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刊

管子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Guan Zi Journal

杂志简介:《管子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7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百家研究、学术思潮、出土文献

主管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主办单位:齐文化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3828
国内刊号:37-1079/C
全年订价:¥ 132.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4
复合影响因子:0.12
总发文量:1142
总被引量:2656
H指数:13
立即指数:0.0086
期刊他引率:0.9235
平均引文率:3.569
  • 春秋齐国的继承制度试析

    作者:李玉洁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主要对春秋齐国的继承制度进行研究,认为春秋齐国存在着国君宠爱夫人之子而立的现象。如齐趋公宠夫人之子小白,因其母有宠,即位为齐君。齐桓公有十多个儿子,但只有六个宠夫人(每人一子)的儿子有资格争立。因此齐桓公六个宠夫人的儿子,其中五个做了国君。相反,齐昭公之子舍,虽被立为太子,但因其母无宠,“国人莫畏”,得不到齐国人...

  • 燕齐圜钱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兴林 刊期:2007年第03期

    战国晚期燕国和齐国铸行的方孔圆钱在形制、钱文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二国之圜钱联系密切。燕国圜钱的铸行晚于齐国,在币值的分等和铸造技术等方面也不如齐国进步。齐国圜钱为三等币值,燕国为二等币值;齐币已使用当时先进的叠铸技术,而燕币的铸造尚不见此法的应用。可以认定燕国圜钱是受到齐国圜钱的影响后产生的,这同齐襄王退燕以前燕...

  • 临淄商王战国墓出土玉环探析

    作者:李鸿雁 刊期:2007年第03期

    齐国玉器出土稀少,临淄商王战国墓出土玉环为齐玉中的珍品。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并参考有关文献,对玉环的用途及造型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 从商王村出土玉器论齐国玉器问题

    作者:张明东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临淄商王村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以根据其风格区分为两组。M1与M2所出玉器可能来源于楚地,并非齐国玉器,M4属于典型的战国晚期齐国贵族墓,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能是齐国玉器。根据目前资料可以推测以水晶、玛瑙、滑石为代玉用品是齐国丧葬用玉的特点。

  • 孟姜女其人源流考

    作者:郭传联; 陈同英 刊期:2007年第03期

    孟姜女称谓源于西周时期的齐国,起初是泛指姜姓家族中的大姑娘和齐国的美貌女子,后来由于杞梁妻这个心灵美的典型人物的出现,才使孟姜女的形象趋于完美,并开始有了实际的内容。

  • 稷下学术精神与当代学术发展

    作者:郑东 刊期:2007年第03期

    稷下学术精神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蕴涵五个基本元素,即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互动、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学术开放与学术对话、学术人才与学术自由、学术创新与学术实践。这五个元素在学术发展价值意义上起到的是土壤优质、脊梁挺直、血脉涌动、风貌洒脱、动力强劲的良好作用。我们学术界的一个急不可待的任务,是必须克服目前由于经济...

  • 荀子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

    作者:祝贺; 谢树放 刊期:2007年第03期

    苟子“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的政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性恶的人性论基石上的。以礼为本、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礼义教化与法律强制相辅相成,是他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对儒家德治思想的创新发展。剔除其封建糟粕,它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仍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 东夷文化对中国早期体育活动蕴生的影响

    作者:王京龙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东夷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地区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环境,以及东夷人以渔猎为主体的生活习俗,养育了特色显明的东夷文化。在此基础上,东夷人的人种基因、生活习俗、道德习俗、娱乐习俗对于早期体育活动的蕴生从不同角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 略谈《齐民要术》中古代山东的蚕桑技术

    作者:杨继玲 刊期:2007年第03期

    古代山东地区的蚕桑丝织业一直在全国居于中心地位,无论是生产规模、普及程度以及绢帛质量都居全国之首,其基础就在于山东地区有先进、发达的蚕桑丝织技术。本文以《齐民要术》的有关记载,结合其它资料,从种桑、养蚕、初加工、颜料诸方面了解一下古代山东的蚕桑和生产技术。

  • “象言”与“道”韵——儒道两家诗性语言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范爱贤; 栾贻信 刊期:2007年第03期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研究儒道两家汉语言学思想的诗性特征及其对汉语言学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不论道家还是儒家都强调汉语言以“象”为传意中介,“呈象”、“构象”是汉语言话语表达的核心机制,这充分显现了汉语的诗性特征。而汉字的象形又大都根植于自然的物象,就是这种人与自然的诗性关联既强化了“象”的隐喻述谓功能,同时也深化了汉语...

  • 儒家和谐思想义理发微

    作者:徐文涛 刊期:2007年第03期

    从内涵方面说,儒家和谐观注重不同因素之间良性的交互感通,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使事物整体健康的发展变化;从价值基础说,儒家和谐思想立足于生命的体认与感通,认为人要通过对自我生命本质的体认,感通了悟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生命本质,使个体生命积极的融人到群体生命、宇宙生命之中,展开的基本思路是由己及人,由内到外,从修养自...

  •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价值观——和谐理念

    作者:王郡玲 刊期:2007年第03期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从古到今人们永恒的追求,我们的先哲们自古就充分认识到了和谐的价值。中国古代和谐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古为今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它的现代价值——在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历程

    作者:韩德信 刊期:2007年第03期

    思维形式是深藏于民族文化底层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起支配作用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差异,却又使思维形式存在着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笔者认为,探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如何融入当代社会的关键一环。更重要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过程中,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三教合一与全真道

    作者:范玉秋 刊期:2007年第03期

    “三教合一”是全真道的基本教理之一,和同三教,倡言三教同源、三教同功、三教平等,构成其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为全真道其他教义、教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全真道“三教合一”理论的提出有其独特的思想文化渊源和时代基础,但“三教合一”论所蕴涵的基本精神却对依然当今时代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 老子之道与佛教空性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含峰 刊期:2007年第03期

    对于物质世界的根本实相:老子认为是存在于天地之先的道,佛教认为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空性。老子之道与佛教的空性,客观上存在融通及相似之处,这对于促进现代科学及哲学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