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研究

贵州民族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Guizhou Ethnic Studies

杂志简介:《贵州民族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2-1001/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民族法学研究、民族法学研究_“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民族文化与民族学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

主管单位: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2-6959
国内刊号:52-1001/C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贵州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89
复合影响因子:0.7
总发文量:5341
总被引量:20516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4.6064
立即指数:0.0262
期刊他引率:0.812
平均引文率:8.5546
  • 新时代中华民族话语的内在逻辑

    作者:李京桦; 佟德志 刊期:2019年第08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民族话语叙事的重大意义,在重大会议中明确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地位并对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关系作出科学论述,形成了一套以新时代为背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载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识追求的内在逻辑体系。

  • 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观的逻辑内涵和实践创新

    作者:刘国新 刊期:2019年第08期

    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和消亡的科学认识,是我国民族发展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认为在个人交往基础上形成的民族交往为民族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民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普遍交往的必然结果。党和国家基于民族问题的实践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重要理论成果。新时代民族发展的...

  • 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作者:李雪婷 刊期:2019年第08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科学化、实践化与特色化发展,是与中国国情相符合的创新成果。在民族地区推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路径。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

  • 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实践观测与案例经验

    作者:祁志伟 刊期:2019年第08期

    以民族地区贫困治理作为检视内容,有利于形成对社会现象的外延性和多层次阐释。论文选取南疆地区典型贫困村与牧区作为定点观测的个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形式获取样本地区与牧民家庭贫困治理的演进数据。实践观测和考察发现,因地制宜的权变政策与精神扶贫成为主流范式,同时,基于'护边员'为典型案例的扶贫主体的模糊性脱贫行政责任开...

  • 文化向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聚落空间营造研究

    作者:陈一 刊期:2019年第08期

    纳家户是宁夏平原上非常有民族特色的回族传统聚落空间。纳家户为纯回族聚落,自古以来就十分富裕,历史悠久,在数百年的发展中也形成其独特性。论文首先就纳家户回族聚落空间营造特征进行阐述与介绍,得出其如何形成迥异于汉族的聚落空间营造特色,进而就纳家户回族传统聚落空间特色的发展策略加以探讨,以期为纳家户聚落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侗族地区农村传统建筑传承的风险规避及其治理

    作者:张君; 冯莎莎 刊期:2019年第08期

    论文根据侗族地区农村传统建筑火灾频发的现实,描述传统建筑传承过程中的风险治理现状,分析侗族地区传统建筑风险治理的过程,探讨传统建筑传承与风险规避之间的困境关系。针对如何平衡'保护民族传统建筑'与'民族地区村寨火灾危机的风险治理'两者间的关系,提出了结论及反思。研究发现,侗族地区村寨火灾的风险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效,但侗族传统...

  • 黔中地区布依族传统村寨的防御性研究

    作者:黎玉洁; 何璘; 吴迪 刊期:2019年第08期

    黔中地区是布依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历史上该区域发生了多次战乱与侵扰,社会动荡不安。出于安全的需求,当地布依族村落在村寨营建过程中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防御性特征明显的布依族村寨。从地域建筑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黔中地区的布依族传统村寨调研,追寻黔中地区近代数百年沧桑历史的踪迹,探索布依族传统村寨的防御性构成要素。...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模式研究

    作者:方堃; 吴旦魁; 杨毅 刊期:2019年第08期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以行政为主导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消亡的趋势,及时有效地抢救了大批非遗项目。然而,这种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非遗保护中存在的'条块化'割裂、'碎片化'分散问题。

  • 黔东南苗族流动银匠的生存方式及其变迁

    作者:王星星 刊期:2019年第08期

    黔东南苗族有着浓厚的饰银习俗。银饰是区分不同地区的苗族以及支系的重要视觉标志,苗族浓厚的饰银习俗也孕育了大批的能工巧匠。不同的社会动机、社会环境促使银匠的生存方式因时因地产生变化。传统社会有'流动银匠'和'坐家银匠'之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银匠的流动性逐渐增强。从以农作为节点的传统生计模式到以节庆为节点的现代流动模式,再到'旅...

  •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及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探析

    作者:张伟豪 刊期:2019年第08期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城市地区,寻求创业和谋生的机会。一方面带动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大大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由于不同民族文化间持续而频繁地接触,一些矛盾纠纷和冲突的发生也在所难免,这无疑给城市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城市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少数民族...

  •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刍议

    作者:龙佑铭 刊期:2019年第08期

    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持人类文化创造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目的;坚持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原则;活化利用是非遗保护和发展的手段。贵州是非遗资源大省,正逐步向非遗保护强省迈进。贵州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实践已步入全国前列,逐渐形成了非遗保护和发展的'贵州模式'。...

  • 文化书写与历史记忆:Hmong人“刺绣故事布”艺术

    作者:万顺 刊期:2019年第08期

    Hmong人是一个源自中国苗族的东南亚族群,因越南战争成为难民移居美国。由于经济的客观原因和情感表达的主观需求,Hmong人于难民营发明了书写其文化的'刺绣故事布',在民族工艺生产与商品化中建立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主体性。它将抽象的传统苗族刺绣进行具象化,记录了Hmong人迁徙历史、传说故事和生活礼仪。

  • 贵州苗族图腾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传统新生

    作者:栗嘉忆 刊期:2019年第08期

    近年来,贵州旅游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创产品设计这一概念近几年在国内流行起来,作为工艺美术一个新的分支,它能将那些隐藏在大山深处或是珍藏在博物馆里极具研究价值的民族元素,通过创意设计,以更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价值观、审美观的方式全新呈现,将具有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苗族图腾融入文创产...

  • 云南佤族寨桩的文化符号意义及价值探究

    作者:黄圣游; 林立平; 徐俊华; 朱炫霖 刊期:2019年第08期

    在佤族的庙宇和村寨中,在日常生活、人生礼仪和节庆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常能见到造型独特、粗犷朴素、材质纷呈的寨桩,既带有神秘性,又散发着亲切的人间味和民俗情。论文从佤族寨桩的成因、造型及寓意等方面深度发掘寨桩的文化符号意义,探讨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指出寨桩在佤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永不褪色的文化价值和装饰艺术价值,提升了佤族...

  • 族群认同视域下遵义仡佬族的文化自觉

    作者:周小艺; 杨凡 刊期:2019年第08期

    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是区别于其他文化、证明其特殊意义的最有效手段,民族文化承担着构建民族主体性、强化族群认同的重要使命。遵义大部分仡佬族人民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恢复了民族身份,但文化特征却不甚突出,文化自觉能力欠缺,族群认同面临考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仡佬族族群认同的维系与仡佬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存在失范和失序的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