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高原气象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lateau Meteorology

杂志简介:《高原气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061/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短论、研究简报、学术论文、经验交流、综合评述、相关学术会议报道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国际刊号:1000-0534
国内刊号:62-1061/P
全年订价:¥ 49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99
复合影响因子:2.38
总发文量:1929
总被引量:50429
H指数:81
引用半衰期:4.9212
立即指数:0.1603
期刊他引率:0.5595
平均引文率:18.6346
  • 青藏高原一次对流降水模拟中边界层参数化和云微物理的影响研究

    作者:栾澜; 孟宪红; 吕世华; 李照国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WRF模式模拟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对流降水过程。将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不同微物理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组合对降水过程的模拟差异。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模拟此次对流降水的发生,但对降水中心位置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模拟结果与站点实测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将模拟结果与TRMM卫星降水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对流发生...

  • 青藏高原湿池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作者:周长艳; 邓梦雨; 齐冬梅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湿池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气候平均状态下,6—9月,整个青藏高原上空相对于全球中高层地区而言是一个垂直深厚的高湿区,称之为青藏高原湿池。利用比湿的相对纬偏值研究了高原湿池的垂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发现,6—9月高原湿池相对于全球同高度地区来说是一个垂直深厚的水汽含量最大值区,...

  • 青藏高原深层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周亚; 高晓清; 李振朝; 惠小英; 杨丽薇 刊期:2017年第02期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不仅对局地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在次季节到季节尺度上对周边特别是下游地区的短期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因此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土壤热扩散率和土壤热通量是决定土壤热状况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利用青藏高原地区1980—2001年39个气象站0.8 m和3.2 m的土壤温度资料,采用热传导对流法计算了0.8-3....

  • 一次鞍型场环流背景下高原东部切变线降水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

    作者:李山山; 李国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非地转湿Q矢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2013年7月28—29日一次高原东部切变线引起的强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的辐合切变线沿着变形场的拉伸轴分布,切变线位于上升区和下沉区之间。500 h Pa非地转湿Q矢量与未来6 h的累积降水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场...

  • 积雪对玛曲局地微气象特征影响的观测研究

    作者:李丹华; 文莉娟; 隆霄; 陈世强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中国科学院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提供的玛曲站的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三次积雪过程及其前期无雪时的近地层气象要素特征,研究了积雪对大气温度层结特征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降雪前降温较快,由冷空气过境引发的降雪过程可使2.35 m高处日最高、最低气温24 h降低10℃,雪后气温回升较慢,平均速率为2.5℃·d^...

  • WRF模式中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在藏东南复杂下垫面适用性研究

    作者:李斐; 邹捍; 周立波; 马舒坡; 李鹏; 朱金焕; 张宇 刊期:2017年第02期

    藏东南地区是青藏高原山地复杂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其边界层大气过程异常复杂,给数值模拟和预报带来较大困难。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关系到能否正确模拟和预报局地大气过程。本研究采用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藏东南林芝地区对流和稳定边界层大气过程进行模拟,与2013年夏季"藏东南地区复杂下垫面地气交...

  • CMIP5模式对西南地区气温的模拟能力评估

    作者:伍清; 蒋兴文; 谢洁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1961—2005年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115个站点的地表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第五阶段(CMIP5)的历史模拟试验数据,从气温增暖强度、年代际变化和突变三个角度,评估了40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对西南地区地表气温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模式能模拟出近45年来西南地区不同分区年平均气温的显著升高趋势,但仅6个模式...

  • 高亚洲地区夏季0℃层高度变化及其影响特征研究

    作者:周盼盼; 张明军; 王圣杰; 强芳; 王杰; 赵培培 刊期:2017年第02期

    基于探空资料与空间分辨率为3°×3°、2.5°×2.5°、2°×2°、1.5°×1.5°、1.125°×1.125°、1°×1°、0.75°×0.75°、0.5°×0.5°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线性插补法,分析了1979—2012年高亚洲地区夏季自由大气0℃层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与纬度、海拔的关系,以及不同空间分辨率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与探空实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

  • 雷暴系统影响下的黄土高原塬区微气象特征研究

    作者:张新科; 陈晋北; 余晔; 赵素平; 贾伟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2012年5—9月中国科学院平凉陆面过程与灾害天气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黄土高原塬区夏季发生的阵风雷暴、大风干雷暴和冰雹强降水雷暴过境期间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雷暴系统过境前几小时近地层便出现较强上升气流,14 m高度30 min平均垂直速度可达0.25 m·s^-1,这几乎比该区域无雷暴影响时的垂直速度大1~2个数量级。在雷暴...

  • 近30年黄土高原春季降水特征与春旱变化的关系

    作者:王丹云; 吕世华; 韩博; 李照国; 潘永洁; 孟宪红; 奥银焕; 王欣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1980—2014年黄土高原52个气象台站观测的降水资料,计算得到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而比较了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近35年春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春季SPI与春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较为一致,二者都能反映出1995年,2000年和2001年的三次较严重的春旱,且二者在1980—2014年间均呈线性减少的趋势。同时,黄土高原春季降水与春季SPI的空间...

  • 不同随机物理扰动方案在一次暴雨集合预报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沅辰; 闵锦忠; 庄潇然 刊期:2017年第02期

    天气预报系统对模式本身的误差非常敏感,尤其是次网格物理参数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天气预报系统的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风暴尺度系统时间尺度较小、发展剧烈以及高度非线性,传统的中期集合预报方法不再适用。本文将随机物理扰动方案(Stochastic Perturbed Parameterization Tendencies scheme,SPPT)、随机动能补偿方案(Stochastic Kinetic...

  • 植被对黄河源区水热交换影响的研究

    作者:贾东于; 文军; 马耀明; 刘蓉; 王欣; 周娟; 陈金雷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2013—2014年6—8月黄河源区近地面的观测数据进行CLM4.5单点模拟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水热交换影响和能量平衡的研究。结果表明:(1)100%植被覆盖与控制试验(植被覆盖度为50%)向上短波的模拟差值为-6.76 W·m^-2,裸地(植被覆盖度为0%)与控制试验的差值为7.76 W·m^-2。(2)植被覆盖度降低对向上长波辐射的模拟影响较大,其中裸地与控制试验...

  • 黄河中游一次大暴雨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作者:赵桂香; 薄燕青; 邱贵强; 朱煜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 TBB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等,对2013年7月9日黄河中游地区(山西)暴雨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利用WRF中尺度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低层切变线及其附近中尺度扰动的演变特征、动热力结构及水汽特征,以及低层偏东北气流的性质和作用等。结果表明:暴雨大暴雨是由700 h Pa切变线附近激发的4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的;...

  • 西北中部夏季降水主要空间型及环流特征

    作者:申红艳; 陈丽娟; 胡泊; 乔少博; 张调风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西北地区中部55个站点1961—2015年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中部夏季降水异常模态及同期大气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条件。结果表明:西北中部夏季降水存在三类主要空间模态:全区一致型、东西反相型及类似"三明治"型。进一步分析表明,造成降水不同空间模态的环流和水汽条件不同:全区一致降水正异常...

  • 不同时间尺度下中国东部夏季最高温度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比较

    作者:张婷; 高庆九; 孙玉婷 刊期:2017年第02期

    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地面观测资料集及JRA-55、ERA-Interim、NCEP/NCAR和NCEP/DOE四种再分析资料集的日最高温度资料,运用线性分析、方差分析、EOF分析和滤波等方法,对1979—2013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不同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日最高温度的多时间尺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最高温度多年平均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长江以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