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管子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Guan Zi Journal

杂志简介:《管子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7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百家研究、学术思潮、出土文献

主管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主办单位:齐文化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3828
国内刊号:37-1079/C
全年订价:¥ 132.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1142
总被引量:2656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235
平均引文率:3.569
  • 荀子的经济制度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冯兵 刊期:2008年第01期

    当前学界对于荀子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研究十分少见。荀子的经济制度及其制度伦理蕴涵源于人性恶的道德起源论,义利辩证统一的义利观、“欲”、“物”“相持而长”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朴素的分配正义观念是其经济制度伦理思想的主体内涵,它对于当前我国的伦理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主要在“义利两有”、“以义制利”的制度伦理导向可以促进“经济...

  • 田仲子及战国农家考论

    作者:战化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通过田仲的生平事迹记载,分析、论述了田仲的基本思想主张,以及在当时的广泛影响,并分析了农家的基本主张,认为田仲属于农家,是战国时期农家的代表。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学成就论略

    作者:李秋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生产技术日益进步,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齐人在农时学、土壤学、大农业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创造了卓越的农学成就,大大推动了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 齐鲁地区“蚩尤”崇拜及其影响

    作者:颜建真 刊期:2008年第01期

    蚩尤是我国古史传说中东夷集团的部落首领,同时也是我国神话中的著名人物。在齐鲁地区有大量的蚩尤崇拜的遗迹。这种崇拜有其产生的原因,而且对齐鲁地区从习俗到文化以及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从南无教看秘密宗教信仰的特点

    作者:张荣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南无教是明代晚期兴起于齐鲁地区社会底层的秘密宗教。其根本特点是本土性:本士的神灵,本土的教主,本土的经典,本土的道德训诫和生活,本士的修行方式。这种本土性的宗教信仰比外来宗教信仰更加切近中国信徒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这是其脱胎于佛教并在民间迅速流传的在内原因之一。

  • 《鹖冠子》哲学中“道论”之探析

    作者:郭梨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道”这一概念,自《老子》以来,已成为道家哲学的学派判准与依归,但是此一概念,自《老子》而后,其内涵因着《老子》后学的不同发展,其概念内涵也有所不同。战国末期之黄老道家《鹖冠子》一般认为仍承袭着黄老道家之道论,但《鹖冠子》对于“道”的关注显然有一歧出之发展,这一歧出不仅在于对天道阴阳的重视,更在于将“道”置于“天”之...

  • 《老子》形而上学研究

    作者:沈顺福 刊期:2008年第01期

    善是道德价值。它是私意的表达。因此,《老子》认为,善恶是非不分,需要破除。言即知识,是对事实的陈述。它有所限定,即局限性,彼此有别,因此也要放弃。有即万物。有具有主体性。有即现象,为假,不是事物的本来。事物的本来即道。作为本来的道,即本、即生。作为本的道是某种可能性,故不可说。作为生的道,未能成形,故不可说。道不可道...

  • 从《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社会风气与思想倾向

    作者:翟江月 刊期:2008年第01期

    《战国策》中的思想极其复杂,被称作“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暴露出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一面——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仁义廉耻等儒家通常所谓的美德,跟很多战国策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但是,也正是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意识由百家争鸣渐渐向儒家的标准合拢,价值观由多元化向一元化靠拢。儒家的价值观正在悄然地...

  • 《战国策》的人才选拔与任用思想

    作者:苗润莲 刊期:2008年第01期

    《战国策》从新兴的士阶层的立场出发,提出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的用人主张,为君王提出了求贤以智,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用人理念,为士人指出了积极自荐以求富贵的出仕之路。以爵禄奖养的物质满足和对贤能高度尊重和信任的精神满足构成了战国时期具体招揽人才的系统工程,从而形成了《战国策》选才以智、用才以信、求才以礼禄的独特的实用人才思...

  • 战国民族思想与民族统一

    作者:曾文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战国时期,我国出现“华夷一体化”的民族发展趋势。诸子民族思想均有所变化,并表现为诸多共识。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所推行的民族统一卓有成效,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了根基。

  • 庄子僧肇人生观比较研究——基于道家哲学与佛教中国化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红兵 刊期:2008年第01期

    庄子与僧肇的人生观分属传统道家哲学和大乘佛教哲学,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庄子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主要追求的是个体精神自由,僧肇则继承了大乘佛教“自觉觉他”、度化众生的理想。两者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在处世观、理想境界、理想人格等方面均有相应的体现。由于大乘佛教本身具有关注现实人生的特征,加上僧肇有意识地吸收融合老庄玄学的思想...

  • 《周易·无妄·六三》爻辞与古人的转移巫术

    作者:刘保贞 刊期:2008年第01期

    古人对《周易·无妄·六三》爻辞的注释是千人千面,他们所依据的爻位说首先就值得怀疑,之后的解说也没能把握爻义的本质。这则爻辞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转移巫术中的移祸巫术。

  • 孔孟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作者:齐姜红 刊期:2008年第01期

    孔子和孟子生活于两千多前,那时地旷人稀,基本上不存在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的问题。可是,孔孟却从人与自然相依存的角度,阐发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和“仁民而爱物”的仁爱精神,宋明儒接着更进一步提出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此外,孔孟还有不少生动而具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言论。所有这些,都是孔孟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基...

  • 论高亨先生《老子正诂》的校勘成就

    作者:郭伟宏 刊期:2008年第01期

    高亨先生《老子正诂》对《老子》文本的校勘,有近百处与出土文献相合。他运用的校勘方法灵活多样,细密严谨,至今仍有指导意义。《老子正诂》之所以成为上一世纪老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与全书对文本的精密校勘是密不可分的,揭示出高亨先生《老子正诂》的校勘成就,有助于推动《老子》研究的发展。

  • 来自道符的启示——武则天造字的“道”文化溯源

    作者:杨加深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武则天曾经采纳过他人进献的十八个新字并使用了相当一段时间,这些字在构字方式和书写特点上与以往的汉字有着较大不同,笔者认为这些字的创造是受了道符的启示,同时在形式上也借用了道符的外壳,这可通过新造字与道符之相同特点、选字原则与道家(教)文化,个别字中的道文化因素,以及来自道教的各种可能性等方面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