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40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意写作研究、文学·语言、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政治·社会·法律、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2126
国内刊号:45-1401/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557
总被引量:332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91
立即指数:0.0041
期刊他引率:0.9505
平均引文率:7.2365
  • 近年来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象探析

    作者:程娟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大量的网络小说改编为热门影视剧,成为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目前,网剧已经成为影视改编的一匹黑马,文学与影视的网络化趋向愈加明显。在改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人气低口碑、极度类型化、收视率两级分化的现象。面对IP的泡沫化、同质化,如何提高影视改编作品的质量,完美实现两种媒介的转换,并在改编中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是当下影视改编...

  • 中国梦与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议题

    作者:李亚 刊期:2019年第04期

    中国梦为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文化议题,更新了其主题、题材以及人物塑造。在主题上,中国类型电影开始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展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自信与奋斗;在题材上,中国人的国际故事得到更多的开发;在人物塑造上,类型人物的形象愈加丰富,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欲望得到重视,同时,人物的个体意识与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意识融为一体。

  • 论中国青年电影的创作特点

    作者:齐燕敏 刊期:2019年第04期

    青年电影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多元化,这也是青年电影区别于第五、第六代导演的美学特征。青年电影人处在一个失去中心的后现代社会,崇尚感性体验的个人主义、一切皆是商品的消费主义以及正在彰显文化自信的中国现实主义等,形成了关于社会的多个场域和多重解读。文化领域的多重形态影响了青年电影的创作,他们势必要斩断集体主义的思维和第五代、第六...

  • 广西金秀瑶族“梁祝”故事传播变异表征的成因探析

    作者:雷文彪 刊期:2019年第04期

    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地区流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与我国传统的“梁祝”故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传播变异与大瑶山地区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境遇、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审美习俗密切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本的变异传播也是民间文学自身不断完善发展的内在需求。

  • 论民族学的“物”与“文化”关系之辨

    作者:周红果 刊期:2019年第04期

    自然万物型构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学以自然万物为研究对象。人贵为万物之首在于人可以创造文化以区别于其他万物,人以文化去识别物、利用物,于是物被赋予文化特性,使自然之物变为文化之物。物型构自然,人在认识物的前提下创造文化,在文化的作用下又不断加深对物的认识和利用,构成“物—人—文化”的循环体系。民族学“物”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将...

  • 晋西北马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净身节仪式展演及文化价值

    作者:任皓敏 刊期:2019年第04期

    净身节,又称“泼水节”,以“送瘟”为主题,是通过泼水的仪式来消灾、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作为存活于当地农村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承载着诸多文化信息,是当地文化本体性的体现。通过分析该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净身节,从而推动该节日传承与发展。

  • 艺术审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

    作者:林丁颖; 陈金亮 刊期:2019年第04期

    审美教育是高校开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马克思审美人类学视角,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将艺术审美功能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深入挖掘其思想资源和学理逻辑,通过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优化审美追求及加强审美实践等四个部分,着力于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性建构。

  • 成长境遇·身份转换·理想构建——沈从文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作者:徐立平 刊期:2019年第04期

    深受“五四”思潮影响的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往往具有一种“挣扎后的喑哑”。在表层显示为一种中性的叙述态度,而在深层次上却潜隐着一定的褒扬或批判的意图,而这种深层次显现的最终目的在于其在历经自身成长境遇与身份转换后,试图构建理想的文化形态,即:一种基于生命意识与人性和谐呈现的美好状态。在“五四”运动影响下,...

  • 雪与花之魅影——吴投文诗歌创作新论

    作者:颜小芳 刊期:2019年第04期

    写诗是吴投文的生命信仰。趋附光与美的幻影,在诗中找到安居之所,是诗人吴投文写作的意义之一。不同于早期“为人生与为人事”的风格,吴投文的新诗集《看不见雪的阴影》更注重对超越性精神领域的探寻,自觉建构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在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所唤起的意象中找到了自我与广袤宇宙的和谐统一。他对诗歌艺术的恭敬与虔诚,使得他的诗歌正不知...

  • 驶向大海深处的一条船——论广西北部湾作家群诗人庞白的海洋诗

    作者:施秀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广西北部湾作家群的著名诗人庞白创作了许多海洋诗,他善于写大海及与之相关的事物,这些事物不仅作为景观或其中的元素呈现于诗中,还往往被人格化并赋予神秘的力量;他笔下的北部湾因此而绮丽多变、充满诗性,海滨城市北海浪漫多雨,洋溢着热带和亚热带风情;他的海洋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塑造了中国式的硬汉形象。这种个性鲜明的海洋诗,带给人们...

  • 程仲权交游研究

    作者:谢欣 刊期:2019年第04期

    程仲权是生活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徽州布衣文人,有文集存世。他的交游大概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官员与学界名家;一类是程氏乡党和布衣文友;一类是缁衣羽客,一类是青楼名妓。程氏文集中还多次记载与友人结社聚会,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梳理研究程仲权的交游,一方面可见明代中后期民间文人的文化生存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为研究其他文人提供佐证。

  • 论季羡林散文创作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罗春朋 刊期:2019年第04期

    在中国当代散文文坛上,季羡林卓然成家。他反对以“散”和“随”的态度对待散文创作,而提倡散文创作应该“惨淡经营”,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散文创作成果。季羡林的散文创作实践表明:散文不一定要写大事,身边小事琐事同样可以成就散文;散文作家不一定是天才,勤奋也可以造就散文作家。

  • 论西方经典作家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作者:李金鸣 刊期:2019年第04期

    “死亡”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主题贯穿在西方的文学谱系中,不同的作家都在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死亡意识,这些作家和作品共同组成了一支以“死亡”为书写对象的文学脉络。通过从不同的“死亡”角度切入不同作家的心灵世界,包括歌德进取式的死亡意识,莫里哀之死对普鲁斯特的反讽式死亡观的影响,《哈姆雷特》中呈现出的死亡的欲望,以及卡夫卡带有...

  • 论泰勒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的“男性气质”

    作者:梁建伟 刊期:2019年第04期

    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以描写家庭生活为核心,体现了性别、权力和话语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传统支配性男性气质、女性化及衰落的男性气质的弊端,进而呼吁现代社会关注男性身份建构、男性气质危机等问题,启发人们探索建构双性化气质模式,努力实现两性间真正的平等相待与和谐发展。

  • 《元曲选》表“妻”义同义词研究

    作者:张艳琴 刊期:2019年第04期

    以臧晋叔编写的《元曲选》表“妻”义同义词为研究对象,从横向角度描写其使用情况,归纳用词方面的四个特点:数量众多,表意精确;标准不同,划分多样;构造丰富,组合灵活;使用情况复杂和使用频率不同。深入探讨了社会变革导致词语产生新义,尊卑有别的传统文化、重情的市民文化及女子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是形成多样化妻称谓的三个重要原因。