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核动力工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158/TL,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专栏、核动力技术创新专栏、核电厂运行维护专栏

主管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主办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国际刊号:0258-0926
国内刊号:51-1158/TL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9
复合影响因子:0.35
总发文量:2732
总被引量:10307
H指数:25
引用半衰期:5.8077
立即指数:0.0054
期刊他引率:0.8813
平均引文率:6.3514
  • 采用空间区域分解并行IRAM算法求解中子输运/扩散方程及其共轭方程的高阶谐波

    作者:吴文斌; 罗琦; 于颖锐; 李庆; 姚栋 刊期:2017年第S2期

    中子输运/扩散方程及其共轭方程的高阶谐波在堆芯功率扩展、稳定性分析、敏感性与不确定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空间区域分解并行计算及多群多区域耦合PGMRES算法,应用隐式再启动Arnoldi算法求解中子输运/扩散方程及其共轭方程的高阶谐波,采用IAEA3D扩散基准题、一维两群两区平板输运问题以及二维C5G7基准题进行数值验证。数...

  • 非均匀辐照环境下燃料组件变形的初步数值模拟

    作者:粟敏; 李垣明; 陈平; 王浩煜; 蒲曾坪; 齐敏; 朱发文 刊期:2017年第S2期

    以典型17×17燃料组件为研究对象,考虑非均匀快中子环境、材料辐照效应等因素,基于一定的假设与简化,初步实现了燃料组件整体辐照变形的三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较大快中子注量和快中子注量梯度作用下,燃料组件仍具有较低的整体应力水平,但其引起的燃料组件辐照变形会对控制棒落棒和燃料组件装卸造成一定影响。

  • KYCORE程序中子输运计算的改进

    作者:唐霄; 李庆; 柴晓明; 涂晓兰; 王侃 刊期:2017年第S2期

    KYCORE程序是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开发的二维组件计算程序KYLIN-2基础上开发的三维堆芯数值计算程序,其中中子输运部分采用径向特征线方法(MOC)与轴向离散坐标法(SN)直接角通量耦合的方法实现高精度计算,并通过粗网有限差分方法(CMFD)加速实现快速收敛。KYCORE程序因为计算流程的简化,导致可能出现不收敛,因此在计算方法和网格划分上做了改进...

  • FCM燃料辐照-热-力耦合性能数值研究

    作者:唐昌兵; 李文杰; 陈平; 李垣明; 周毅; 李伟 刊期:2017年第S2期

    使用ABAQUS软件编写相应的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初步建立了全陶瓷微封装燃料(FCM)的辐照-热-力耦合性能模拟方法,采用该数值方法对TRISO燃料球的堆内性能进行了模拟,并与程序BISON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对FCM燃料的辐照-热-力耦合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FCM燃料芯块的温度分布与力学分布均表现出较强的非均匀性,...

  • 子通道分析矩阵算法的无向图分区方法

    作者:明平洲; 潘俊杰; 安萍; 芦韡; 刘东; 余红星; 孙玉发 刊期:2017年第S2期

    子通道分析软件CORTH在全堆芯栅元级别的粒度下采用结构化网格矩阵算法对总焓守恒控制方程和动量守恒控制方程进行求解,现阶段引入并行增强其计算效率。由于系数矩阵具备稀疏对称性,可以转换为无向图下的分区算法进行研究,取得最小化通信体积、计算量和负载均衡的目标。通常该问题为非线性问题(NP问题),在子通道分析应用场景下对比讨论了几种典...

  • 全长尺寸5×5格架棒束通道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作者:李权; Avramova; M; 刘洋华; 郑美银; 赵艳丽; 陈杰; 焦拥军; 于俊崇 刊期:2017年第S2期

    采用两相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的方法,对全长尺寸格架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模拟得到的棒束通道中心4个子通道的平均空泡份额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发现,在高空泡份额区域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在低空泡份额区域,计算值略高于实验值。两相CFD方法模拟得到了棒束通道内空泡份额的详细分布,观察到格架上游空泡份额集中在加热棒的...

