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华北金融 1934年中国放弃银本位的背景、影响及启示 【正文】

1934年中国放弃银本位的背景、影响及启示

作者:王信; 魏磊; 王佳琪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北京市100033
银本位   法币改革   货币制度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摘要:1934年,美国购银法案的实施等因素导致国际银价上涨,中国货币升值,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出现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迫使国民政府放弃银本位②,1935年实施法币改革。为获取足够外汇支撑法币发行,1936年中美达成《中美白银协定》,中国向美国出售白银换取美元。英美日等国针对中国货币问题展开博弈,最终法币未与英镑和美元绑定。法币改革后中国货币汇率较为稳定,经济迅速回升,整体上是成功的。但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货币发行日益失控,经济陷入恶性通货膨胀。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因素会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货币制度有利有弊,其作用受形势变化的影响;货币制度固然重要,但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决定性的;货币汇率与经济、政治、外交等问题密切相关,是国际博弈的焦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