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会议发言稿

工程会议发言稿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2:56

工程会议发言稿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1篇

关键词:口译;带稿同传;脱稿同传;不同点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口译是一种特殊的交流形式――口头交流。通过口头表达,它能快速而准确的将一门语言(源语言)转换为另一门语言(目标语言)。口译是一种通过消除语言障碍使双方讲话者在存在文化语言差异的情况下得以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

口译被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新闻会,商务谈判和学术论坛等场合。而其中最常见的当属交替传译(以下简称交传)和同声传译(以下简称同传)。在交传中,译员需等待讲话者停下(停止源语言输出)时,依靠当场所记笔记,用目标语完整而清晰的传递出讲话者的意思。而同声传译则是利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口头的形式和以与讲话者几乎同步的速度,确切而完善地重新表述出来的翻译实践。译出语与源语言几乎同步以保证讲演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在同传中,译员几乎同步将讲话者输出的信息(源语言)翻译为相应的工作语言(目标语言)。这个过程对“同步”的要求则是同时“听”(听懂源语言)和“说”(说出目标语)。

然而,值得注意以上所用“几乎”一词。事实上,“同声传译”这一表达法本身就欠准确,因为“同声”意味着译员在听到源语言的同时就应该开始进行翻译。而在实际操作中,译员从听到源语信息到将其转译为目标语之间有且必须有一定间隔。因为对源语信息的理解以及对目标语的表达都需要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讲话者继续其讲演,译员则在加工源语言输出目标语的同时对讲话者的下一个意群进行输入加工。这段间隔被称之为“dacalage”,起源于法语,意为时间差。在能力范围之内,时间差越长,译员吸收的源语言信息越多,越有利于译出语的准确性。

在国际会议及其他场合中,译员并非随时能在工作前拿到相关稿子,这就要求译员集中精力尽可能从讲演中听得更多信息。这种情况即本文所讲的“脱稿同传”。而更多时候,译员能够在事前拿到跟会议主题相关的资料,如讲演稿,或其他会议材料(讲话者名单,日程安排等)。我们称之为“带稿同传”。视觉输入效果对译员的发挥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影响其翻译的最终成果。

众所周知,国际会议中同声传译长期扮演着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会议日程安排紧张的场合中,同传以其瞬时转换不同语言的优势倍受青睐。在现今的同传市场,许多专业人士认为在同传中直接接受视觉信息输入对于翻译质量至关重要。这也就意味着译员应该掌握讲演相关的资料。事实上,同传中视觉信息输入一直以来是准确性的强力保障。而在实际场合中,特别是在某些不太正式的场合,译员却往往无法在事前拿到相应的稿子。本文就讲话者以读稿形式发言为场景,以英语为源语言,汉语为目标语,浅析带稿同传和脱稿同传的不同效果。

通常情况下,带稿和脱稿同传还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情况,如下图:

讲话者译员方式

1带稿脱稿针对一般发言进行脱稿同传

2读稿脱稿针对正式发言稿进行脱稿同传

3读稿(无自由发挥)带稿根据发言者语速进行视译

4读稿(有自由发挥)带稿翻译同时需注意发言内容的更改

5逐字读稿带稿读事先翻译好的稿子

前两类口译形式属于脱稿同传。其中第一种源语言输出相对口语化,第二种虽由口语传递,但形式却趋于书面化,后者所涵盖的语言信息明显多于前者,并由于很少出现停顿,语速更快。因此,针对正式文稿的脱稿同传对于译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三种和第四种同属带稿同传,其却别在于:如果讲话者只是照稿念,译员就口译根据其语速做相应是视译,而如果讲话者自由发挥,译员则必须仔细听,随时准备转换为脱稿翻译。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的假设。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很多时候无从得知讲话者只是照稿念还是会有自由发挥。因此,在做同传的时候,译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集中精力听。

最后一种情况在政治会议里较为常见,这是由政治话题的敏感性决定的。不同政治立场的讲话者都须谨慎措辞,用语的细微差别都可能代表不同的政治态度。因此,这类场合都会事先备好发言稿并由译员提前翻译,以免在会上出错。例如,联合国许多大会中,成员国都会将发言稿译成不同的工作语言,再由译员现场读出。

以上五种是会议口译中最常见的形式,相对而言,脱稿同传比带稿同传更具挑战性。一方面,如果发言者自由发挥,译员很难预测他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发言者也有可能大量使用破碎的口语化句子,更增口译难度。另一方面,如果源语言是条理清楚的书面语形式,在脱稿的情况下,要跟上发言者的语速又是另一挑战。

综上所述,同声传译中,带稿对译员来说,任务相对简单。其影响因素包括发言者语速,以及其自由发挥的程度。译员必须仔细把握时间――大概落后于发言者3个字左右。如果跟得太紧,译员会掉进两种语言转换难的境地;而落后太多,便容易漏掉一些信息。同时,译员必须全程仔细聆听,以防发言者突然脱离讲稿。

参考文献:

[1] Gile,Daniel.Testing the Effort Model’s Tightrope Hypothesi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a Contribution. In Herms,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9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2篇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 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 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毛泽东、朱德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 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 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三、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1. 签约仪式上的讲话稿。这种讲话主要是对所签合作契约予以积极评价,对合作方表示感谢,对合作事项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要简短、礼貌。

2. 接见、会见讲话稿。接见下级单位的代表并发表讲话,主要是表示某种褒奖、慰问和鼓励;会见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谊。要简短、亲切。

3. 文艺演出、文艺界联欢前的讲话稿。主要是为了庆祝节日和表示友谊。要简短、富于激情。

4. 致辞。包括欢迎词、感谢词、答谢词、慰问词、祝贺词等,用于专门的仪式或宴会等场合。作为“致辞”,必须有别于一般的讲话,要措词严谨,具有文采,形成书面。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3篇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可以分为 3 类 22 种。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稿中数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们平时所说的“领导讲话稿”,主要是指这一类。

