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杂志简介:《贵州农业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54/S,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农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农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生理生化、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微生物·食药用菌、畜牧·兽医·水产·资源昆虫、园艺·中药材、农产品安全·加...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3601
国内刊号:52-1054/S
全年订价:¥ 336.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农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3
复合影响因子:0.73
总发文量:7356
总被引量:38515
H指数:36
引用半衰期:5.1353
立即指数:0.02
期刊他引率:0.8227
平均引文率:6.6667
  • 适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SSR核心引物筛选

    作者:胡萍 刘涛 杨恩琼 施文娟 郑晓锋 赵德刚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引物,以21份贵州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6份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综合比较PIC值大小、扩增带型清晰度及引物的重复性高低,对87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以确定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核心SSR引物。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3对和15对SSR引物可分别作为构建贵州普通玉米和贵州糯玉种质DNA指纹库的核心引物。

  • 杂交水稻新组合五丰优569的选育

    作者:周乐良 伍祥 石邦志 张上都 陈文强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提高耕地单产,适应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现状,利用同质恢渗粳的部分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杂交模式,聚合了强优势、耐冷等多个优异性状,通过异地穿梭育种,定向选择育成了杂交水稻三系恢复系G569,利用G569与不育系五丰A配组育成的五丰优569丰产性好,耐冷性强,稻瘟病抗性较好,食味佳,株型适中,生长势强,于2011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11...

  • 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385高产制种技术

    作者:吴健强 杨占烈 甘雨 黄宗洪 向关伦 潘建慧 郭慧 刊期:2012年第07期

    协优385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三系不育系协青早A与自育恢复系黔恢1385配组而成的迟熟籼型杂交稻品种,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米粒有香味等特点。为加快协优385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促进水稻生产中的新旧品种更替,确保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协优385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并根据...

  • 野败型不育系H22A的制种特性

    作者:黄培英 王际凤 张大双 王成招 吕军鹏 朱速松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给水稻杂交制种提供技术依据,对不育系H22A和Ⅱ-32A的制种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22A播种至抽穗始期为105d左右,比Ⅱ-32A长4d;主茎总叶片数与Ⅱ-32A相当;株高78.0cm,比Ⅱ-32A高16.4cm;穗型大,每穗总粒数为185.5粒,比Ⅱ-32A多60粒;对“九二〇”反应的敏感性比Ⅱ-32A略强;开花习性和花期均优于Ⅱ-32A,但柱头外露率略低于...

  • 5个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1,IE-1k,IG-1)的抗性遗传

    作者:HUANG Bi-hu 严宗卜 游俊梅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研究5个水稻品种对美国稻瘟病小种IB-1、IE-1k和IG-1的抗性遗传,于2008-2009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和水稻研究推广中心,用中国水稻品种特青和4个美国水稻品种Katy、Mars、LaGrue和Newbonnet组成完全双列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和亲本在温室,用美国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3个主要茵原小种IB-1、IE-1k和IG-1进行接种鉴定,进行完...

  • 海南逸生辣椒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作者:吕洁杰 杨小波 李东海 汤华 农寿千 张孟文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了探明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的亲缘关系,为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保护提供依据,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海南农村的7个逸生辣椒品种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从19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50条DNA条带,多态性条带45条,多态率达87.22%。2)聚类分析将海南7个逸生辣椒品种分为2大类,簇生椒归...

  • 10个木薯品种引种贵州低热河谷地区的适应性

    作者:欧珍贵 黎青 罗亚红 田大清 周正邦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探索贵州栽培木薯的适宜性,促进贵州木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为木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栽培技术储备,于2010年引进10个木薯品种,以地方栽培品种SC201为对照,进行木薯引种适应性栽培研究。结果表明:各引进品种均能正常完成生育期,其产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出苗率以GR3和SC205最好,产量以SC10号和NZ199最好,干物率以GR891和GR3最好,...

  • 香纸沟喀斯特区域巫山淫羊藿群落的特征分析

    作者:石登红 武孔云 田茂权 周宁 钟云梅 贺勇 杨相波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考察巫山淫羊藿伴生的植物种类,采用样方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药用植物巫山淫羊藿(Epimediu mwushanense)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常见的维管植物约有63种,隶属37科53属。植物地理分布以温带类型最多,有30属,占总属数的56.6%;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有16属,占30.19...

  • 土壤肥力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文自兰 郝建锋 宋太平 刊期:2012年第07期

    土壤与植被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焦点,土壤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对土壤肥力、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土壤肥力与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及其他因素对两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 野生清香木姜子的表型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作者:车家骧 李苇洁 彭熙 李安定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了给清香木姜子的优良单株选择、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野生清香木姜子的表型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林中,清香木姜子平均第一活枝高达2.03m,但总体树型不大;产量与二级分枝数量、二级分枝夹角、冠幅、胸径都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是与二级分枝数量密切相关...

  • 棉花与拟南芥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比较

    作者:孟成生 王志伟 张俊红 韩改英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给克隆到的棉花纤维素合成酶CesA基因的功能分析提供参考,采用生物信息学、基因保守结构域搜索、聚类分析和电子拼接技术,分析了拟南芥和棉花纤维素合成酶在基因组上的分布,预测了从棉花中克隆到的纤维素合成酶CesA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棉花中克隆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与拟南芥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参与纤维素、多糖生物合成的纤维素合成酶基因...

  • 贵州花魔芋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

    作者:刘荣鹏 龙应霞 刘洋 文治瑞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了建立魔芋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促进贵州魔芋产业的发展,以魔芋根状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激素对愈伤组织和根诱导的影响不同,NAA比2,4-D和IBA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改良后的1/2MS培养基中,KT比6-BA和NAA更有利于根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蔓长春花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作者:崔丽 晏升禄 徐爽 李祖任 廖海民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了建立蔓长春花的组培快繁体系,以蔓长春花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蔓长春花茎段的诱导和植株再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6-BA+0.1-0.5mg/LNAA,试管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8-1.2mg/L1BA+2%蔗糖。

  • 兜兰ITS-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作者:陈业 张玉晶 李娅迪 江辉 沈文华 关萍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优化兜兰ITS-PCR反应体系,以兜兰属植物为试材,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影响兜兰DNAITS-PCR扩增反应的主要因素即TaqDNA聚合酶的用量、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退火温度、模板DNA用量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优化研究,建立兜兰最佳ITS扩增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反应体系为25肚L体系中,添加10×PCR buffer 2.5μL...

  • 马铃薯新品种黔芋6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作者:范士杰 王蒂 张俊莲 白江平 李其义 李飞 刊期:2012年第07期

    为全面了解马铃薯新品种黔芋6号的生产特性,采用Shukla和C.S.Lin分析方法,利用2008-2009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的数据,对马铃薯新品种黔芋6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黔芋6号的丰产性与稳定性好,适于在贵州省800m以上中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是较为理想的马铃薯高产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