2零排放理念的无焰燃烧技术,能够提高CO2捕集效率。本文选用一种天然贫铁矿作为载氧体,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CO作为还原气考察了其反应特性。为了减轻载氧体表面的烧结情况,本文提出了采用草木灰水溶液对天然贫铁矿载氧体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载氧体进行短时间、多次数氧化还原循环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器温度对改性前后...

  • 基于微热管阵列锂电池的低温加热性能

    作者:梁佳男; 赵耀华; 全贞花; 叶欣; 迟远英 刊期:2017年第11期

    锂离子电池作为车载动力电池,其充放电性能受到低温环境影响。对低温环境下的锂电池进行加热,升高电池温度,可以提高其充放电容量及可用容量比,改善其充放电性能。为了研究采用新型热管加热的锂电池加热方法对低温锂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影响,本文对不同低温环境下锂电池充放电特性进行测试,并采用新型热管加热的方法对低温锂电池加热,对比其...

  • 江阴市某建筑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数值模拟

    作者:刘广平; 骆超; 龚宇烈; 邱泽晶; 郑鑫 刊期:2017年第11期

    针对江阴市某建筑的地源热泵系统,利用TRNSYS软件,分别模拟不同埋管深度和不同冷热负荷比情况下,运行30年土壤平均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冬夏季供暖空调期内系统性能系数COP及热泵机组部分负荷率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100m埋管深度比60m和80m埋管深度温度波动较小且温降较小,稳定性较好;在分别只满足热负荷和冷负荷需求的情况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