1. 党代会、人代会等代表大会的报告。内容一般是对上一届或上一次会议以来工作情况的回顾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内容全面,表述严谨、庄重。

2. 会议开幕词。一般在比较隆重的大型会议上使用。内容主要是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及用法,要富有启示性、鼓舞性。

3. 会议闭幕词或会议总结讲话稿。主要是总结会议的收获,要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富有号召性。

4. 工作会议讲话稿。根据既定的会议内容讲对某一项或几项工作的要求。要讲得鲜明、透彻、实在。

5. 动员会议讲话稿。主要讲进行某项工作的意义和方法。要讲得入情入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

6. 庆功会、表彰会讲话稿。主要是概括、总结、肯定受表彰单位或个人的成绩和经验,对其进行表彰、鼓励,对面上提出学习、推广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 庆祝会、纪念会讲话稿。根据庆祝、纪念的主题,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要讲得客观、准确、实际。

8. 专题报告会的报告。如学习理论心得报告,外出考察报告等。内容要有厚度、深度,给人以启示和借鉴。

9. 碰头会、汇报会讲话稿。根据碰头、汇报的情况,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强调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要有具体要求,有力度。

10. 现场会、经验交流会讲话稿。充分运用与会人员看到和听到的先进事迹和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要求学习、推广,促进工作。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号召力。

11. 研讨会、座谈会总结讲话稿。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工作或进一步研讨的意见、要求。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和条理性。

12. 综合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条战线、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综合性会议上就自己分管的战线或工作讲情况和意见。要主题突出,富有资料性、参考性,并注意不过分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讲“实”,不要讲“虚”;要讲“适”,不要讲“过”。

13. 在新旧领导工作交接会议上的讲话稿。这是一种很特殊的会议讲话稿。在这种会议上往往有三个讲话,一是卸任领导的讲话,一是接任领导的讲话,一是上级领导的讲话。卸任和接任领导的讲话,都要讲得谦虚、诚恳,并有表态的意思。上级领导讲话,则要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并对该级领导班子及下属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 在各种邀请会、协作会、联席会上的讲话稿。这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会议,这种会议面对的不是下级,而是外地、外部门的客人。作为东道主发表讲话,要对客人表示欢迎,对本地、本部门的情况作一简介,还要讲会议的目的和议程。要讲得诚挚、热情、实在。

(二)宣传类讲话稿

这是出于宣传某种主张、某项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会议场合的讲话稿。

1. 通过广播发表讲话。这种讲话形式在战争时期经常运用,、等都曾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解放区军民,对全国同胞,也对敌军发表过多次广播讲话。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也经常采用这种讲话方式。广播讲话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2. 通过电视发表讲话。这是电视普及以来不少领导同志经常采用的一种讲话方式,主要是用于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有时也由领导同志搞电视讲座,讲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除讲座可以稍长一些外,电视讲话也要求简短、通俗。

3. 通过报纸发表书面讲话。这也往往是为了纪念和庆祝某个节日而发表。要篇幅简短,措词严谨,富有文采。

4. 通过现场散发书面讲话。如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在机场散发书面讲话。主要是阐明对某项行动、某件事情的观点,要求简明、准确、适当。

(三)礼仪类讲话稿

即出于感谢、答谢、慰问、庆贺等目的,在各种非会议仪式、场合的讲话稿。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4篇

关键词:口译特点;口译问题;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72-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44

1 . 文献综述

口译作为一种隶属于翻译的特殊活动,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涉及的领域范围更是无所不包,这也决定了口译是一项极其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有别于笔译的工作方式,口译工作方式的独特性使得口译工作更具难度,而很好地了解这些口译基础特点对处理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 口译的定义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梅德明,2000:6),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人类的口译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地将信息的来源语符号转换为目标语符号的“翻语”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始终以交流信息意义为宗旨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因此,口译不是孤立地以词义和句子意义为转换单位的单一性语言活动,而是兼顾交际内容所涉及的词语意义、话语上下文意义、言外寓意、语体含义、体语含义、民族文化含义等信息的综合性语言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译不仅仅是语言活动,而且还是文化活动、社交活动乃至心理活动的交换。

3 . 口译的类型

口译的类型繁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其类型也各异。比如按其操作内容可分成联络口译、礼仪口译、宣传口译、会议口译和会谈口译等;如若按照时间工作模式,口译可分为交替传译(简称交传C/I)和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 I)。交替传译的口译活动发生在源语表达后,即发言者讲话之后,而同声传译发生在源语表达的过程中,也就是发言者讲话的同时。因论文需要,在此只着重讨论交传和同传。

4 . 口译的特点

4 . 1 口译是一种即时性的传言活动

口译与笔译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源语表达的一次性和目标语产出的即时性(弗朗兹,2013)。口译的源语内容稍纵即逝,一般不可能像笔译那样,遇到疑难问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与源语作者联系咨询,也无法像笔译那样有较充分的时间斟酌字句,并反复修改润色。若从目标语产出的即时性来看,同声传译比交替传译要强,因为交传通常可以笔记,之后由所记的关键词为提示将源语转为目标语,而同传的目标语产出几乎与源语表达同步,包括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基于口译的这一特点,就要求译员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快速应对能力、理解力、记忆能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和笔记能力。

4 . 2 口译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

无论从法国释意派的“理解―脱离源语形式―重新表达”和麦肯托什(Mackintosh)的“组织―凝聚―产生”的描述性研究模式,还是从希里埃夫(Shiryaev)和切尔诺夫(Chernov)的“预测推断―精力调动”和吉尔(Gile)的“译员注意力分配”的解释性模式来看,口译过程都是极为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姜海清,2012)。以吉尔模式为例,它提出了同传和交传工作模式:

同传=听力与分析+短时记忆+言语生成+协调(注意力);

