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杂志简介:《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1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3-1208/T,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电气及自动化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数学、物理、管理工程。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国际刊号:1007-2373
国内刊号:13-1208/T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17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2
复合影响因子:0.83
总发文量:1463
总被引量:6287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4.7759
立即指数:0.0187
期刊他引率:0.9895
平均引文率:7.3563
  • 不同形状微带贴片天线性能比较

    作者:王英东; 张立娟; 刘芳焕; 赵全明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介绍了一种可应用于C波段的耦合微带贴片天线.微带贴片天线的辐射贴片形状多种多样并且对天线的各项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变辐射贴片形状,设计等面积正六边形、三角形、圆形3种常规贴片天线并分析比较了贴片形状对于天线性能的影响.所设计的天线采用叠层结构和微带线耦合馈电,使得天线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善.采用基于有限积分法的CST Microwave ...

  • 基于半监督核均值漂移聚类的地震相识别研究

    作者:郝茜茜; 周亚同; 任婷婷 刊期:2017年第06期

    地震相识别是根据地震数据内部结构,将之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结构单元.本文研究基于半监督核均值漂移聚类的地震相自动识别算法,有效结合了半监督学习和核均值漂移聚类的优势,不用人为给定聚类个数,并且在聚类过程中方便引入少量地震相先验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地震相识别的准确性.理论数据聚类展示了该算法对地震相中的多个结构单元识别准确度较高....

  • 基于PCNN的图像最佳二值分割实现

    作者:白明; 王莉; 苏彦莽; 高振斌 刊期:2017年第06期

    设计了一种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结合最小交叉熵理论的图像二值分割算法,可提高监管码识别过程中字符图像二值分割的准确度,并适合于在FPGA上实现.根据不同灰度图像点火时刻不同的特性,使用PCNN算法对图像进行迭代处理,并计算每次处理后的交叉熵.再利用最佳分割图像与原图像的交叉熵最小的理论,确定最佳迭代处理次数,从而得到最佳的二值分割...

  • 电网电压下自动转换开关电磁机构动态特性及最佳合闸相角分析

    作者:田海波; 苏秀苹; 李健 刊期:2017年第06期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电磁机构起着将线圈内部的电能转换为机构的机械能的作用.电网电压的变化和不同的合闸相角对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TSE)电磁机构的动态特性影响很大,以某型号PC级一体式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为研究对象,利用虚拟样机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电压幅值和不同合闸相角下产品的电流特性,速度特性和时间特性.分析了动铁心吸合时的速度给出...

  • 基于多尺度多特征的显著性区域检测

    作者:侯向丹; 刘晓曼; 刘洪普; 连珂 刊期:2017年第06期

    针对目前大多数显著性检测方法显著性区域轮廓不明显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多特征的显著性区域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基于改进的八邻域算法和基于熵率的超像素分割方法,获取到不同尺度下图像的亮度特征、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从而使显著性区域的轮廓更明显.该算法在MSRA-1000、ECSSD、THUR15K 3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并与现有的8种算法(FT...

  • 基于NSGA-Ⅱ算法的爬楼轮椅座椅调节机构多目标优化

    作者:范柳彬; 曹东兴; 鲁建军; 贾利想; 李灿 刊期:2017年第06期

    爬楼轮椅的座椅调节机构为一新型两自由度交叉四连杆机构,为了降低其动作过程中座椅所需驱动力矩即力矩性能,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即舒适性能,增大座椅的工作空间即工作性能,需要对机构进行优化.由于机构杆件尺寸对上述性能会产生影响,为了得到最优的尺寸参数,对其进行运动学和动态静力学分析,建立了各性能与机构尺寸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构建了机...

  • 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侧碰安全性优化

    作者:李梦琦; 范慕辉; 郄彦辉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解决某轿车不满足侧面碰撞(侧碰)法规要求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模拟与实车碰撞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侧碰安全性能.首先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其侧碰仿真模型,并进行传力路径和假人胸部压缩量灵敏度的综合分析,筛选对侧碰安全性影响程度较大的零部件;其次采用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方法建立响应面近似模型,以关键部件的材料和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B...

