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109/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栏: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专栏:脑网络、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环境科学、体育学

主管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2367
国内刊号:41-1109/N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73
总发文量:2960
总被引量:1398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6.339
立即指数:0.0797
期刊他引率:0.9923
平均引文率:10.1848
  • 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特稿,七篇)——准确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

    作者:吴潜涛 刊期:2006年第04期

    3月4日,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主导价值体系,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时俱进的品格,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华传统美德的承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准确...

  • “八荣八耻”:政策学视角的解读

    作者:罗建平 刊期:2006年第04期

    社会各界在讨论“八荣八耻”时,通常以伦理、道德、价值等学科为视角,学界的讨论视角比较多,诸如政治学、社会学、组织管理学、法学等等。我们认为,从政策学的视角去读解,能够进一步认识提出“八荣八耻”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深刻性和内涵的理论价值性。

  • 荣辱观与道德信仰

    作者:魏长领 刊期:2006年第04期

    从伦理学层面看,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一定要注重加强人们的道德意识,特别是道德信仰的教育和培养。因为荣辱观和道德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联系至少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艰苦奋斗的哲学之思

    作者:郑永扣 刊期:2006年第04期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可是,一谈到艰苦奋斗,不少人总是习惯性地想到吃糠咽菜、啼饥号寒的苦日子。这样一来,似乎现在艰苦奋斗的环境已经没有了。于是,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意义仅仅在于提倡爱惜物力、勤俭节约。固然,生活上的勤俭节约是艰苦奋...

  • 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针对

    作者:张耀灿 刊期:2006年第04期

    荣辱观就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用光荣和耻辱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价值、促进人们履行社会义务而形成的理性化的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光荣与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态度。在十届四次政协会议期间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只有全面分析它的现实针对性,才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它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作者:詹万生; 宁武杰 刊期:2006年第04期

    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在这个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梳理传统文化中有关荣辱观的思想内容,对深化荣辱观教育的思想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中国传统荣辱观及其启示

    作者:刘太恒 刊期:2006年第04期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特别注重荣辱观念树立的优良传统。认真研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将有力地推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

  • 论戴震对朱熹始终如一的态度

    作者:徐道彬 刊期:2006年第04期

    戴震与朱熹同出于徽州,又各领时代风骚。程朱理学受到统治者和理学家的大力提倡,却遭到戴震的猛烈攻击。有人认为,戴震早期是程朱理学的信徒,晚年转而攻击理学,是忘本。我们在考察戴震评价朱熹的大量具体材料后认为,学界对戴震与朱熹理欲观的对立方面注意太多,未能看透戴震对朱熹的态度是真正地“批判与继承”,所以造成了学术理解上的视...

  • 赵纪彬对先秦推类思想的研究

    作者:张晴 刊期:2006年第04期

    赵纪彬运用历史分析方法,研究了推类思想和逻辑规律思想在先秦的发生和发展,对先秦逻辑的理论特点和成因作了较为准确的说明,初步揭示了秦以后中国古代逻辑逐步衰亡的原因。

  • 论许衡对宋明理学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兼与许衡理学无“进境”说商榷

    作者:李景旺 刊期:2006年第04期

    作为元学宗师,许衡从宋末元初的社会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宋学的理论成果,不但突破了程朱理学的局限,兼取朱陆,开和会朱陆之先河,还提出了治生学说,使理学摆脱了理论清谈,成为经世致用的学说,开启了理学向实学发展的方向,许衡创造性地发展了宋明理学的理论。

  • 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劳动时间观念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作者:胡绪明 刊期:2006年第04期

    通过对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不同状况来描述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论域。对劳动时间的关心程度与人的自由个性发展状况的内在关联,恰恰构成了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之本质区别和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价值理想在于实现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对劳动时间的关注,并且通过占有自由劳动时间而达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 简论文化生产力理论认定的价值地位

    作者:崔琰 刊期:2006年第04期

    “文化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内容的丰富与发展,最能切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在整个生产力诸多因素系统中居于决定性的地位。

  • 从认识论到知识学——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认识论及其科学观的批判

    作者:铁省林 刊期:2006年第04期

    哈贝马斯认为,自近代以来认识论的发展是实证主义的知识学取代认识论。认识论从事于认识的批判,解答认识可能性问题,而实证主义知识学则局限于经验科学的方法论,将知识与科学等同起来,取消了认识的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陷入了唯科学主义和虚假的客观主义。哈贝马斯从认识对自身的反思入手,揭示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批判了实证主...

  •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视域中的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罗子俊 刊期:2006年第04期

    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结构性特征。和谐社会建设应当是在公共精神的引导下,做到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制衡与互动,形成和谐关系;同时,政治国家依法运用其公共权力,对公民社会内部所存在的压迫性进行干预,使公民社会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 布什政府的“民主改造”战略探析

    作者:颜剑英 刊期:2006年第04期

    “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价值的力度。布什政府借“反恐,,之机,向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所谓的“流氓国家”与“失败国家”实施“民主改造”战略,不但采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对这些国家进行“政权变更”,而且企图主导它们的“国家建设”进程。布什政府的“民主改造”战略本质上是为美国霸权服务的,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