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UPL Journal

杂志简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2005/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题研讨 我国反垄断法的修改与完善、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法学论坛、域外法苑、评案论法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国际刊号:1008-4622
国内刊号:31-2005/D
创刊时间:1998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56
复合影响因子:1.69
总发文量:1177
总被引量:13384
H指数:43
引用半衰期:5.9808
立即指数:0.2024
期刊他引率:0.9752
平均引文率:33.5357
  • 系统论宪法学

    作者:陆宇峰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专题导引】 近年来,一批中国学者将社会系统理论引入法学研究,并产出了丰硕成果。今天,“系统论法学”这个难以从语义上清晰理解的称谓,已是具有相当识别性的法学学术标签。系统/环境、结构/功能、功能/成效、代码/纲要、媒介/形式、运作/认知、规范性预期/认知性预期、自我指涉/异己指涉、观察/二阶观察、自我描述/外部描述、偶联性/双重偶联...

  • 宪法的社会学启蒙——论作为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结构耦合的宪法

    作者:泮伟江 刊期:2019年第03期

    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争论的焦点是宪法的政治性与法律性的关系问题,而系统论宪法学揭示现代宪法是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的结构耦合,宪法同时具有政治性与法律性的双重属性。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都是功能分化的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子系统,分别在现代社会中执行化约全社会的剩余复杂性与稳定规范性预期的功能,也各自按照有权/无权、合法/非法的二值代...

  • 宪法学的系统论基础:是否以及如何可能

    作者:李忠夏 刊期:2019年第03期

    宪法学在中国面临着一场理论危机,传统的宪法教义学受到挑战,而作为挑战者的政治宪法学、社科法学(法社会学、法律的经济分析等)也难以令人满意。跳出事实与规范二分的传统窠臼,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透视宪法的社会功能,可能为相关宪法决定提供论理基础。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解决社会学与法学知识取向的严重错位,作为社会描述的社会系统论...

  • 建构地认识宪法:一个系统论宪法学的视角

    作者:曹勉之 刊期:2019年第03期

    既有的宪法学流派之争围绕方法论展开,没有反思各自的认识论基础。各宪法学流派都在建构地认识宪法:宪法教义学侧重知识和技术的规训,政治宪法学侧重主权国家治理的历史化,而司法政治过程研究则侧重事实与规范的相互建构。系统论宪法学提出了一套贴近全球社会转型的替代认识框架:功能分化的多重意义脉络。据此观察,聚焦经济转轨、社会平权和发展...

  • 论现场直播的“固定”

    作者:王迁 刊期:2019年第03期

    电影作品只有“摄制在一定介质上”才能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这明显属于对“已固定”的要求。在为修改《伯尔尼公约》召开的斯德哥尔摩外交会议上,各国对是否应将“已固定”规定为“电视作品”受保护的条件而展开的讨论,说明多数国家并不认为现场直播的连续画面在被他人转播时已被固定。美国《版权法》将“随录随播”的现场直播视为“已...

  • 网络诽谤刑法规制的合宪性调控--以2014-2018年间的151份裁判文书为样本

    作者:郑海平 刊期:2019年第03期

    从近年来的151份裁判文书的情况来看,我国《刑法》第246条关于诽谤罪的规定确实对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至少在一部分案件中,此种限制有违反宪法的嫌疑。法院在将《刑法》第246条适用于网络诽谤案件时,应当考虑《宪法》言论自由条款的影响。若要认定被告人在网络上言论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应该要求控方以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被告...

  • 信息技术能力的阶层分化与弱势保护

    作者:刘诗琪 刊期:2019年第03期

    因信息技术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信息技术不平等,与城乡、区域、代际、阶层等不平等相互交叠,形成对部分群体的权利排斥和限制。在理论上应确定技术能力作为信息技术平等的元点,据以确证资源配置是否导致技术能力弱势这一判断基准,厘清信息技术资源的市场化分配与基于平等的立法干预的界限,为立法在回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不平等时提供...