而交传的工作模式更为复杂:

第一阶段:交传=听力与分析+笔记(记录)+短时记忆+协调(注意力);

第二阶段:交传=记忆+笔记(读取)+言语生成

综上可见,口译过程中各个操作环节都是环环相扣,任何环节出现失误或漏洞都会导致后续过程的无法进行。不管是对于同传还是交传,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显得至关重要,而笔记在交传中所起的作用要远比对同传更为明显。

4 . 3 口译内容包罗万象

口译的双语性和内容的广泛性要求译员既是一名精通语言的专家,同时又是一名通晓百事的杂家。

如上述中提到的,口译是一种至少两种语言的传言活动,而熟知并精通不同的语言及其文化差异就成为从事口译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当然要有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即口译所要求的双语技能,具体说就是指译员自己的母语A语,也包括译员掌握的第二语言B语。一般而言,由于语言环境、学习条件等诸方面的影响,对B语的运用要达到A语的熟练程度是很难的。口译所要求的双语能力却与语言习得息息相关。20世纪中期的理论区分开了复合型双语者(即在单一习得环境中学会两种语言的人)和并列型双语者(有多套语言符号来分别对应几套不同的表征意义),而后者被称为真正意义上跨文化交际的双语翻译者(弗朗兹,2013)。但不论是哪种双语者,都应做到对双语言语行为自动化的平衡,因为通常情况下口译是“双向性”的翻译,换句话说,A语到B语,或B语到A语(所谓的“回译”)。

口译的内容包罗万象,即口译活动涉及的主题、知识范围和领域千变万化,内容非常广泛(石慧、张梅,2007)。口译的内容可能涉猎经济方面的,有可能主要做医疗卫生类的翻译,而有的翻译内容是关于科技领域的。但不管口译的内容涉足哪个领域,至少各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的、基础性的知识是必须了解的。因为即便某场翻译的主题是一个特定的领域,但在现场的实际交流互动中,发言或交谈的部分内容有时也是完全有可能跨越到其他主题上的。由于口译内容覆盖的广泛性,所以就要求翻译人员要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尽管对翻译人员来讲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也应该拓宽并加强对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必要的双语专业知识和百科知识对口译工作的圆满完成无疑是致命的。

4 . 4 口译的可知性和未知性

口译的可知性包括译员的“预有知识”和“准备知识”。“预有知识”是指译员在接受口译任务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即上文所提及的双语能力和广泛的科学知识;翻译人员在从事口译活动前对即将翻译内容的范围和主题,甚至是发言者背景是可以知晓的。而这种译员通过口译任务之前的准备而得到的知识也称作“准备知识”(林超伦,2012)。一般情况下,译员事先会被告知会议的主题或者可以向会议的主办人员索要会议的相关资料如演讲稿。因此,译员在会议进行前有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或询问发言者会议的相关信息,比如参考往届会议的译语材料,熟悉有可能涉及的相关专业术语,了解发言者的思维方式、口音和讲话的习惯,以做好事先准备工作。口译的这些可知因素对增加译员的信心和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口译的未知性主要是指口译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确定的外在和内在因素,包括译员怯场,口译现场压力过大,源语信息输入的变量。而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让口译工作变得十分错综复杂。口译怯场是在实战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现象对于缺乏经验或信心不足的新手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口译现场气氛严肃紧张给译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译员思维不清,反应迟钝,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除了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另一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源语信息输入的变量”也参与到口译复杂心理加工行为当中,直接影响了口译过程中注意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弗朗兹,2013)。这些变量包含源语传输质量的不佳、较重的“外国口语”、过快的源语输入速度、源语信息输入量不足、不合时宜的停顿、源语语篇过于书面化或缺乏实质性等等。毋容置疑,这些不可预见的突发因素大大增加了口译活动的难度,影响了口译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口译实践现场过程中正是这些未知的突发因素导致了问题的频繁出现。

5 . 口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口译工作的临场随机性是不可避免的,口译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伴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顺利圆满完成一场口译,需注意并熟知如下口译现场常出现的问题。

5 . 1 口译包罗万象的特点在实践中的问题

口译的双语性决定了在口译过程中源语与目标语对应的相关问题。与笔译的“信、达、雅”标准不同,“忠实和准确”是最为广泛认可的口译标准。而在口译实践中,语义偏离源语篇的现象经常出现,各种省略、意义错误、不当增添、数字和专有名称错译等造成了源语语言忠实性的缺乏(弗朗兹,2013)。听过有些译员的翻译,要不漏掉一些重要信息,要么就是源语中简单的一个词,或简短的一句话,由于不能在译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述方法,译员用了好几句话,绕了半天才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偶尔为之,还可作为权宜之计,但一场翻译中经常这么用,整个翻译听起来就显得拖泥带水。而且这在交替传译中还勉强可为,在同声传译中就行不通了。

5 . 2 口译的可知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在译员预先知晓发言主题及内容的情况下,译员虽然提前得获得发言稿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现场发言时,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等原因会出现以下情形:

其一,发言者很可能会临时地删减跳过演讲稿其中的某些段落或增加内容,这些意料之外的举动会使得译员难以跟上节奏,甚至出现冷场的现象;

其二,源语信息输入的重复:发言者当时所讲的内容,译员在之前已做翻译,以至于发言者停顿下来后,译员无话可讲,只好再重复刚译过的话。

其三,演讲稿的大幅改动:尽管译员在会议前拿到了发言稿并做了相应准备,但会议开始前一刻,发言者到场后,突然通知译员发言稿有大幅度的修改。

5 . 3 口译未知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5.3.1 译员预先未知晓发言内容

译员在发言前一直都未得到发言资料,而在会议现场,发言者却使用了发言稿,并使用大量书面体的长句而由于译员事先没能看到译稿,对于较大篇幅的书面文体来说,译员只能是在听到源语后,马上组织成译语口译出来,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或者,会议组织者与发言者打过招呼,发言者比较注意并放慢自己的语速并考虑到了停顿。但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发言者在刚讲半句话时,突然想到了要停顿,此时就会出现源语信息输入不足的情况。由于不合时宜的停顿,缺乏足够的语篇背景,阻碍了译员对发言者的源语理解,进而影响到了口译的产出。而这种信息不足的短句比前面提及的长篇大论在把握上更具难度性。

