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高原气象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teau Meteorology

杂志简介:《高原气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6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论文、经验交流、综合评述、相关学术会议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534
国内刊号:62-1061/P
全年订价:¥ 49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99
复合影响因子:2.38
总发文量:1929
总被引量:50429
H指数:81
引用半衰期:4.9212
立即指数:0.1603
期刊他引率:0.5595
平均引文率:18.6346
  • 青藏高原云和大气对被动微波遥感积雪雪深的影响

    作者:刘进军; 傅云飞; 李锐; 王雨; 符玉云; 胡继恒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OS)观测的2002 2011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顶上行微波亮温(TBTOA),经过辐射传输计算,对水汽和非降水云进行订正,推算出相应的高原地表上行亮温(TBSRF)。并用这两组亮温估算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雪深SDTOA和SDSRF。通过个例和近10年统计研究发现,低频18.7 GHz亮温几乎不受影响,而大气顶处36.5...

  •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关系的诊断与模拟

    作者:李燕; 闫加海; 张冬峰 刊期:2018年第02期

    使用1980 2010年水平分辨率为25 km的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和0.5°×0.5°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冬春(12月至翌年5月)积雪异常和中国东部夏季(6 8月)降水的关系,然后通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1在高原冬春季、春季积雪异常强迫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高原积雪异常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机理。遥感积雪深度和格点降水资...

  •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藏高原雪灾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作者:黄晓清; 唐叔乙; 次旺顿珠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西藏高原高海拔牧区1979年10月至2013年4月19个气象站逐日积雪资料、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资料,依据积雪深度和积雪持续日数组合的雪灾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雪灾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温度和降雪对雪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至翌年2月是西藏高原雪灾多发期且灾害程度重,全年发生中度以上雪灾的概率大,占总站次的54%;1979年以来雪灾变化总体呈...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垂直温度梯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程译萱; 范广洲; 张永莉; 赖欣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1980 2015年ERA-Interim全球0.25°×0.25°月平均再分析温度场、风场、垂直速度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上空垂直温度梯度(TG)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高原主体地区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要比周边地区大,东西两侧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慢;(2)对流层中下层高原边缘陡峭地形区的TG变化程度比周边地区大,对流层中上...

  • 雅鲁藏布江流域NDVI对高程与降水的相依性研究

    作者:刘晓婉; 彭定志; 徐宗学 刊期:2018年第02期

    地形起伏与降水分布不均是植被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江流域具有显著的高程差异,研究以NDVI和相应的降水及高程数据,统计分析NDVI随高程变化的分布规律,并结合滑动t突变检验与Pearson相关分析对其分布形态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NDVI对高程具有高度依赖性,基本呈现随高程增加而线性减小的变化规律,NDVI随高程变化的减幅...

  • 那曲高寒草地上四种地表通量计算方法的对比

    作者:严晓强; 胡泽勇; 孙根厚; 谢志鹏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中国科学院那曲高寒气候环境观测研究站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自动气象站(AWS)和涡动相关系统(EC)的观测资料,基于空气动力学法、地表能量平衡组合法、总体输送法以及涡动相关法,计算了高寒草地下垫面的湍流通量,并对不同方法计算结果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地表能量平衡组...

  • 多套土壤湿度替代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分析

    作者:王静; 祁莉; 吴志伟; 施晓晖; 何金海 刊期:2018年第02期

    目前,仍没有一套公认的能够很好的描述高原土壤湿度变化特征的替代资料,为此利用收集到的多套观测资料作为参考,分别对各种替代资料在高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观测资料表明,高原的土壤湿度在表层、中层、深层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层与中层、中层与深层的土壤湿度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2)卫星反演资料SSM/I RETRIEVALS在...

  • SR-50A超声雪深仪在西藏高原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除多; 边巴次仁; 扎珠; 德吉央宗 刊期:2018年第02期

    为满足应急气象服务需求,2013 2014年在西藏自治区强降雪和雪灾易发及重点积雪区域气象站安装了4套SR-50A超声波雪深观测系统,首次实现了西藏高原雪深自动观测和数据实时传输。利用12:30加密和08:00(北京时)常规人工雪深观测数据对4个站SR-50A雪深观测数据进行了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R-50A与人工观测的平均雪深偏差范围在±2 cm...

  • 青海湖热力状况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数值研究

    作者:苏东生; 胡秀清; 文莉娟; 赵林; 李照国 刊期:2018年第02期

    湖泊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青藏高原湖泊众多,但由于观测数据的缺乏,目前对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原湖泊热力状况的研究依然不足且多为短期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ITPCAS)开发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MODIS地表温度数据、青海湖浮标观测数据,分析了Freshwater Lake Model(简称Flake模式)...

  • 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的数值模拟与阶段性结构特征

    作者:罗雄; 李国平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并结合NCEP-FNL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F卫星TBB数据以及CM ORPH降水资料,对2014年6月29日至7月1日的一次高原横切变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中降水、热力、水汽和动力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高原切变线过程的降水量和落区。在高原切变线活动期间,不同阶段结构特...

  • 高原切变线形态演变过程中的个例研究:结构特征

    作者:赵大军; 姚秀萍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逐6 h 1°×1°的NCEP/NCAR FNL资料、中国气象局地面降水实况数据和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图集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6 17日S1019高原切变线由竖切变线转变为横切变线的形态演变过程中动力、热力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结果显示,在动力结构特征方面:在其生成发展期,高层200 h Pa受南亚高压控制,中低层相对涡度大值区在范围和强度上均出现迅速发...

  • 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温、湿廓线反演产品及边界层高度在黄土高原的验证

    作者:程海艳; 余晔; 陈晋北; 姚惇; 解晋; 李江林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加强观测期探空资料和大气红外探测器(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反演的温度、相对湿度廓线资料,评估了AIRS反演产品在黄土高原的适用性,以及利用AIRS温度廓线计算边界层高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种边界层高度计算方法相关性显著,平均高度差异一般不超过200 m;Richardson数临界值的选取对确定边界层高度的影响不大...

  • 藏东南草地下垫面地气通量交换日变化的数值模拟

    作者:李宏毅; 肖子牛; 朱玉祥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2013年5月21日至7月9日藏东南地区草地下垫面的边界层观测数据,分别从典型晴天和长时间平均的角度,评估了中尺度模式WRF对藏东南草地下垫面在南亚季风爆发前后的感热、潜热、地表土壤热通量和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日变化的模拟能力,对比分析了模拟结果与边界层观测数据的异同点。对典型晴天少云状况的个例模拟和整个时段的平均结果分析均表明,...

  • 气候系统模式对南亚高压气候特征的模拟比较研究

    作者:董敏; 吴统文; 左群杰; 高守亭 刊期:2018年第02期

    应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模式(BCCCSM1.1)CMIP5和AMIP试验结果对模式模拟南亚高压的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BCCCSM1.1模式对作为北半球高层大气环流活动中心的南亚高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它能够模拟出南亚高压的气候平均状态、季节变化,对南亚高压脊线的位置、高压中心的位置及其季节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场和南亚高...

  • NCEP CFSv2对北半球夏季中高纬阻塞高压的预测检验

    作者:周宁芳; 贾小龙 刊期:2018年第02期

    利用1999 2010年共12年NCEP CFSv2(NCEP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每天4个时次对未来45天预测的回报数据,检验了CFSv2模式对北半球夏季(6 8月)中高纬乌拉尔山区域(10°E70°E)和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区域(110°E 180°E)阻塞高压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东亚气候的预测能力。分析结果显示,CFSv2可以较好的模拟夏季北半球阻塞高压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