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社会科学

湖北社会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Hubei Social Sciences

杂志简介:《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112/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文明研究、社会建设研究、理论答疑、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经济论坛、人文视野、法律园地、教育论丛、...

主管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
主办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3-8477
国内刊号:42-1112/C
全年订价:¥ 292.8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9
复合影响因子:0.49
总发文量:5353
总被引量:22051
H指数:35
引用半衰期:5.3722
立即指数:0.0574
期刊他引率:0.987
平均引文率:9.3238
  • 开辟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湖北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舒艾香; 赵理富; 舒邦元; 唐岚; 王纯 刊期:2005年第03期

    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农村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从理论上认清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切实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免费教育和培训,切实保障农村党员的权利,创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完善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 “集体智慧的结晶”认识轨迹探析

    作者:林宝虎; 晏世杰 刊期:2005年第03期

    "思想"这一概念提出后,我党就没有停止过对其科学内涵的探索.而在"集体智慧的结晶"的认识上,尽管以为代表的领导人都有所阐述,但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前,一直存在着种种不足和失误.""结束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在批判"两个凡是",拔乱反正的过程中,最终形成和确立了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的认识.

  • 试论工作方法理论的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张丽璇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工作中灵活应用唯物辩证法诸规律,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辩证法的重要作用.其工作方法理论对我们的各项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意识形态:弱化与强化——从思维方式的转变看邓小平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

    作者:袁铎 刊期:2005年第03期

    时代主题的转变日益凸显出传统意识形态的种种弊端.邓小平以思维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通过改变传统意识形态的言说方式和操作思路,使得我国的意识形态从过去一味强调刚性转变为崇尚刚柔相济,从强调绝对对立转变为追求兼容并包.我们只有通过创新,不断增强意识形态的包容性、现实性和政治合法性,才能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 再论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针对性

    作者:王建新 刊期:2005年第03期

    邓小平在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有其独到的视野.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创新了的、具有扬弃意义的社会主义本质.他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同富裕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其针对的是束缚人们的传统观念、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共同贫穷等诸多问题.对其所作之解读,不能拘泥于过去的...

  • 试论“以人为本”

    作者:杨小岩 刊期:2005年第03期

    深刻认识和实践"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必须从人的实践性、社会性、目的性上分析"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对比中论述"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狠抓工作落实中探讨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途径.

  •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

    作者:申永华 刊期:2005年第03期

    唯物史观作为开创性的社会历史观,不仅提出了系统的社会历史宏观解释框架,还确认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即确定了人的发展作为唯物史观基本价值维度的地位.同时,以人为本和唯物史观的终极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

  • 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作者:柳菊兴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形势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本世纪头20年,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将得以延续.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在审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科学地分析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

  • 试论推进人的现代化,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者:杨昌尧 刊期:2005年第03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应该是每个个体的现代化,是每个个体思想、意识、能力、素养、生活的综合现代化,是各个地区的现代化;同时,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的现代化首先要求重视教育的基础地位,要求保障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内部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作者:孙大敏 刊期:2005年第03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是我党执政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一个总体概念,蕴含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系统可以结合实际细化为全面、真实、及时收集社会信息的能力、危机管理的能力、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防范和消除社会病态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等12项能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作者:李红军 刊期:2005年第03期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走自己的路,坚持党的指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注重吸纳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

  • 人权的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关系初探

    作者:周湖勇 刊期:2005年第03期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中一个非常敏感和微妙的问题,其敏感和微妙之处就在于两面性:国际性和国内性.与此一致其保护分工也有两种: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国际保护和国内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存在着差异,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国内保护处于基础性、决定性的地位,所以不可用国际保护代替国内保护,也不可只顾国内保护而不要国际保护,而应当把...

  • 中国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推进措施

    作者:邓学雷 刊期:2005年第03期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正在逐步形成,体现在政策、法规、机制逐渐完善,宣传教育有所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有所提高等方面.但是中国目前仍然存在总体的参与意识还不高,参与水平参差不齐;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政治与法律保障机制作用还不够;信息公开不够,公众参与成本高等制约公众参与可...

  • 论市民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作者:张青国 刊期:2005年第03期

    市民社会促成了法治、参与及民主型政治文化、中产阶级等要素的产生,使民众参与政治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也确保了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这一切便构成了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必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 “公选”方式制度化中的困境与创新

    作者:李兴亮; 张玉虎 刊期:2005年第03期

    公选是公开选拔的简称,现阶段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厅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副职的选拔任用中,成为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一种主要方式.但在公选自身的建构与实践过程中却遇到一些困境,需要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进行应对,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公选模式,实现公选的制度化和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