5.3.2 发言缺乏实质性

有时,发言者的讲话充斥着一些套话、车轱辘话,绕来绕去讲了半天,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这种情况对没有经验的译员而言是比较棘手的,因为无法了解发言者的意图,很容易出现误翻或冷场现象。

5.3.3 发言者忽略译员

(1)带讲稿的发言者。发言者不熟悉带翻译发言的场景,虽然开场时会不时注意发言时的语速、停顿,但讲到兴头上时,滔滔不绝,忘了还需要做翻译。

(2)无讲稿的发言者。由于没有讲稿,发言者不容易判断发言时的语速、语句长短等,按照平常的发言习惯或一时忽略译员,出现一次性讲出太多信息量的情况。

5 . 4 口译的即时临场性及过程的复杂性在实践中的问题

由于口译的临场性,译员会不同程度地感到紧张,怯场实属正常现象。尤其是在翻译国际会议的开幕、闭幕发言、主题发言,较为正式的宴会的致辞等时,译员会出现压力过大,焦虑无法正确解读发言者的意图,或是不能立即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或过分在意听众的反映等,进而导致尴尬的场面。再者,如果译员自身心理素质不够,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认可和信心,若又不能加以自我调节,就会导致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以至于怯场使得口译任务无法顺利完成。

6 . 口译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6 . 1 译员需在发言前做充分的译前准备

6.1.1 译员最好能在做口译前跟发言者有个短暂的接触,以了解其发言的大致内容,澄清一些术语,当然也可借此机会熟悉该发言者的口音和讲话的习惯。通常情况下,译员未必有机会直接与发言者接触,或只能接触到一两位主题发言者。即便这样,译员也还是可以做些准备工作。例如,向会议的主办人员索要会议的相关资料,如果往届类似会议有译语材料,也要来先看一看作为参考,对不确定不熟悉的地方可以事先研究准备一下。

6.1.2 尽管手头有译稿,只要发言在进行着,译员就不可以掉以轻心。耳朵听着发言,眼睛就要盯着译稿跟着发言的速度过稿子,在发言者停下的地方,可以用笔做个标记,以确保跟发言者的进度保持一致。这种情况,只要认真操作,稍加留意就可避免。如果发言者在前面一部分照其发言稿,但在中间或结尾部分却加入新的内容,因此作为译员,千万不要以为有译稿就万事大吉。每次上场,都应该备好纸、笔,听到新内容,马上相应地做笔记进行翻译。一般若增改不多,可在译稿的空白处做记录,这样译稿的原有框架也有可能用得上,从而减少做笔记的量。如若增改较多,那么译员随身带的笔记本就可以派上用场。此时,保持冷静是关键,快速地把刚拿到的修改稿通阅一遍,找出难点,利用身边的资源(其他译员、熟悉原文主题的人、相关资料、词典等)对这些难点做标注。对原稿中的长句也应有所关注,把对语序的安排简要地标记出来,以保证现场口译的顺畅。另外,译员可以借助发言者发言时的语气、语调、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等,增强对源语信息的理解。

6.1.3 译员在未得到发言资料的情况下,可向主办方询问发言的主题或相关内容,再通过资料、网络查询获取所需信息,以便做相应的准备。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某些词语和句型而忽略中心大意,反而有可能以辞害意,影响沟通交流。因为一般情况下,发言者发表一段讲话,总是旨在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当听到这样的发言,不管这么一段话中句子有多繁复,只要抓住其包含的主要信息,传递给受众,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就是抓住了关键。情况许可的条件下,可以示意发言者把一段话讲完再停顿。

总之,在口译前要尽可能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充分,才能对即将面对的口译工作充满信心,降低临场的慌乱紧张程度,以防怯场的出现。

6 . 2 译员需不断提高记忆、整理笔记的能力

口译是一个多项任务同时操作的过程,所以需要译员具备“一心多用”的素质。例如,在进行交替传译时,耳朵要听,手上要记;做同声传译时,更是耳朵听、手头记,嘴上还要说。而在此过程中,就要求译员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整理笔记的能力。

6.2.1 提高和改善记忆力

在口译中,记忆是理解源语内容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没有记忆,理解就会存在主观性,很容易与原意思发生误差,因而应该努力提高口译的记忆能力。译员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来存储和保持所听到的内容和长时记忆以理解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的联系。而改善和提高译员短时和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马英迈、孙长彦,2004):

复述,即译员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用同样的语言最大可能准确地重复再现所听到的一段文字或内容。无论是A语还是B语,都应得到相应量的练习;

转述,即译员同样在不做笔记的情况下,用同样的语言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将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再现;

联想,听到一个主题及相关新信息后,译员联想其他自己已知的相关信息并加以联系和分析新信息。

6.2.2 提高笔记能力

口译记忆中,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弥补了短时记忆的不足,减轻译员大脑的负荷。口译笔记是一个需要专项训练的技巧,在口译过程中,笔记占据重要地位。这并不是所有人未经训练都能达到的。可能有的译员除了一定的口译记忆技巧外,记忆能力也较强,便不太需要做笔记,但一般而言,记笔记还是较为保守的做法。如果发言者一次性讲出太多信息量,没有笔记就很危险,译员很可能无法对原出准确、快速、流畅的翻译。译员通过适当做笔记,可以把用于记忆的精力用来组织译语。

