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6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1-1109/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栏: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专栏:脑网络、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化学与环境科学、体育学

主管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2367
国内刊号:41-1109/N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6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河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73
总发文量:2960
总被引量:13988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6.339
立即指数:0.0797
期刊他引率:0.9923
平均引文率:10.1848
  •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

    作者:郑元景; 余章宝 刊期:2005年第03期

    马克思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践特质内在地含有对现代性的批判向度和建设向度.马克思对支撑着现代性的理性、主体和历史终结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批判,并在共产主义这一制度安排下得到扬弃和重建.

  • 论马克思对“社会正义”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曹玉涛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批判,其目的一是为了揭露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本质,二是为了同庸俗社会主义的抽象正义观划清界限.马克思的批判有其伦理基础,但与那种抽象的正义观根本不同,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同时,还正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正义.

  • 卢卡奇:从自然辩证法到历史辩证法

    作者:杨国斌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研究中,通过对历史概念的重新阐释,借助于'总体性'范畴,卢卡奇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走向总体性历史辩证法.他的早期历史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重建有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论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作者:杨仁忠 刊期:2005年第03期

    近年来,'市民社会'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语.但是,由于它是一个源自西方的历史性概念,在历时态上它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在共时态上它的概念所指也因学科领域(如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不同而有着很大差别.因而,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具体规定就很难具有普适性,致使这一概念的使用却随着不同学科和不同观点之间讨论...

  • 试论延安时期的科技思想及其历史特点

    作者:张敏卿 刊期:2005年第03期

    延安时期,根据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时展的要求,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这些思想充满了浓郁的革命年代的历史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科学技术观的集中体现.的科技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而且也对中国共产党人以后科技思想和政策的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我国物流领域研发状况的科学计量分析

    作者:谢彩霞 刊期:2005年第03期

    本文以中国期刊网题录数据库收录的4853篇物流科技论文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物流科技论文及关键词增长状况、论文期刊分布、作者产出能力,以及论文的机构分布状况进行计量分析,从文献成果计量角度揭示出1994-2002年九年间我国物流科技领域的迅猛发展态势.

  •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归纳问题

    作者:倪荫林; 吕红俊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世界的自组织演化使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一定范围内的事物具有同一性或同构性,这为归纳正确提供了客观根据.人在系统发展中形成的能力,尤其是实践--理性分析--修正能力,可以使人具体地实现正确归纳.随机性、不确定性只是相对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的能力而言才有意义.在人类的无限发展中,人可以对事物作出正确归纳.

  • 邓小平对农业现代化理论的历史贡献

    作者:蒋淑晴 刊期:2005年第03期

    邓小平在农业现代化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他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科学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把"两个飞跃"视作我国农业发展的体制模式依托,强调科技现代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农业与工业关系中,强调农业和工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精神动力思想探析

    作者:邓磊 刊期:2005年第03期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邓小平十分重视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创造力,他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同社会主义利益、祖国利益有机结合的民本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原动力,他关于坚...

  • 论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文化价值

    作者:万是明 刊期:2005年第03期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在文化价值,突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深远意义.它消除了传统发展观上经济和文化的对立,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了人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协调发展,开拓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空间;全面营造和谐社会,要求文化事...

  • 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

    作者:袁本文 刊期:2005年第03期

    党的执政能力一般是指通过合法的途径在国家权力中占主导地位并凭借国家权力将自己的治国主张贯彻于国家政务管理过程中的活动能力.执政能力的主体不是党组织,而是通过合法方式进入国家权力机构的党的代表,党的领导与党的执政含义不能等同.党要提高执政能力,需要提高制定法律法规并运用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能力,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增强党...

  • 从政策到法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依据的转型

    作者:李贵敏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经历了从主要依靠政策到既依靠政策又依靠法律,再到主要依靠法律的转变.执政依据的转型要求共产党树立依法执政意识,完善立法,加强干部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处理好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保持政策的合法性.树立依法执政意识是实现转型的基础,完善立法是实现转型的前提,加强教育,增强干部法制观念是实现转型的关键,建...

  •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与影响

    作者:杨宝兰 刊期:2005年第03期

    政治合法性关系到政治秩序持久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已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这种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沟通不畅.因此政治沟通对政治合法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治沟通与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府绩效等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健全政治沟通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制度保障和文化...

  •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构与权力监控资源的整合——以民法的权力制约功能为视角

    作者:邹玉政 刊期:2005年第03期

    权力制约的制度建构必须充分调动全社会的权力监控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方能实现.民法的功能不仅在于为现代市场经济提供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私法的民法亦具有潜在的权力制约功能.当代中国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现实上的分离构成了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社会基础,民法权力制约功能的现实依据在于民法理念的更新,民法内在的民事规范、民事权利、民事责任三...

  • 现阶段我国税制改革的思路

    作者:林桢 刊期:2005年第03期

    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一次全方位、根本性的改革,是税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现行税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税制结构不合理、税收负担不公平和计税基础不够宽等.结合我国现阶段税制运行的实际情况,借鉴最适课税理论的思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应当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即调整间接税与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