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杂志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235/T,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混凝土与组合结构、风工程、地震工程、结构材料性能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国际刊号:0367-6234
国内刊号:23-1235/T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54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23
复合影响因子:1.94
总发文量:3817
总被引量:32746
H指数:46
引用半衰期:5.1731
立即指数:0.0279
期刊他引率:0.9513
平均引文率:8.2328
  • 梯度曝气SBR除磷亚硝化颗粒处理生活污水

    作者:张杰; 李海玲; 李冬; 刘博; 李帅; 曹美忠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实现生活污水中总磷和有机物的去除,同时实现部分亚硝化,在常温条件下(17~19℃),采用SBR反应器接种配水培养的强化生物除磷颗粒污泥,对生活污水的除磷亚硝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水启动的强化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经过27d的培养可以实现生活污水除磷,出水总磷(TP)质量浓度达到1mg/L以下,厌氧释磷量/厌氧COD去除量(ΔρTP/ΔρCOD)达到0.3;采取前90...

  • 封面图片说明

    作者:倪凌峰(文/图); 王亚宜(文/图) 刊期:2019年第08期

    封面图片来自本期论文“基于群体感应猝灭理论的MBR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是描述群体感应猝灭技术原理及其3种主要实现形式的示意图.膜生物污染问题大幅增加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在运行和维护过程的额外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高效及稳定运行的主要瓶颈.基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理论的群体猝灭(quorum quenching,QQ)...

  • 基于部分硝化的不同曝停频率下脱氮性能的比较

    作者:李冬; 郭跃洲; 劳会妹; 曹美忠; 张杰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研究相同曝停比且不同曝停频率下系统脱氮性能及氮素的变化,在室温下(18~20℃),接种实验室培养成熟的亚硝化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用时控开关控制周期内曝气/停曝时间为:2min∶2min,4min∶4min,10min∶10min,30min∶30min,120min∶120min,对反应器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曝停频率下的污泥系统均可以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系统...

  • 污泥厌氧发酵物强化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作者:袁悦; 刘瑾瑾; 彭永臻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降低使用污泥厌氧发酵物作碳源时的成本,以及简化使用步骤,研究将既不进行发酵液与污泥的分离,也不去除副产物氮和磷的污泥发酵物直接作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碳源的可行性.以实际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将不同量的污泥碱性发酵物(0,20,50,100,200mL,对应的SCOD质量依次为0,79,198,396,792mg)作为生物反硝化脱氮和厌氧释磷的碳源,考察脱氮...

  • 活性污泥长期好氧饥饿下的微生物种群结构演化

    作者:刘文龙; 刘超; 沈琛; 李夕耀; 彭永臻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考察好氧饥饿环境对活性污泥硝化及除磷性能的影响,研究活性污泥在长期好氧饥饿条件下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以具有良好硝化和除磷性能的活性污泥为实验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考察活性污泥好氧饥饿处理3,7,14和30d后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及差异.结果表明:好氧饥饿时间越长,活性污泥硝化及除磷性能所受的影响越大,污泥的种群结构...

  • 季铵盐/纳米银灭活水中细菌效能研究

    作者:马占芳; 隋铭皓; 袁博杰; 芦洪涛; 王菁宇; 吕艳宁; 王禹静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研发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消毒材料,利用壳聚糖季铵盐对纳米银进行表面修饰,制备出具有复合抗菌能力、表面呈正电性的季铵盐/纳米银(QCS/nAg)抗菌材料.以大肠杆菌为主要目标细菌,以表面接近中性、负电性的纳米抗菌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银PVP/nAg、柠檬酸盐/纳米银Citrate/nAg)为参比,对QCS/nAg灭活水中细菌活性进行研究,并对QCS和nAg在QCS/nAg...