笔记主要是起提示作用,尤其是在原文中有难以记忆的内容如数字、头衔、机构的名称和结构布局等,或者原文内容太长而又没有紧密的逻辑联系时,笔记中记下的要点就如路标一般,能引领译员顺利完成从原文到译文的过渡。从这个角度看,笔记不必详尽,记下关键点就行。除了难以记忆的元素外,主要就是这样一些笔记符号,当译员在看到一个或几个这样的符号时,就能想起刚谈到的一段话的大意,或想起这些语句中的逻辑关系。在实际的口译场合中,除非使用速记语言等手段,书写的速度一般也赶不上口头发言的速度,再加上还要考虑译语,笔记也不可能记得详尽。至于笔记的方式,各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创造出各自不同的笔记方法和特点。

6 . 3 译员需调整心态消除怯场

口译对涉外工作意义重大,译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成为口译任务成败的关键。充足的译前准备工作能对译员来说是一剂定心丸。除了上述中提及的做足译前准备工作之外,每逢口译活动,译员应尽可能提前到场,熟悉工作的环境,稳定一下情绪,而不要因担心迟到,赶得太匆忙,无端地加重自己的紧张情绪而导致怯场。另外,口译过程中,应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处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发言者发言时,一般总是旨在传递一些信息出来,译员不必被单个孤立的词句所扰,只要专注于捕捉这些信息,抓住大意,然后传递给听众,而无暇过多顾及自己紧张的情绪,紧张感自然也就削减很多。若有疑问,在交传过程中还可以向发言者询问并澄清。再者,译员应当正确认识个人的表现和对待口译过程中的失误,消除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加自己的信心。口译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也无需为一个失误影响自己的情绪,应当立即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最后,增加口译工作经验对改善自己的心态也是很有帮助的。

6 . 4 译员需不断总结翻译经验

所谓熟能生巧,这在口译中也得到验证。对有经验的译员来说,经常经历各种口译场合,各类套话已听得耳熟能详。有时发言者说着前面部分,译员都能猜出后面的部分,并且也逐步形成了一套对应的译语。而对于不熟悉这类套话的译员来说,由于抓不着主题大意,就需要尽量多地记录下源语中的关键词、语句间的串联词,以便尽可能地复述源语。而从译员的心理素质方面来讲,经验的增加也伴随着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处理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心态调节的能力都能得到加强。口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实战经验,汲取他人的口译实战经验,以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

7 .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口译事业不断发展,但是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口译的需求量只会不断增加,对口译人员的要求会更加规范、精细。口译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译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增强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口译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Gile, D. Teaching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A contribution. In Tennent, M.(ed.), 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 Pedagogies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10: 127-151.

Pochhacker, F.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 New York: Routledge, 2004.

Viezzi, M. Simultaneous and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In Millan, C. & Bartrina, F.(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New York: Routledge, 2013: 377-388.

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弗朗兹.口译研究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傅敏.傅雷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姜海清.吉尔模式观照下的口译记忆[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纸,2012(5).

刘绍龙、王柳琪.翻译信息加工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联结主义范式的思考与构建[J].中国外语,2008(5):82-88.

林超伦.实战交传[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21-30.

马英迈、孙长彦.口译中的记忆与理解[J].宁夏大学学报,2004(4).

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2-23.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5篇

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凝聚了各级领导、各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凝聚着公司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心血和汗水,今天工程竣工并投入试运行,标志着公司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竣工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竣工发言稿1各位领导、专家:

嘉泽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在各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及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于2009年11月26日全部完工。工程实施项目包括嘉泽镇延政西路污水干管工程、嘉泽镇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嘉泽镇镇区雨污分流污水干管工程和嘉泽镇HDPE牵引污水管道工程。工程具体建设内容:

1、嘉泽镇延政西路污水干管工程实施总长为3478.2米。

2、嘉泽镇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包括泵站沉井、配电房、围墙、道路、给排水及配套电气。

3、嘉泽镇镇区雨污分流污水干管工程全长4196.04米。

完成接管居民730户,完成主管网范围内接管的企事业、服务行业(饭店)单位个数52家。

4、嘉泽镇HDPE牵引污水管道工程DN400PE管503.3M。

根据《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和《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对本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本次嘉泽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主要工作是:

1、检查已完工程的质量和形象面貌。

具体验收范围:嘉泽镇污水提升泵站工程、嘉泽镇镇区雨污分流污水干管工程、嘉泽镇HDPE牵引污水管道工程。由于延政西路拓宽,对延政西路污水干管工程现场原管道造成损坏,待武进区交通局道路建成后一并恢复,故延政西路污水干管工程不在本次现场验收范围内。

2、验收方法:建设单位已组织过对污水提升泵站的试运行验收,运行情况良好;并对嘉泽镇镇区雨污分流污水干管工程和嘉泽镇HDPE牵引污水管道工

程进行过闭水试验检查,符合规范要求。故本次现场检查主要是以污水提升泵站的运行情况和污水管网检查井的质量情况抽查为主。

接下来进行本次验收会的第一项议程:成立竣工验收委员会(名单见附表);第二项议程:察看现场。

第三项议程:听取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的工作报告;

第四项议程:验收委员会检查工程资料(建设、监理、施工资料);第五项议程:验收委员会成员讨论并形成“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第六项议程:验收委员会成员签字;被验收单位签字;

第七项议程:有关领导讲话。

竣工发言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春江水涨、彩旗飘扬,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公司工程竣工典礼仪式,参加今天庆典的嘉宾有来自政府部门的领导,有给予公司大力支持的客户单位的代表,以及共同协力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位同仁和众多朋友们,受公司合资双方委托,我代表公司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出席本次庆典仪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今天前来参加庆典仪式的领导有: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6篇