  • 从法教义学到法理学--兼论法理学的特性、作用与功能局限

    作者:王夏昊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为了保证法律独特社会功能的实现,法律实务或实践必然地需要法教义学。法教义学是关于特定国家现行有效实在法的知识与理论体系,它主要体现为那些并立的(应用)部门法学。作为独立科学的法教义学,在逻辑上必然地预设并需要将各个部门法教义学建构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即“法理学”。法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二,一是存在于各部门法教义学之上诸概念...

  • 论民法视域中的法律规避行为--以"民生华懋案"为例

    作者:张新 刊期:2019年第03期

    司法实践中,对法律规避行为的识别习惯流于“表象”,导致大量行为被认定为法律规避,但其中诸多与规避行为无涉,或可归入意思表示解释范畴,或可归入虚伪行为领域。法律规避行为之构成须满足当事人之间存在真实意思或合意、行为不符合规范之要件、实现相同经济上效果、违反规范意旨四项要件。效果论上,“避法行为都是无效行为”是一个伪命题,在避...

  • 无权人对善意相对人责任之析分--以《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的解释为中心

    作者:潘重阳 刊期:2019年第03期

    现有的《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解释方案未能填补“隐藏的漏洞”,需通过确定无权人责任性质以探寻新的解释路径。非善意无权人承担的是侵权责任,善意无权人承担的是法定特别责任。因此,《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应当被解释为指示适用性规范与请求权创设规范的混合:既指向侵权责任,又创设了善意无权人的法定特别责任。由于侵权责任和法定特别责...

  • 同种漏罪并罚制度的问题及修正

    作者:袁林; 姚万勤 刊期:2019年第03期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的同种漏罪并罚制度,不仅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法律平等适用原则,而且存在可能突破法定刑的上限和放纵犯罪人的情况,由此造成该制度溢出的负面效应明显,不能有效地保障犯罪人的人权。对此,需要通过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路径予以完善。具体而言,在实体法上可以通过刑法解释明确《刑法》第70条的“其他罪”只限于不同种...

  • 论证明责任分配视域下民法典的规范构造

    作者:刘小砚 刊期:2019年第03期

    我国民法规范在分配证明责任的过程中,出现了将同一要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给双方当事人等不同程度的适用失灵。对此,应摒弃依靠法官自由裁量以及学说解释论的解决路径,确立立法论之解决路径。于宏观向度上,立法者应以对话哲学与交往行为理论为根基,构造请求权规范分层体系;于微观向度上,立法者应以民法基本原则以及诉讼法中的进攻者原则、抽象...

  • 反思印证:"亚整体主义"证明模式之理论研判

    作者:谢澍 刊期:2019年第03期

    自“印证证明模式”提出以来,即占据了极高的话语权重,但凡论及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印证”便是必须回应的理论焦点。但作为证明方法之经验总结的“印证”,在与证明模式理论产生勾连之后,却带来一定程度的误解。将“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作为理论框架,进而对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进行研判,或许更适合当下之中国语境。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应...

  • 拦留:《南部档案》所见清季地方社会中的纠纷解决

    作者:吴佩林; 李增增 刊期:2019年第03期

    清代地方档案是我们深化法制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借由《南部档案》及其他文献可知,“拦留”是清季四川南部县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在川省较为普遍,而且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其渊源可追溯至元代。它如同一个“缓冲带”,缓解了双方的冲突,解决了当事人的困境,使得调解尤其是再次调解得以顺利进行,大量纠纷因此得以解决,这也是清代地方运作机制中国...

  • 形象塑造与知识生产:晚清域外日记中的英国议会(1866-1885)

    作者:汪强 刊期:2019年第03期

    英国议会知识在晚清传播过程中,甲午之前有众多语词表达议会之意,甲午之后逐渐固定为议会(或议院)。议会(或议院)是“集体”选择的结果,它的流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亦与晚清士人域外日记中描述、塑造的议会形象有紧密关系。西游的晚清士人在出国前已经具备一些源于文本阅读的议会知识,他们到达英国后,观看议会建筑“景观”、议会议事场景,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