  • 基于CFD的燃料组件上管座阻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魏宗岚; 杜思佳; 王啸宇; 吴广皓; 刘松涛; 张渝 刊期:2017年第S2期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对燃料组件上管座内冷却剂的流动进行数值研究,形成了上管座阻力特性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整体水力学实验中上管座阻力系数实验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基于CFD对燃料组件上管座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说明了阻流塞是实验测量结果与参考数据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上管座阻力系数的取值建议。

  • U3Si2-Al燃料肿胀特性研究

    作者:郭子萱; 李垣明; 吕亮亮; 粟敏; 辛勇 刊期:2017年第S2期

    基于扩散动力学建立了辐照条件下U3Si2-Al反应层生长模型和燃料肿胀模型,并结合中国工程试验堆(CENTER)燃料辐照试验数据,验证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反应层生长模型与现有辐照后测量数据的符合程度较好,可用于U3Si2-Al弥散燃料肿胀特性计算;燃料肿胀模型对于预测CENTER燃料元件的肿胀率具有保守性。

  • 基于图像算法的棒束通道流动交混研究

    作者:王啸宇; 谭思超; 杜思佳; 张渝; 魏宗岚; 刘余; 邓坚 刊期:2017年第S2期

    反应堆燃料组件内冷却剂流动特性是反应堆热工安全分析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带定位格架的棒束通道内可视化实验图像数据,基于图像算法对棒束通道内流动交混现象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为堆芯热工水力及安全分析提供参考。从数据验证、规律总结、机理分析3个层面上提出了图像处理方法,并采用这些方法对棒束通道内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动力分析关键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熊夫睿; 叶献辉 刊期:2017年第S2期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在极端事故工况下的动力响应计算是评估核电厂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定量考察系统结构的关键参数对系统动力响应的敏感性,是可靠评价系统响应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全局敏感性和相关性分析,对一种堆型蒸汽发生器(SG)支承刚度对地震条件下主系统载荷分配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支承刚度对SG局部范围内主系统载荷分配影...

  • 基于遗传算法的核级管道力学性能优化研究

    作者:白晓明; 郑连纲; 王新军; 卢喜丰; 张锐; 杨杰· 刊期:2017年第S2期

    在核蒸汽供应系统中,核级管道数量众多且布置复杂。为使核级管道能满足设计规范,对支架位置及功能进行优化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优化过程通过大量的人工试算完成,该过程人力成本高且严重依赖工程经验,更重要的是难以得到力学性能最优布置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优化布置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管道力学分析与遗传算法结合,...

  • 核电主泵失电惰转时推力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作者:邓啸; 王岩; 邓礼平; 毛远帆; 周宁; 刘佳 刊期:2017年第S2期

    分析了核电主泵冷、热态工况下失电惰转时推力轴承的动态特性。首先推导了转子轴向力的变化关系式,并基于雷诺润滑理论对推力轴承进行了数学建模,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计算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程序对主泵推力轴承若干设计工况进行了验算,结果与设计预期相符。随后利用计算程序分别对冷、热态工况下主泵失电惰转时推力轴承的动态特性进行了...

  • 稳压器波动管内热纹振荡现象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曹思民; 黄伟; 杨明 刊期:2017年第S2期

    对波动管内热纹振荡现象展开研究,获得波动管内热纹振荡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启堆升功率工况下热纹振荡现象造成波动管内壁面温度振荡的幅值和频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中的动态Smagorinsky涡粘模型对波动管内热纹振荡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波动管内产生热振荡现象的原因是冷热流体相对流动所产生的涡状流使得冷热交界面产生上下振...

  • 海洋条件下控制棒驱动线落棒行为动力学仿真研究

    作者:朱紫豪; 彭航; 罗英; 刘佳; 杜华 刊期:2017年第S2期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是执行反应堆安全控制功能的重要部件,包含了控制棒驱动机构、控制棒组件及其导向系统,是堆内唯一具有相对运动的结构设备。在海洋条件下,受风力和海水流动的影响,浮动式核电厂驱动线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落棒时间是驱动线设计考核的重要指标,影响落棒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力、浮力、流体阻力、机械摩擦力等。本文采用理论建...

  • 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碰撞缓冲过程分析方法

    作者:颜达鹏; 杜华; 刘佳; 段春辉; 朱紫豪 刊期:2017年第S2期

    采用典型的缓冲结构探讨了连续碰撞力模型在缓冲结构与承载部件碰撞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对比了流体可压缩水力缓冲模型与流体不可压缩水力缓冲模型在应用时的区别。分别结合连续碰撞力模型与2种水力缓冲模型,进行了综合的计算分析方法研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连续碰撞力模型与流体可压缩模型的组合更适用于活塞式水力缓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