两会是提升党报权威性和新闻品牌的重要平台。面对一年一度的两会,通辽日报高度重视,加强了两会报道的策划。在2012年两会中,我们根据市委、政府中心工作策划了“开放转型 创业富民进行时”重点报道,一共三篇稿件:“(新型工业篇)吹响新型工业化号角——全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现代农牧业篇)奏响现代农牧业序曲——推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三化互动篇)打响三化互动攻坚战——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崛起步伐”,为两会营造了浓郁的发展氛围。我们还策划了“两会观察”栏目,记者撰写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从两会看我市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迎来扶贫攻坚新阶段——从两会看我市扶贫战略部署”等稿件均不同程度强化了会议的解读深度。除此之外,我们还策划了“数字两会”、“昨日会眼”、“两会时评”、“有话直说”、“镜头中的两会”、 “视觉两会”、“心系民生”、“两会博客”、“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议案、提案、建议点击”、“会场外”等栏目,在三天的时间里,记者共采写稿件100篇,拍摄刊发图片50余幅,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2013年两会中,我们以“规定动作不出差,自选动作出亮点”为会议报道总目标,加大了会议议程以外的“自选动作”的力度。根据市委、政府中心工作策划了“两会关注”重点报道,一共四篇稿件:“(工农牧转型篇)实力通辽:转型提质强起来”;“(改革开放篇)活力通辽:大开放大气度大发展”;“(持续发展篇)美丽通辽:持续发展靓起来”;“(改善民生篇)幸福通辽:创业富民笑起来”,为两会营造了浓郁的发展氛围。我们还策划了“深度观察”栏目,记者撰写的“深入推进‘四化’互动——从两会看我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互动”,“稳定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从两会看我市扶贫战略部署”等稿件,均不同程度强化了会议的解读深度。除此之外,我们还策划了“数字两会”、“图表两会”、“两会特写”、“两会漫话”、“我的履职故事”、“与代表委员面对面”、“两会议政厅”、“实话直说”、“发言席”、“昨日会眼”、“视觉两会”、“两会影像”、“会场外”等栏目,在五天的时间里,记者共采写稿件200多篇,拍摄图片200余幅。

在两会报道中,我们努力做到改变文风,亮点纷呈。今年两会,我们借鉴他省平面媒体的经验,进一步推出“昨日会眼”这个栏目,旨在将以前的花絮做深做透,这是对广大记者的一种考验。“昨日会眼”这个栏目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在以往采访实践中,有的记者不知怎样抓,应此说,两会的功夫在于会前的谋划,将工作做实、做细是两会报道成功的关键。记者部为了使包括“昨日会眼”这个栏目在内的所有规定与自选动作成为两会的亮点,订制了“两会记者采访详细目录”作为内部使用,详细目录每人一张。详细目录除了记者每天规定、自选动作外,还给每位记者量身订制了一套标题,平均每位记者为6个精致标题,参会记者一共20多位,光标题就订制了100多个,给广大记者提供了许多思路。经过努力,包括“昨日会眼”在内的一些栏目成为此次两会报道中的亮点,“昨日会眼”栏目稿件较以前有深度、角度新、笔法活、有看头,其中“女代表的民生情结”、 “隔墙共议‘看病’题”、“更加突出的民生”、“大招商,招大商,以商招商”等等,均改变了严肃、干巴巴的写作惯性,实现了文风上的一次小小的突破。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7篇

春节是中国文化底蕴最深厚、社会风情最浓烈、老百姓最在乎的传统佳节。迎送春节,俗称过年的传统内容就是团聚和亲情。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元的呈现,传统佳节近年异化变味,春节这个温馨、温情的佳节变成了“年关”。平民百姓由于种种生活纠结感叹“年关”难过,少数掌握公权力的无良官员跌倒在“年关”也不是新闻。

新春吹清风,效果如何,社情民意是杆秤。本刊编辑记者结合专家漫谈转变政风之题,在回乡过年期间,体味和采集了各地“节况”,鲜活地放映了春节百态。在欣喜中国大地清风已习习吹起之际,仍然感受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清风吹拂大地还任重而道远。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中央着力反腐和转变政风而不断推出清廉组合拳下,清正的党风、清廉的政风、清新的民风和整个社会和谐之风一定会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履新数月,新一届中央领导层言行中新风劲吹,引发外界关注。亲民、平实的话语,简练、务实的会议,获得舆论赞誉。有媒体分析称,新一届领导人直陈“空谈误国”,强调“实干兴邦”,在文风、会风等方面率先垂范,讲话不说官话套话,开会不照本宣科,一系列举动直指、形式主义积习。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舆论认为,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新规定”,针对的都是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问题,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是聚党心、得民心之举。

文风之变:言语平实不说空话

“让大家久等了”,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度集体公开亮相,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以一句略带歉意的话开头。媒体评论称,面对在场等候的数百名中外记者,他的讲话短而精当,无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平常的声调、平实的语言,中共“一把手”文风的转变引发海内外好评。外媒评论说,他几乎不用政治术语,看上去显得轻松,且平易近人。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1月29日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的讲话再次引发舆论热议,学者称“给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这次讲话也引起网上热议,网友们认为,他的讲话既朴素又深刻,既平实亲切又充满力量,凸显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肩负历史重任、脚踏实地奋斗的精神风貌。

其实,早在2010年中央党校一次开学典礼上,就作过题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他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

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一次开学典礼上,还历数了一些官员不善于调查研究的种种表现: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调研走过场,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浅尝辄止。这次讲话直指官僚作风问题,要求官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国情民情。

媒体称,新一届常委们在多种场合下表现出平实、有生气的文风。改文风正成为一股风气,自上而下提倡推进,政治新风因此而得到传递,这是很好的现象。

数月以来,无论是考察还是会议,新闻报道的字数、时长都大为压缩,媒体还运用微博等手段对中央领导考察活动进行“直播”。正如“八项规定”明确的,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会风之变:不念稿子不摆鲜花

“八项规定”明确指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其实,在规定出台之前,新领导层引领的会风已经在转变。

2012年11月21日,十闭幕刚刚6天,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上海、湖南、成都、辽宁四省市就各自试点情况进行汇报,湖南省发言不到两分钟,便插话打断了他:你的汇报稿我已经看过了,稿子里谈到的对工业耗水大户实行阶梯水价、累计加价,我想问一下,加价的累进率是多少?企业承受力如何,评价怎样?