  • 钛表面微弧氧化TiO2/HA复合层的制备

    作者:王晓琳; 张贤琳; 马建威; 李宝娥; 李海鹏; 刘世敏 刊期:2017年第06期

    为提高钛植入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对钛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在钛表面生成了不同形貌的羟基磷灰石(HA).在氧化时间、频率和占空比一定,电解液中钙磷比为2时,通过对不同电压微弧氧化后钛表面的氧化层进行SEM、EDS、XRD、粗糙度和接触角检测,分析电压对氧化层的形貌、元素、物相组成、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的影响;对不同电压、电流、电解液浓度微...

  • GCr15钢表面粉末包埋渗铝工艺研究

    作者:谢欢; 于立新; 马瑞娜; 赵雪; 杜安; 范永哲 刊期:2017年第06期

    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GCr15高碳钢固体粉末包埋渗铝后渗铝层表面、截面及厚度的影响.通过调整渗铝温度、时间、Al粉含量、NH4Cl含量来观察渗铝后试样表面状况,以确定最佳渗铝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渗铝层截面的微观形貌;利用测厚仪测量渗层的厚度值.结果表明:随渗铝温度的升高、渗铝时间的延长以及Al粉含量的增加,渗铝层的厚度均呈现先...

  • BM理论优化计算在Ti-49.8Ni合金Ⅱ型孪晶马氏体相变中的应用

    作者:孙颖; 苏慧; 许长庆 刊期:2017年第06期

    针对原始马氏体相变晶体学唯象理论中Bowles-Mackenzie理论存在的计算过程复杂的不足,提出了利用矢量的旋转操作来对其进行简化的改进方法,该方法使计算过程更简洁直接.利用该方法对Ti-49.8Ni合金〈011〉Ⅱ型孪晶中从B2到单斜B19'的马氏体相变的惯习面、切变方向、宏观形变量进行了计算,计算出的马氏体惯习面与Matsumoto所得实验值非常接近,偏...

  • 一种含氟光引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作者:梁爽; 杨永登; 加宇翔; 王家喜 刊期:2017年第06期

    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Irgacure 2959反应形成的端异氰酸酯与全氟烷基乙醇(PFA)反应制备了一种含氟的光引发剂(2959-IPDI-PF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其紫外光裂解过程,用实时红外光谱探讨了2959-IPDI-PFA引发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聚合的光固化反应的动力学....

  • NaA/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作者:李银辉; 任艳梅; 乔申; 毕乐耘; 王姝人; 陈建新 刊期:2017年第06期

    以NaA、硫酸氧钛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NaA/TiO2复合材料.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NaA/TiO2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NaA/TiO2质量比、NaA/TiO2的投加量和pH值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NaA/TiO2质量比为1∶5、NaA/TiO2的投加量为50 mg/m L、pH值为4时,NaA/TiO2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最好.NaA/TiO2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依次为...

  • 湍流聚并室内细颗粒物聚并的数值研究

    作者:张书斌; 李佳; 李阳; 杨历; 陈占秀 刊期:2017年第06期

    湍流聚并技术是脱除细颗粒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1种新型三维湍流聚并室内细颗粒物的湍流聚并特性,比较3种不同聚并室的团聚效果,得出第3种聚并室团聚效果最好.对第3种聚并室分析了细颗粒物的颗粒相体积分数、入口颗粒粒径以及流速对细颗粒湍流聚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并效果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提高;在入口颗粒体积分数...

  • 分户热计量地板供暖系统房间位置对室温及耗热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春华; 赵红霞; 夏国强; 朱宇光 刊期:2017年第06期

    引用基因房间的概念,将建筑中每个热用户看作是建筑能耗中的最小空间单元.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基因房间对整个建筑供暖代表温度影响程度的计算模型,并通过某典型建筑2015/2016年度供暖季采集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房间在建筑中的位置不同,对室温、耗热量以及整个建筑供暖代表温度的影响不同.处于内侧的基因房间对建筑供暖代表温度影响较大,...

  • 装配式梁桥整体托换装置及瞬态冲击效应研究

    作者:黄海新; 李晓迪; 程寿山; 韩立中 刊期:2017年第06期

    针对桥下改造空间受限的装配式梁桥给出了一种刚柔支撑的整体托换装置,重点就装置中移动横梁与混凝土梁体移动瞬间的冲击效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能反映两梁体间相互关系和摩擦系数的结构动力学方程,从理论上明确了上部滑道动静摩擦系数比值0.5是移动横梁能否追上下部待拆梁体的临界点,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给出了混凝土梁体吊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