  • 三维电催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构建及降解布洛芬效能

    作者:冯岩; 龙莹莹; 王中伟; 刘霞; 周波; 齐晶瑶; 于衍真 刊期:2019年第08期

    针对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中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难降解PPCPs类有机物降解效能较弱、结构复杂和活化能高等问题,构建三维电催化曝气生物滤池(TDE-BAF),并用其处理城市污水中以布洛芬为代表的难处理PPCPs类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TDE-BAF对布洛芬的去除效能明显比BAF高,在水温(21.14±0.05)℃、COD(86.82±3.40)mg/L、TOC(27.56±1.08)mg/L、布洛芬...

  • 活性炭纤维/泡沫镍阴极的电化学工艺除藻效能

    作者:向平; 连慧兰; 王韬; 江雨竹; 薛英浩 刊期:2019年第08期

    蓝藻爆发问题长期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此,发展有效的技术控制和减少藻类的繁殖尤为迫切.以钛基铂电极(Pt/Ti)为阳极,活性炭纤维/泡沫镍电极(ACF/Ni)为阴极,通过考察阴极材料(ACF/Ni和不锈钢)、铁投加浓度及价态对电化学除藻的影响,探究Pt/Ti-ACF/Ni-Fe^2+电化学体系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当Fe^2+投加浓度为0.05mmol/L、电流密度为5...

  • 臭氧降解低浓度四溴双酚A及生物毒性控制

    作者:韩琦; 董文艺; 王宏杰; 马航; 宋欣; 田宇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考察臭氧氧化技术对水中低质量浓度四溴双酚A的降解和毒性控制效能,利用臭氧反应装置研究不同pH和臭氧投加量条件下四溴双酚A(质量浓度为0.15mg/L)的降解效果,考察反应过程中水样的急、慢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变化规律及控制效果,分析毒性变化内在原因,并提出可能性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7.0、臭氧投加量为0.12mg/L,四溴双酚A可被完全降...

  • 磁改性海泡石催化过二硫酸盐降解双酚A

    作者:徐西蒙; 宗绍燕; 刘丹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采用共沉淀法合成海泡石负载纳米Fe3O4催化剂,催化过二硫酸盐去除水中双酚A(BPA).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气吸脱附仪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不同温度和溶液pH对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催化剂和过硫酸盐投量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催化...

  • 光照强度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影响

    作者:高静思; 王茂伟; 汪小雄; 朱佳; 董文艺 刊期:2019年第08期

  • 基于水资源分异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的生态功能区划——以哈尔滨市辖区优控单元为例

    作者:李哲; 王立; 马放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提高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辖区优先控制单元的水资源科学管理能力,采用SWAT模型对水资源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年内汛期与枯水期径流占比分别为56%和16.1%,径流年际变化范围为725~2872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20m^3/s,研究区月降水量在6月和8月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水资源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丰/平/枯年份...

  • 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作者:张许诺; 赵英; 郭亮 刊期:2019年第08期

    水生态功能的合理分区充分体现了“分级、分类、分区、分期”的水环境管理思想,是开展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在综合调查分析松花江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水生态因子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松花江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以ArcGIS软件为平台,运用数据融合技术,对松花江流域的生境维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

  • 基于Bayesian-LSSVM和残差修正的用户短期需水量预测

    作者:吴珊; 宋凌硕; 侯本伟; 寇晓霞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有效改善供水管网短期需水量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在短期需水量预测模型基础上叠加残差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建模方法.首先采用贝叶斯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Bayesian-LSSVM)建立管网用户需水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BL模型),得到需水量预测初始值;对BL模型得到的需水量预测初始值的残差序列,构建基于贝叶斯最小二乘支持向...

  • 寒冷地区高天然有机物水库水源水消毒工艺

    作者:姜旭; 张岐伟; 纪峰; 崔崇威 刊期:2019年第08期

    为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以东北某寒冷地区低温、低浊、高色度、富含天然有机物磨盘山水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消毒方式,如液氯、次氯酸钠和氯胺研究其在常规净水处理工艺中的消毒方法.结果表明: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会导致三氯乙醛的生成;然而,采用氯胺消毒,当次氯酸钠和硫酸铵的投加比例为4∶1时(2mg/L∶0.46mg/L),能够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