在座谈会上,他接连展开“打破砂锅式”的追问,而这些问题都是汇报材料里没有现成答案的。会后,一些省市负责人表示,在李副总理的会上照本宣科念稿子,今后是行不通的。

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也力倡会风转变。11月30日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第一位发言的专家开头提到“尊敬的王书记”,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他请在场专家少说客套话,言简意赅。

会后,接受采访的与会专家有一个共同感受,“不准念稿子,会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淑真说,要求专家们,尽量少用讲话稿,要多提观点,因为专家们提交的资料他都看过。要求,能不读稿就不读稿,大家根据自己所写的材料,把提纲归纳一下,空出更多时间用来互动,要言简意赅,把重点说出来。

周淑真介绍,为了提高座谈会的效率,说“说长话容易,说短话不容易”。他还拿丘吉尔一段话说,“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

交流互动后,作了一个即席讲话,稿子也没有看。提到改变会风,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这次会议做起。

“八项规定”出台后,会风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汇报内容,还在于会议时间、会场布局、经费节俭等多个方面。

12月15日开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召开的首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与会记者发现,会议议程与往年有很大不同,三次全体会议减少为两次,两天半的会期压缩到两天,而且和总理的重要讲话放在了同一天上午。

主席台上也有了“新气象”:绿色植物和鲜花没有了,在此就座的中央领导由以往的20多个减少为8个,政治局委员同与会代表坐在一起。在分组讨论时,发言时长被严格控制,且要求多提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少作一般性表态和工作汇报。与会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透露,他所在小组最多有五六个人同时插话,“有干事业的样子”。

12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主持召开座谈会。22个人围坐的会议桌上没有毛巾、果盘、鲜花,也没有讲话稿,工作人员只准备了一些茶叶和热水。会议室没有横幅悬挂。西城区委的其他公务员照常办公,没有组织出来迎接。

这股简约务实的会风吹向了更多的全国性大型会议中。12月22日闭幕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以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被通报表扬取代,获奖代表和个人不再赴京领奖。发放的会议材料也精简许多,以前会发放公文包,现在只有一个简单的文件袋。会议还开通了短信平台提醒代表注意事项,而不再发放纸质通知。

12月22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不再单独使用小车接送各地与会代表,一律改为三辆大巴车统一接送;往年会议中人手一份的6页厚的简报也取消,仅此项节约的纸张就很可观。

出行之变:轻车简从不摆排场

“八项规定”指出,“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八项规定”出台次日,即有媒体报道,11月底7位政治局常委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并未封路,是随着社会车辆一起走的。这是改进工作作风实践风暴的预热。

几天后,12月7日,当选总书记后首次视察地方来到深圳,行程150多公里,途经多条交通主干道,整个过程没有实施任何封路限行措施。深圳交警支队机动大队负责人说:“不封控路口,不管控路口,不管控车流,采取诱导、引导的方式,对辖区的信号灯不做任何调整。”深圳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与乘坐的车同向并行。

同样,上莲花山向邓小平雕像献花,没有封路,莲花山的游人围在一旁,大批市民与之亲密接触,竞相用手机拍照上传微博。曾陪同邓小平视察的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这次陪同献花。陈开枝对媒体说,此次在深圳没有安排任何宴请,没有入住深圳迎宾馆,而是选择另一家酒店入住普通套房,吃自助餐。

一名来自四川的游客当天刚好在莲花山公园游玩。这名游客说:“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有幸和总书记握手。”

敢“晒家底”:公布生活及家庭情况

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新华社连续三天公布等七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长篇人物特稿,首次主动“放料”其从政和生活经历、家人情况及兴趣爱好等文字和照片,引发极大反响。

首先刊发的人物特稿题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文章说,的人民情怀,来源于他饱尝艰辛的特殊成长经历。……1962年起,年幼的由于受作为中共元老的父亲冤案的牵连,遭到歧视。在“”中,他受过批斗,挨过饥饿,流浪过,甚至被关押过。1969年初,不满16岁的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由于窑洞里跳蚤特别多,他被咬得浑身都是水泡,只得在炕席下洒农药粉来灭蚤。那些年,几乎没有歇过,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在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文章介绍,在眼中,丈夫既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喜欢吃陕西、山东家常菜,朋友聚会时还会喝酒助兴。他喜欢游泳、登山,爱看篮球、足球、拳击等比赛,有时也会在深夜看电视转播的体育节目。

新华社刊发人物特稿,回顾其从政经历,称时“从不整人,不欺负人”,主政河南时主动听取高耀洁防艾建议,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夫人程虹是首经贸外语系教授,两人育有一女。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81岁老父亲说:“以往领导人的个人情况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的,一般人很难进入此。新华社七大常委的特稿向领导人透明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的学历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妻子是谁,干什么工作,孩子的性别,叫什么名字,都敢公开亮相,这就离公开个人财产只有一步之遥了。在我国应视为重大进步。”

“小清新”、“晒幸福”,这样的词汇被用来形容由新华社的领导人稿件,实在是前所未有。

工程会议发言稿第8篇

    对手。所谓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的研究方法[2]。该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着名教授安德鲁斯提出,最初多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及与竞争分析,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个人能力的自我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分析等。笔者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使用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为例,结合SWOT分析法分析其利弊,以期为这类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及升级转型提供思路。

    1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优势分析

    1.1 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加快出版周期

    过去纸质版稿件的投递、送审等工作需通过邮局完成,花费时间长,效率低,还存在稿件遗失的问题。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出现,彻底摆脱了这一传统的运作方式,实现了实时、同步收稿、审稿及修稿,极大地缩短了时滞,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及时展示[3]。

    1.2 简化了作者、编辑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应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后,作者只需在线注册并登陆,即可简单、便利地完成投稿、修稿工作。编辑送审、送修也是如此,省去了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4]。操作流程示意图见图1。

    1.3 增加了编辑工作透明度,促进了编辑、作者、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

    作者成功投稿后即可在系统中查看到稿件随后的每一步处理过程,何时送审、何时审回,都可以清楚掌握。有问题需要与编辑交流时,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轻松实现。同样的功能也适用于编辑与专家之间。

    1.4 优化了稿件存档、检索等工作

    应用该系统后,所有的稿件资料有序存放于服务器中,安全可靠且保存时间长。需要检索时,只需提供稿件编号、作者姓名或单位中任一项,即可迅速找出所需稿件[5]。

    1.5 节省了经济成本

    纸张、邮寄费用的去除使得办公费用明显减少。

    2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劣势分析

    (1)少数年龄偏大的审稿专家无法熟练应用电脑或网络技术。(2)部分作者不熟悉系统的使用方法,常常无法顺利上传图片资料。作者利用现有系统返回退修稿时只能上传一个文档,如有图片资料,只能将其与word文档一同打包成压缩文件上传。但初次投稿作者常常缺乏经验,想不到这个解决办法。(3)系统部分功能还需加强或改善。①专家管理选项中缺乏专家专业方向、审稿领域的介绍,不利于编辑的查询及稿件的对口送审。②稿件送审环节中,只能手工逐个输入欲送审专家姓名,不能在下拉菜单或树状目录中点击选择。如果按照学科、专业方向建立专家树状目录,送审时点击选择将更有的放矢,且速度更快。③作者留言提醒栏目缺少相应编辑介绍。系统设置了新留言提醒选项,但一级目录下没有显示稿件对应的编辑姓名。编辑需一一点击留言,进入下一级目录才知道是否是自己负责的稿件,加大了工作量。④与专家的互动功能不够完善。现有系统中,仅仅只在稿件第一次送审界面中出现给专家的留言选项,送审之后的任一环节都无法再提交留言,限制了沟通次数与时机,无法就专家的审稿意见提出异议或寻求解答。⑤系统运行速度较慢。由于使用者众多,访问量巨大,使得网站处理速度较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的工作效率。

    3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面临的机遇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是对原有编辑出版工作方式的改革,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是科技期刊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展、广泛应用。21世纪初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内应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编辑部只有十余家,截止2010年,杂志社125个编辑部几乎全部改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除去医学会杂志社这只队伍,其他科技期刊编辑部也相继开始使用类似产品。如玛格泰克公司研发的“科技期刊稿件处理标准平台” (magtech. com.cn),天地新维的“期刊管理平台”(umetop.tom),群嘉的“期刊网上采编管理系统” (qunj.com),勤云电子的“编辑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6.0” (e-tiller.corn)等[6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活跃在编辑出版舞台。 4远程稿件处理系统面对的挑战 如前文所言,国内运作成熟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出现多款,每款各有其优劣势,哪一款能成为市场的主流,被更多的期刊出版单位采用,最终取决于其自身性能及与编辑业务特点的配合程度。 5功能升级与转型建议 实

    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功能设置上还存在改进空间,具体举例如下。

    5.1 增加电子支付功能

    目前的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尚不支持电子支付功能,作者缴纳相关费用时需通过邮局柜台人工办理,费时费力。如果系统融合了电子支付功能,作者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完成交费,轻松简易,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提高编辑部审稿费的收取比例。电子支付因其方便、快捷的优势现已成为远程付费的重要支付方式,稿件远程处理系统融合该功能应该也是发展趋势之一。

    5.2 实现相似性判断一键操作功能

    随着学术不端现象的出现,相似性文献的检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万方数据库的文献相似性检查、中国知网(CNKI)的不端文献检查均提供了文献相似度判断的功能。但现阶段操作较繁琐,需登陆数据库后单篇上传/复制文献再行比较,耗时较长。如果系统能提供相似度判断的快捷键,自动链接到数据库,实现一键操作的话,将极大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5.3 建立短信平台

    以自动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在编辑送审稿件的同时短信告知专家,帮助专家及时、高效审阅稿件;与此同时,定期发送学科发展动态、国际优秀论文的推荐导读等信息至专家、作者手机,增强与作者、专家互动的同时,帮助医学工作者方便、快捷了解最新医学资讯,促进学科发展[7]。

    5.4丰富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内容建设

    现有的系统仅仅只提供稿件服务,我们建议在此基础上丰富系统信息量,实现其功能升级,具体方法如下:(1)在系统中期刊相关信息,添加期刊内容导读、重点专题号介绍、优秀论文推荐等资讯,实现文献电子版开放存取。(2)提供全面的学术会议信息、各类培训消息,为广大医学工作者交流、深造提供便利条件。(3)利用各刊编辑部的学术优势开设继续教育栏目,具体形式可包括网络听课、网络答题等。

    6 结束语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作为在线投稿、审稿及修稿的工具软件功能已较强大,存在的不足通过技术手段可望在短期内解决。但是,其作为一个为作者、编辑提供多项内容的综合性文献服务平台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现有的系统能成功转型为一个集稿件处理、信息、电子支付等功能于一身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刘冰,游苏宁,范洪涛,等. 集群化科技期刊稿件远程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编辑学报,2010(1): 54-57.

    [2] 何小英.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SWOT分析.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2-35.

    [3] 魏中青.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对期刊发稿周期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94-496.

    [4] 郑晓梅. 科技期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利弊分析与过程控制措施. 编辑学报,2011(3): 256-257.

    [5] 魏学丽,邓晓群. 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给期刊编务工作带来的变革.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0): 28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